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作为无创性评价白质纤维束的影像学方法在临床上已较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病人,为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及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2.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5位.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7%,全球每年约有60万以上患者死于肝癌,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3位[1].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目前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由于HCC早期症状隐匿,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极高,肝功能储备差,病人就诊时多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能够手术切除者不足20%,且切除后复发率较高[2].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kV)技术对腹部扫描辐射剂量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12月90例行CT常规全腹部检查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1.6岁。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扫描管电压为120kV,360mA;B组30例,扫描管电压为120kV和电流CAREDose 4D技术;C组30例,扫描管电压为CAREkV技术和电流CAREDose4D技术;3组其他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参数均相同。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测量肝门层面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噪声(SD),比较各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图像主观评价A组得分3.73,B组3.50,C组3.6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R,A组0.49,B组0.38,C组0.50;SNR,A组3.53,B组2.81,C组3.31;A组与C组CNR和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CTDIvol、D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ED分别为(13.25±1.3)mSv、(7.57±1.9)mSv、(6.36±1.6)mSv,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E kV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自动选择kV及mA,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大脑脚扩散改变情况,分析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起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2.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7年。MRI诊断为单侧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纹状体内囊梗死。于发病后2周时行DTI,测量两侧大脑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值,计算两侧FA的不对称指数(AI),对AI和受累上肢的FM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病后2周时患侧大脑脚FA值较健侧降低(0.66±0.08 vs 0.73±0.06,P=0.02);两侧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2±0.11 vs 0.94±0.09,P=0.51);AI与受累上肢的FM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1)。结论 DTI可以早期检测到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大脑脚的扩散变化,大脑脚部位锥体束的完整性与受累上肢的运动功能关系密切,DTI检查可以为纹状体内囊梗死的临床评估提供量化的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75.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脑桥基底部的扩散变化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5例首次急性起病且伴有单侧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起病后2周时行DTI扫描,检测两侧脑桥基底部FA、MD值,将两侧FA的不对称指数(AI)与患侧上肢FM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灶侧脑桥基底部的FA值在起病后2周时较健侧降低,MD无明显改变,AI与患侧上肢的FM评分呈负相关。结论DTI可以早期检测到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脑桥基底部的扩散改变,该部位锥体束的完整性与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关系密切,DTI可以为纹状体内囊梗死的临床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提高腹部CT增强扫描质量。方法:对180例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做好检查前胃肠道准备工作,检查过程中对患者做好呼吸配合及心理护理,检查结束后重视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本组全部顺利完成检查,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检查前的胃肠道准备及检查前后的护理工作,是腹部CT增强扫描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7.
78.
王礼同  李澄  罗志刚  薛贞龙   《放射学实践》2010,25(7):765-76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腹部内脏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次(8例)自发性腹部内脏动脉夹层患者CT原始及后处理图像,观察夹层真假双腔、剥离内膜片、内膜破裂口、累及长度、假腔内血栓、夹层动脉是否瘤样扩张或狭窄、内脏有无缺血及梗死。结果:MSCTA图像清晰,均清楚显示自发性腹部内脏动脉夹层,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4例,腹腔干夹层累及脾动脉2例,右肾动脉夹层、左肾动脉夹层、脾动脉夹层及腹腔干夹层各1例。横轴面CT、MPR及CPR图像均可显示夹层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显示内膜破裂口4例、假腔内血栓6例、夹层动脉瘤样扩张7例;MIP、VR图像显示夹层动脉瘤样扩张2例,真腔狭窄5例,剥离内膜片4例,内膜破裂口3例;SSD图像显示夹层动脉瘤样扩张2例,真腔狭窄5例。结论:MSCTA能直观地显示自发性腹部内脏动脉夹层,可作为诊断本病的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9.
李静  李澄  王苇 《磁共振成像》2010,1(1):15-18
目的探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对脑出血后运动功能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5例累及基底节区、内囊或者放射冠区等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应用日本东京大学VolumeOne 1.64和diflfusion TensorvisualizerII(dTVII)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的三维重建,通过感兴趣区(ROI)的设置得到患侧CST三维示踪图像,并由软件计算获得患侧相对剩余CST条目数。对脑出血患者6个月后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评分。结果25例患者的患侧相对剩余CST条目数与6个月后Fugl—Meyer评分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879,P〈0.01)。结论利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对皮质脊髓束的定量分析可以早期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结果进行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螺旋桨(MR-Propeller)技术在消除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运动伪影及改善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85例在常规踝关节MRI检查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其中80例在矢状位T2WI扫描出现伪影,83例在横断位PDWI扫描出现伪影),加用Propeller扫描。以显示踝关节各部分的清晰程度将所有图像质量分为四个等级。结果 85例踝关节常规序列扫描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中,矢状位T2WI序列及横断位PDWI序列的Ⅰ、Ⅱ、Ⅲ、Ⅳ级图像分别为0、37、34、9例及0、32、41、2例。用Propeller技术扫描后,矢状位T2WI及横断位PDWI序列的Ⅰ、Ⅱ、Ⅲ、Ⅳ级图像分别为55、18、5、2例及53、19、8、3例,Propeller技术使用前后,图像质量等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图像运动伪影消除较明显,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显著增高,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能够更清晰显示关节病变。结论 Propeller技术对踝关节常规扫描中产生的运动伪影有明显的改善,可广泛用于踝关节MR检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