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分子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佳 《医学综述》2013,19(5):798-800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很多证据表明它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炎症在AS斑块的形成、进展、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的一些手段无法发现早期AS,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可将AS形成早期阶段的某些特征性标志物作为靶点,利用分子影像学技术使其成像,从而使早期AS的检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HRMRI)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颅内血管狭窄或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MRI、MR血管成像(MRA)和HRMRI检查,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共检查了27支大脑中动脉(MCA)。10例患者MRI及MRA检查示有MCA相应支配区域急性脑梗死,其中9例(90%)存在MCA狭窄。9例患者无MCA相应支配区域急性脑梗死,其中6例(67%)有MCA狭窄。HRMRI检查显示,有MCA支配区域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CA狭窄处的血管壁厚度、管腔内径、管腔面积及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有27支MCA显示存在明确斑块,每支MCA中均有1个斑块。有14支MCA的斑块显示为稳定斑块的性质,其中12支(86%)MCA中斑块的纤维帽完整,2支(14%)MCA中斑块的纤维帽破裂,未见有脂质核心及斑块内出血;有13支MCA的斑块显示为不稳定斑块的性质,其中2支(15%)MCA中斑块纤维帽完整,2支(15%)MCA中斑块纤维帽破裂,8支(62%)MCA斑块内可见脂质核心,1支(8%)MCA斑块内有出血。结论 HRMRI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的管壁结构,弥补常规MRA技术的不足,可较好的评价脑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使用8层螺旋CT所发现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结合横断位原始图像及各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征象.结果:MSCTA动脉期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并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图像亦可清楚显示.结论:MSCTA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清楚显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神经纤维束方向性及完整性的变化,并在恢复期结合功能磁共振(fMRI),探讨患者运动功能损伤与神经纤维完整性之间的关系。方法:21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手术组),于2周内(急性期)及恢复期以张量弥散成像(DTI)检测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以fMRI检测恢复期运动皮层的激活范围与强度,并分析其与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BI评分2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2905),恢复期2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6018)。多元方差分析急性期与恢复期B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R=0.89862,P=0.0002)。锥体束的损害程度与BI评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764(P=0.0001)。结论:脑出血患者锥体束的完整性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有良好相关性,联合应用DTI、fMRI能够早期检测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价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WBMR-DWIBS)探查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0名健康志愿者及4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MR-DWIBS检查.对比分析WBMR-DWIBS图像、常规MR图像和CT图像. 结果 WBMR-DWIBS检出46例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以外全身转移瘤125处,检出率为90%(125/139),对肝脏、骨骼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肺和脑转移(χ2=30,P<0.001).WBMR-DWIBS诊断转移瘤假阴性14处,假阳性16处,假阳性主要包括肝脏及椎体良性病变;呼吸、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脑组织背景信号高及成骨性转移是导致相应部位假阴性诊断的主要原因. 结论 WBMR-DWIBS对转移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阴性法胆管成像与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癌(EHCC)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MRCP检查后,同期采用10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完成上腹部CT平扫及二期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间距重叠50%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输至诊断工作站,利用reformat重组软件,进行胆管多平面重组(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胆管图像,在MPR基础上,再沿胆管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进行曲面重组(CPR),获得CPR胆管图像。结果CPR、MRCP成功率为100%;CPR、MRCP均对肝外胆管癌部位做出明确诊断,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7%(32/33)和90.9%(30/33);对合并症的诊断率分别为100%和62.5%(10/16)。结论CPR、MRCP对肝外胆管癌均能明确定位;CPR对肝外胆管癌的定性诊断率高于MRCP,显示肝外胆管癌与扩张胆管的关系更直观;CPR对合并症的诊断率明显高于MRCP;CPR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D-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及外关时大脑皮质功能激活区的分布情况,并初步探讨针刺的神经作用机制。 方法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针刺左侧合谷和外关组块模式的BOLD-fMRI检查,运用SPM8等软件处理后,观察脑功能激活区分布情况,重点观察运动相关脑功能区激活情况。 结果针刺健康志愿者左侧正激活脑区中左额中回、额下回有明显激活区,左岛叶有大量激活区,此外在左小脑、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左额内侧回、左楔叶、左前扣带回、左屏状核亦见少量激活区分布。右侧正激活脑区主要分布在右额中回和右额内侧回;此外右顶下小叶、右中央前回有部分激活区,右颞中回、右颞上回、右岛叶、右额下回、右中央后回有少量激活区分布。负激活区主要位于两侧边缘叶海马回、海马旁回及扣带回,左颞极颞上回、颞中回及右额中回亦见少量负激活区分布。 结论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和外关除引起对侧初级运动区部分激活外,双侧次级运动区可见明显激活,同侧小脑亦可见部分激活,可能是其作为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治疗取穴的神经病理学基础。BOLD-fMRI成像技术可直观显示生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亦可为研究病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提供基础及对照。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血管内对比剂钆贝葡胺MultiHence(Gd-BOPTA)与血管外对比剂钆双胺(Gd-DTPA-BMA)在3.0T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E-CMRA)显示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节段的显示率。方法对30例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3.0TCE-CMRA检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例,使用血管内对比剂钆贝葡胺;B组15例,使用血管外对比剂钆双胺;对比A、B两组患者CE-CMRA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冠状动脉节段的显示率。结果 30例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CE-CMRA扫描,均未出现对比剂不良反应。A组图像SNR、CNR分别为157.48±64.21及139.77±63.56;B组图像的SNR、CNR分别为71.56±33.21及50.75±29.71。A组图像的SNR和CNR均明显高于B组(P=0.008,P=0.005)。两组在可评价节段总和上有统计学差异,以左回旋支远段为著(P=0.027)。结论 CE-CMRA成像使用血管内对比剂钆贝葡胺在图像质量和显示冠状动脉节段优于血管外对比剂钆双胺。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42例患者,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66个颅内动脉瘤,再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随后用多技术进行处理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66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单个动脉瘤者57例,两个动脉者3例,3个动脉瘤者1例。动脉瘤的形状、位置、大小及与颅底骨质的关系与DSA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广泛应用,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逐渐走向临床,尤其是64层以上螺旋CT的推出,极大地提高了MS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的成功率和准确度。多中心临床研究已表明CTA无疑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文章就CTA成像的临床应用、CTA图像的影响因素作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