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2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301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97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2260篇
内科学   772篇
皮肤病学   456篇
神经病学   180篇
特种医学   333篇
外科学   1168篇
综合类   2017篇
预防医学   1955篇
眼科学   251篇
药学   638篇
  4篇
中国医学   872篇
肿瘤学   5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791篇
  2007年   1030篇
  2006年   1054篇
  2005年   986篇
  2004年   941篇
  2003年   782篇
  2002年   780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动态范围压缩技术在CR足部影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范围压缩技术在体厚差别较大的足部CR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人足部CR图像50例,采用动态范围压缩技术处理用以观察趾周软组织、第1趾甲沟、第5趾骨远侧节、距骨小粱、跟骰关节间隙的清晰显示率,并与常规CR处理图像进行比较。结果经动态范围压缩技术处理后,显示全足组织结构更加清晰,与常规CR图像相比,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t=7.732,P<0.05)。结论对体厚差别较大的足部CR图像,应用动态范围压缩技术使大量有用信息得以充分利用,能在同一幅图像上同时显示软组织、骨骼及关节结构,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病历资料患者女,46岁,2个月前因交通伤致腹部受伤,于当地医院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行保守治疗后出现腹胀、腹痛、左下腹渐增性肿块。体检:贫血貌,左下腹可见一20cm×15cm包块,边界不清,有触痛,无搏动及血管杂音,肠鸣音弱。辅助检查: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2.3×1012/L。B超见左下腹有一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瘤腔内呈涡流的彩色血流信号,破口约0.8cm。CT提示左下腹包块,强化期包块内含造影剂血溢出,向下蔓延形成洋葱层样外观。CT血管成像(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治疗时先采用介入方法,经股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排便合剂在骨伤科病人术前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2月至2004年4月接受手术的骨伤科病人58例,随机分为灌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骨伤科常规术前准备,灌肠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术前晚予排便合剂50ml不保留灌肠。统计术后3天腹胀发生情况。结果:灌肠组腹胀发生率3.45%,对照组腹胀发生率27.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使用排便合剂灌肠可有效减少术后腹胀,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脑外伤后脑积水的发病率据报道在1.3%-8%左右.主要见于重度颅脑外伤。本院自1990年至2003年共收治轻中度(GCS评分I〉9分)颅脑外伤后脑积水5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是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又称特发性暴聋。目前其确切病因及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病多累及单耳,男性较多,春秋季节易发病,现此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笔者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CT腹部模式常规和非常规扫描次数、高曝光剂量扫描对家兔急性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1)高曝光剂量CT扫描组36只。采用约为常规剂量2倍的腹部CT扫描模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再将其分两大亚组,每组18只。①腹部模式一次性扫描组(一次性扫描组):CT扫描层厚为2.5mm分别连续扫描3、6、9、12、15和18次,48h后剖杀;②腹部模式重复扫描组(重复扫描组):CT扫描层厚以5mm分别连续扫描2、4、6、8、10和12次,24h后重复上述扫描,24h后剖杀。(2)常规CT扫描组:5只,采用常规次数和曝光剂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48h后剖杀。(3)健康对照组:5只。所有实验动物取脾组织作病理分析。结果光镜病理结果:①一次性扫描组:连续扫描6次时出现红髓髓窦略扩张、淤血;连续9-18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可见网状组织细胞增生和吞噬含铁血黄素。②重复扫描组:共8次扫描时出现红髓髓窦轻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16-24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间或有组织细胞增生。结论常规脾脏CT扫描是非常安全的;在非常规扫描次数和高曝光剂量下,CT辐射可能会引起家兔急性脾组织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自制一次性20G钩针在特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16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剥离术,术中应用自制的一次性20G钩针,在裂孔边缘以中心凹为中心,放射状侧向划开,钩住并扩大分离出视网膜为界膜,在视网膜内界膜镊铺助下,一次性连续完整撤除,通过内界膜划开、分离的可操作性,和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出血、破裂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中心视力、中心视野的转变,客观评价自制钩针在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中的适用性。结果 术中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破裂和出血,裂孔边缘的侧向切开均一次性成功,通过切开口,钩住内界膜并分离扩大,以便于内界膜镊钳夹和一次性撕除,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且操作方便。术后中心视力及中心视野均无显著下降。随访(5-8)月,87.5%(14/16)裂孔封闭,无一例裂孔复发。结论 自制一次性20G钩针有助于视网膜剥离术的完成。术中裂孔边缘内界膜侧向切开的深度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