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9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7篇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观察中老年骨盆骨折脱位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中老年骨盆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的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切口长度及切口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 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 17%;优秀率为46.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 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24. 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 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术后感染,其发生率为39. 5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 00%(P0. 05)。结论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中老年骨盆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2.
骨组织工程学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创伤、感染、肿瘤、骨坏死及先天畸形等多种疾病引起的骨缺损临床常见,但治疗困难。近二十年来,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骨缺损的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骨组织工程学的内容、特点以及在修复骨缺损的应用作一综述。1骨组织工程学的要素及研究内容组织工程学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  相似文献   
53.
踝足部创伤性骨病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踝足部创伤有日益增长的趋势,所导致的合并症如骨不连、骨缺损、骨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等骨病损也随之增多.如何提高治愈率,早日恢复其行走及负重功能,是显微足外科应探索的热点课题.多年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设计9种显微骨移植术以治疗上述疾患,取得良好疗效[1-16].  相似文献   
54.
显微骨移植系指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移植术中的应用.传统移植骨因不带血供,其愈合需经过漫长的替代过程,疗效多不尽人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体外冲击波治疗髋关节置换后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髋部疼痛逐渐成为困扰患者和骨外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如行关节翻修术则将再次给患者造成严重创伤,而体外冲击波治疗肢体疼痛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验证体外冲击波对髋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治疗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自身对照,双盲评估,于2004—06/2008—02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骰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51,例(61髋),根据病因分组,骨水泥组骨溶解松动16例(20髋),非骨水泥组骨溶解松动12例(16髋),异位骨化组8例(10髋),急性感染组4例(4髋),慢性感染组5例(5髋),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4例(4髋),髋臼脱位组2例(2髋)。方法: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电压12kV,3次/s,每次冲击4000次,能量0.54-1.06MJ/mm2,1次,周,连续8-12周。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X射线观察假体周围骨量变化。结果:51例患者随访时间18.64个月,平均4.1年,2例死亡。治疗后非骨水泥组、慢性感染组、异位骨化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骨水泥组、非骨水泥组、慢性感染组、异位骨化组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X射线提示假体与骨的界面有新骨形成,假体与髋臼或股骨干之间骨溶解形成的透亮带宽度由治疗前平均3.1mm减小到治疗后1.2min,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红肿,休息后缓解。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由于松动、感染、软组织炎症、异位骨化引起的髋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严重肱骨远端骨缺损精准化、个性化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关节假体治疗5例严重肱骨远端骨缺损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3~57岁,平均35岁。骨缺损长度5~12 cm,平均8 cm。致伤原因:机械砸伤2例,绞伤3例。均为GustiloⅢ型。合并桡骨骨折2例,尺神经损伤1例,桡神经损伤3例。受伤至一期手术时间为6~18 h,平均10 h。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定期随访,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明确有无假体松动;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分及上肢Enneking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40~190 min,平均165 min;术中出血量310~490 mL,平均415 mL;透视次数1~3次,平均1.6次。术后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1个月。1例出现切口渗液,经抗炎局部换药处理后痊愈;1例出现皮下血肿,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后好转。术后各时间点MEPS评分及Enneking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6、12个月间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MEPS评分及Enneking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假体松动、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严重肱骨远端骨缺损的个性化治疗,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肘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7.
邓玲珑  余黎  赵星  魏驰  汪冰  祝少博 《中国骨伤》2018,31(3):222-227
目的 :探讨截骨融合术矫正严重僵硬性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4月至2015年10月,采用空心钉行截骨关节融合术矫正13例(16足)严重僵硬性马蹄足畸形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39~62(49.6±5.3)岁;病程5~27(9.0±4.8)年。采用三关节截骨融合术6例(9足),四关节截骨融合术4例(4足),胫距跟关节截骨融合术3例(3足)。所有患者术前表现为患足疼痛、足跟不能接触地面、无法行走。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AOF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仅有1例出现伤口部分皮肤坏死,予伤口换药、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足达到骨性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2周。AOFAS评分由术前的11.85±10.66提高至术后的81.38±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其中良15足,可1足。结论 :根据患者情况,可采用胫距跟关节融合、三关节或者四关节融合术矫正部分严重僵硬性马蹄足畸形,并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加重建术治疗颈椎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SP提供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15年3月行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的12例颈椎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74岁,平均4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4个月。发病部位:C_2 2例,C_3 4例,C_4 2例,C_5、C_6 1例且为复发病例,C_73例。根据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累及椎体且超过一侧4扇区或9扇区8例,同时超过两侧4扇区或9扇区4例;肿瘤侵及A^D层7例,B^D层5例。术前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5例。5例椎动脉被侵袭,其中4例单侧累及,1例双侧累及;病变累及单椎节11例,2个椎节骨质破坏1例。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8~9.3 h,平均7.2 h;术中出血量1 100~2 600 mL,平均1 600 mL。1例C_5、C_6复发SP患者术后1周出现食道瘘,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无大血管损伤(特别是椎动脉),膈神经、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98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VAS评分由术前(6.7±2.7)分减小至(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4)。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9、37个月复发,均行辅助化疗,其中1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术后4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术后4年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予以翻修。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颈椎SP的主要手段,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降低颈椎SP复发率,并能缓解脊髓压迫症状,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接受个体化治疗,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过氧乙酸-乙醇(PES)联合辐照灭菌对脱钙骨基质(DBM)成骨诱导活性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长管骨制作成骨粉装入胶囊后分为两组进行消毒灭活处理:PES+20k Gy的钴-60射线消毒组(实验组)和20k Gy钴-60射线消毒组(对照组)。将DBM骨胶囊植入40只SD大鼠体内,分别在2、4、6、8周处死SD大鼠,将之前植入的DBM骨胶囊取出,对DBM的骨诱导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从大体观察看,实验组所植DBM骨块呈散在颗粒状、形态不完整,对照组所植DBM骨块呈卵圆形、质地较硬、形态完整;从新生微血管数(MVQ)看,实验组MVQ值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1);从新生骨生长速率看,对照组的生长速率为1.59 m/d,而实验组生长速率过低,无法测量;从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看,实验组钙含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磷含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实验组碱性磷酸酶含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使用PES联合辐照灭菌以后会降低DBM的成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60.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1975年Taylor等[1]首次报道应用带腓血管的自体对侧腓骨移植治疗胫骨大段缺损取得成功,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时至今日,带血管蒂腓骨瓣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尤其对多条营养血管的选择、对骨瓣不同部位的运用更趋多样与成熟,为临床提供诸多有效的术式以修复长管骨大段缺损.本文拟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作一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