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7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74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80篇
中国医学   252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488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69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91.
鳖甲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鳖甲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测定了12个产地鳖甲药材样品,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进行评价,建立了共有模式,以相关度评价图谱的相似性,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2批不同产地的鳖甲药材有7个共有峰,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不同产地鳖甲药材可分为两类,质量相似性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同聚类分析法分析结果一致,经主成分分析,12批鳖甲药材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3.21%。结论:用SPSS软件对鳖甲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方法,操作简便,统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对鳖甲药材化学计量学分类及其质量评价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筛选乳糖微粉研磨改性降低白芷提取物吸湿性的工艺条件,分析乳糖微粉的抗吸湿机制。方法:以吸湿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乳糖种类、药辅比、研磨时间对乳糖微粉研磨改性以降低白芷提取物吸湿性的工艺条件,通过粒径分布、微观结构等物理指标对改性物加以佐证。结果:乳糖微粉研磨改性最佳工艺条件为白芷提取物与乳糖超微粉(粉碎1 min)等比例研磨3 min。改性物的粒径d0.1,d0.5,d0.9分别为3.477,15.078,54.501μm,接触角(7.7±0.66)度,乳糖颗粒包覆在白芷提取物表面。结论:乳糖适度微粉化能明显降低白芷提取物的吸湿初速度与吸湿加速度的绝对值,能显著降低白芷提取物的吸湿性。抗吸湿作用可能与研磨改性使得乳糖粒子附于白芷提取物表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猴耳环叶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Odys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5μL。结果:没食子酸在0.060 2~1.806μg线性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27%,RSD 1.4%;槲皮素在0.016 9~0.507 6μg线性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29%,RSD 1.3%。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猴耳环药材2种有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可为猴耳环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鼠大脑蛋白激酶C(PKC),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及磷酸化连接蛋白Cx43(P-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正常组(A,生理盐水20 m L·kg-1),模型组(B,生理盐水20 m L·kg-1),氯氮平组(C,20 mg·kg-1),温胆汤高剂量组(D,40 g·kg-1),温胆汤中剂量组(E,20g·kg-1),温胆汤低剂量组(F,10 g·kg-1)。A,B组ig生理盐水;C组ig氯氮平;D,E,F组分别ig温胆汤,1次/d,21 d后,B,C,D,E,F组一次性ip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0.6 mg·kg-1,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行为学观察3 d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中PKC,p38 MAPK及P-Cx43蛋白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刻板行为;海马组织PKC,p38 MAPK及P-Cx43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各组及氯氮平组均不同程度改善了模型鼠的一般状况;明显降低海马组织PKC,p38 MAPK及P-Cx43的含量(P0.05)。Cx43的磷酸化程度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型组磷酸化水平最高。结论:温胆汤可明显降低PKC,p38 MAPK及P-Cx43蛋白的浓度,进而调节缝隙连接通讯(GJIC)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地锦草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溶液(80 mg·kg-1)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悬浊液25 mg·kg-1·d-1),地锦草低、中、高剂量组(59,118,236 mg·kg-1·d-1),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其血糖、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锦草各剂量组小鼠体重下降不明显(P0.05);与给药前及模型组比较,地锦草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血糖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锦草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胰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均升高(P0.05),MDA的含量降低(P0.05),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地锦草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弱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的损伤,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s from Callicarpa nudiflora,ECN)的抗乳腺癌转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肿瘤细胞法建立裸鼠实验性肺转移模型,24 h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ECN低、中、高剂量组(0.125,0.25,0.5 g·kg-1),空白组给予等量溶剂,每日ig给药1次,连续8周。给药结束后,采用巢式PCR法检测裸鼠肺组织中人细胞角蛋白19(CK19)基因的表达,以确定肿瘤细胞的肺转移程度(n=10)。建立肿瘤细胞体外迁移、侵袭模型,以100,200 mg·L-1ECN以及10 nmol·L-1BB-94(阳性对照)处理MDA-MB-231细胞14 h(n=4),观察ECN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的影响;建立肿瘤细胞体外黏附模型,以100,200 mg·L-1ECN以及10 nmol·L-1BB-94处理MDA-MB-231细胞60 min(n=3),观察ECN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的体外黏附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细胞分别经100,200 mg·L-1ECN处理24 h后p-锌指转录因子(p-Snail)和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研究表明,ECN可显著降低裸鼠肺组织中人CK19 mRNA的表达(P0.01);体外迁移实验发现,ECN 100,200 mg·L-1组的迁移细胞数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体外侵袭实验显示,ECN低、高剂量组的侵袭细胞数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体外黏附实验表明,ECN可干扰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蛋白之间的黏附(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ECN可显著抑制p-Snail,并增加E-cadherin的表达。结论:ECN具有明显的抗乳腺癌转移作用。抑制细胞内p-Snail的活化可能是抗转移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测定生五倍子、醋五倍子和百药煎中没食子酸与鞣花酸的含量,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这2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五倍子药材生品10批,分别炮制得到生品、醋制品和百药煎饮片各10批。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各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三氟乙酸(B),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采用SPSS 17.0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炮制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生五倍子,醋五倍子,百药煎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0.19,1.73;74.26,4.59;236.11,0.59 mg·g-1。结论:醋炙法和发酵法均显著增加五倍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P0.01),发酵法与醋炙法相比,没食子酸含量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醋炙法可以增加五倍子中鞣花酸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酵法则降低了鞣花酸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模型构建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理中汤对AAD模型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先选取81只雄性BALB/c小鼠进行预实验,用高、中、低剂量(5,1,0.5 g·kg-1)氨苄青霉素构建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再灌胃艰难梭菌(1.6×108CFU)构建AAD模型,并用高、中、低剂量(7.5,5.5,3.5 g·kg-1)理中汤进行治疗。按动物表型变化得出最佳造模及治疗条件,再选取2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n=5):空白组、肠道菌群紊乱组、AAD组、理中汤治疗组(7.5 g·kg-1)按最优化步骤进行造模及治疗,各组粪便混合为样品XL1,XL2,XL3,XL4,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菌群变化。结果:AAD模型构建的表型变化符合AAD临床表现。XL1~XL4 4组样品菌群基于最小操作分类单元(OTUs)的变化为:860,282,385,394个;基于门水平的丰度变化为:变形菌门(6.94%,41.77%,1.99%,2.89%),厚壁菌门(44.34%,34.89%,36.82%,32.11%),拟杆菌门(46.6%,22.74%,60.8%,64.49%);基于属水平的数量变化为:88,58,52,59个,各组间菌群变化明显,(P0.05)。结论:AAD模型构建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剧烈,多样性及丰度均下降;理中汤能改变AAD模型肠道菌群结构,增加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温胆汤全方分别去掉祛痰药、益气药、健脾药、理气药、活血药后的各配伍药组与加味温胆汤、温胆汤原方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9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加味温胆汤组(8.775 g·kg-1),温胆汤原方组(5.175 g·kg-1),A减祛痰药组(A-祛痰药组,6.075 g·kg-1),A减益气药组(A-益气药组,6.525 g·kg-1),A减健脾药组(A-健脾药组,8.10 g·kg-1),A减理气药组(A-理气药组,6.525 g·kg-1),A减活血药组(A-活血药组,7.875 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乳剂+碳酸饮料+普通饲料"混合喂养复制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ig给药,连续4周;各组动物末次给药后,麻醉,打开腹腔,采血,分离血清,剥离肾及生殖器周围脂肪组织,检测血清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瘦素(LEP),脂联素(ADP),胰岛素(INS)含量,计算脂肪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可明显减低肥胖大鼠血清LDL-C,LEP,INS含量;温胆汤原方组可明显降低肥胖大鼠体重、脂肪指数,TG,LEP,ADP水平;A-减祛痰药组可减低大鼠血清TG含量;A-减益气药组可降低大鼠体重,脂肪指数,TG,LEP水平,而升高大鼠血清TC,LDL-C,HDL-C含量;A-减健脾药组可减低大鼠脂肪指数,GLU,TG水平;A-减理气药组可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脂肪指数,TG,LEP,INS水平,而升高血清LDL-C,HDL-C水平;各给药组均可明显增加大鼠摄食量;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各给药组均可从体重,脂肪指数,血糖,血脂及LEP,ADP,INS等方面干预大鼠营养性肥胖,其作用均与减少大鼠摄食无关。其中在观察除TC,LDL-C外的其他指标时大多可以去掉益气药组或理气药组;而在观察除TG外的其他指标时均不宜去掉祛痰药组,临床宜根据考察指标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配伍加减。  相似文献   
1000.
树参属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加科树参属植物大多数为我国民间传统常用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被载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畲族医药学》等书籍中。系统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Sci Finder,Pubmed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对树参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文献整理、分析及总结。结果表明,该属植物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多炔类、苯丙素类、黄酮类、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补体、抗肿瘤、杀虫、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此外,树参属与人参属亲缘关系密切,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群。然而,仅有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变叶树参D.proteus,乔木树参D.arboreus,黄漆木D.morbifera,三棱果树参D.trifidus和1个不确定种D.cf querceti进行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且与临床功效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亟需对树参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临床功效,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本文从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两方面对国内外树参属植物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