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魏娟芳 《吉林医学》2013,34(19):3899-3900
目的:探讨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饮食护理。方法:术前饮食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分析饮食护理与食道癌患者手术康复重要的关系。结果:机体组织从损伤到愈合,进行合理的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合理的饮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脾脏炎性假瘤的临床和CT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结果:8例患者共9个病灶中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灶,其中7个病灶边界清楚,2个病灶边缘稍模糊,较大的病灶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2个病灶无明显强化,7个病灶仅有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扫描8个病灶呈渐进性持续强化,较小的病灶甚至可呈等密度。结论:脾脏炎性假瘤在CT动态增强扫描时具有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和延迟强化的特征性表现,螺旋CT对脾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3.
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至今在全球已造成超过8万人感染、2700多人死亡(截至2020年2月25日)。虽然SARS CoV 2与2003年爆发的SARS CoV同属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且相似性较高,全基因组同源性约79%,但是两者在病程、致死率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到目前为止,SARS CoV 2的宿主(包括自然宿主和中间宿主)、传播途径、毒力变异等方面还亟待阐明。本文将对上述存在的若干科学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ICU脓毒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N前端脑钠肽(NT-pro-BNP)、乳酸(LAC)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0例(观察组)和30例同期到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脓毒症患者在初入ICU时抽取静脉血测定其PCT、NT-pro-BNP、LAC,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其PCT、NT-pro-BNP、LAC,比较上述两组指标的差异。观察组依据转归分为生存组、死亡组;比较不同转归患者PCT、NT-pro-BNP、LAC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作生存死亡转归患者的PCT、NT-pro-BNP、LAC的相关性分析。应用ROC曲线评价PCT、NT-pro-BNP、LAC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CT、NT-pro-BNP、LAC分别为(23.00±27.60)ng/L、(7 665.50±8 084.83)ng/L、(4.59±3.47)mg/L,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死亡组患者的PCT、NT-pro-BNP、LAC分别为(45.65±30.64)ng/L、(9 950.21±7 118.21)ng/L、(6.79±3.00)mg/L,高于生存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NT-pro-BNP、LAC与患者的生存转归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7、-0.323、-0.505,P均<0.05。ROC曲线显示:PCT的Cutoff值12.25 ng/L,灵敏度为0.998,特异度为0.698。NT-pro-BNP的Cutoff值2 372.50 ng/L,灵敏度为0.963,特异度为0.488。LAC的Cutoff值2.8 mg/L,灵敏度为0.999,特异度为0.628。 结论脓毒症患者PCT、NT-pro-BNP、LAC明显增高,联合检测PCT、NT-pro-BNP、LAC具有判断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术前虚弱对老年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6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03例;年龄65~89岁,平均(74.5±6.2)岁。术前根据改良虚弱指数(mFI)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虚弱组(mFI≥3分)与非虚弱组(mFI<3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住院时间、30 d再入院率)。并绘制mFI预测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 结果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的术前虚弱发生率为34.3%(105/306)。虚弱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2%(37/105),高于非虚弱组[16.9%(34/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虚弱预测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89%。 结论术前虚弱显著增加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内科收治的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入院单双号将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行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统计两组症状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治疗显效率(59.57%)和治疗总有效率(95.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2.3±0.4)d,AMS恢复时间(4.5±0.8)d,住院时间(6.8±0.5)d,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仅个别患者见轻度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用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养精种玉汤辅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降调节时加服养精种玉汤,每日1剂,至HCG日停药。对照组采用标准方案治疗不加用中药。观察两组患者肾阴虚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HCG日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受精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肾阴虚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CG日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以及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精种玉汤可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该院2012~2015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有利的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临床送检的痰、血、尿标本等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持续下降后又有所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四代头孢的耐药率一直呈较高水平,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好。结论: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率不断的发生变化,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诊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检查),其中50例临床确诊为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50例非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统计2组最大呼气末肺组织单层平均密度(ALDex)和最大吸气末肺组织单层平均密度(ALDin);同时计算肺密度比(ALDex/ALDin)和肺密度变化比率[(ALDin—ALDex)/ALDin]。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ALDex、ALDin、ALDex/ALDin和(ALDin—ALDex)/ALDi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OPD患者的螺旋CT肺密度扫描结果与非COPD患者差异明显,可以考虑作为重要的筛查COPD的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