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0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74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80篇
中国医学   252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488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69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92.
93.
94.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肌肉牵伸、良肢位摆放、核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MET治疗,观察组则辅以tDCS+MET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2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及Ca2+浓度,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患者偏瘫侧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AS评分、上肢FMA评分、MBI评分、血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Ca2+浓度、偏瘫侧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0.6)分、(53.2±9.0)分、(78.7±13.3)分、(8.85±2.43)μmol/L、(190.1±43.5)μmol/L 、(2.65±0.36)μmol、(36.7±13.4)kPa、(44.2±12.5)kPa及(45.3±15.2)kPa]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联合MET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从单一中医药外治法、联合中医药外治法、中药汤剂联合中医药外治法三方面来探寻中医外治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认为传统医学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着自身优势,但是未形成统一规范治疗体制,存在其自身局限性。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100.
目的:观察多方位中医外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多方位中医外治法,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口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VAS积分、HAMD评分、HAMA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组VAS积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多方位中医外治法及中药内服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但多方位中医外治法作用优于中药内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