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252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作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最后一个步骤,风险特征描述是通过整合并综合分析危害特征描述与暴露评估的信息,评估目标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为风险管理决策制定提供科学方面的建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风险特征描述定义为:在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评估的的基础上,对特定人群中发生已知的或潜在的健康损害效应的概率、严重程度以及评估过程中伴随的不确定性进行定性和(或)定量估计。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并比较健康教育培训前后食品安全知识的变化,为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1所初中和1所高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自填问卷调查。问巷内容包括基础资料、食品安全知识、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结果共调查390名学生,其中高中生140人,初中生250人;男生202人,女生188人。培训前,高中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7.6±2.0)分(满分11分),初中生平均得分(6.7±2.2)分;培训后,高中生平均得分(9.4±1.8)分,初中生平均得分(8.5±1.9)分,初、高中学生无论培训前还是培训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训前中学生的食品安全总知晓率为64.1%(2750/4290),培训后提高到80.5%(3453/4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后,高中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均高于初中生(均P〈0.01)。在食品安全态度方面,高中生平均得分(3.7±0.7)分(满分4分),初中生平均得分(3.6±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的食品安全行为平均得分(5.5±1.9)分,初中生平均得分(5.7±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6%(369/390)的中学生认为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90.3%(352/390)的中学生觉得有必要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44.6%(174/390)的中学生会经常关心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78.2%(305/390)的中学生曾购买路边小摊小贩的食品。结论中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但食品安全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存在高风险行为;通过短期培训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但仍需要加强系统性的食品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03.
自2012年3月15日起,广东省将食用盐碘均值从35 mg/kg调整为25 mg/kg(允许波动范围为18~33 mg/kg).为观察盐碘含量调整后全省碘盐质量,于2012年按《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开展了全省居民食用盐的抽样监测. 以县(市、区)为监测单位,监测覆盖全省121个县(市、区)和中山、东莞市.每个监测单位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镇(街道);辖有5个或不足5个镇(街道)的县,抽取所有镇(街道);在每个镇(街道)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5户居民食用盐.每个县监测约300份盐样.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对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食源性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对2012年广东省收集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事件,在12个地市27家监测医院开展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以及在监测医院收集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疑似食源性就诊个案和病例粪便/肛拭标本病原菌监测的所有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广东省共报告96起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事件,共计发病1 037例,死亡6例,病死率5.8‰。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的发生,以第三季度的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占全年总起数的35.4%(34/96)和中毒总人数的37.1%(385/1 037);发生场所以宾馆饭店最多,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31.3%(30/96)及32.9%(341/1 037),其次为家庭(19起115例)和单位食堂(17起260例);发病年龄以16~60岁组为主,占77.0%(798/1 037);由微生物污染引发的事件共发生49起600例,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17起193例)和沙门菌(11起155例)为主;引发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事件的前3位食品分别是肉与肉制品(23.8%,19/80)、豆类及其制品(13.8%,11/80)、海产品(10.0%,8/80)及毒蕈(10.0%,8/80)。全省12个地市27家监测医院均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2012年全省共收集到2 192例疑似食源性疾病个案,病例主要集中在5—8月(60.9%,1 334/2 192),主要症状为腹泻(55.2%,1 211/2 192)、发热(28.5%,625/2 192)和呕吐(16.4%,360/2 192)。从主动监测医院上送的21 358份粪便/肛拭标本中共分离到790株沙门菌、9株志贺菌以及32株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主要血清型包括鼠伤寒沙门菌(26.1%,206/790)、鼠伤寒沙门菌变种(I 4,5,12:i:-)(15.6%,123/790)、肠炎沙门菌(14.7%,116/790)及斯坦利沙门菌(10.6%,84/790);沙门菌对磺胺甲二唑、四环素、氨苄西林、萘啶酸、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4%、59.5%、58.4%、57.5%、50.8%,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8.9%、86.3%、79.7%、65.9%。广东省全年共发现9起疑似食源性病例聚集事件,经调查核实1起沙门菌感染,其余8起未能明确感染原因。结论 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的发生呈季节性波动,致病因素以微生物污染为主。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能一定程度地反映出目前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状况,较客观地达到预期的监测目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较大的改进空间,高效的综合监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食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根据广东省人口分布情况、食品生产特点和地域分布特点选择广东省13个地区的市及县、乡镇的超市、百货、便利店和农贸市场进行采样,参照2012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婴幼儿食品(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谷基辅助食品)分别进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共采集到64个生产厂家的婴幼儿食品314份,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92份、婴幼儿谷基辅助食品222份。314份样品中检出阪崎肠杆菌10份,检出率为3.18%,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阳性检出率为2.17%(2/92),谷基辅助食品阳性检出率为3.60%(8/222);检出蜡样芽孢杆菌90份,检出率为28.67%,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阳性检出率为30.43%(28/92),谷基辅助食品阳性检出率为27.93%(62/222);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份阪崎肠杆菌阳性样品定量检测结果:9份〈5 MPN/100g,1份〉110 MPN/100g;90份蜡样芽孢杆菌阳性样品中66份采用MPN法检测,结果显示3份〉103MPN/100g,41份〈102MPN/100g,22份未检出,另外24份采用平板法检测,结果显示14份〈102cfu/g,10份未检出。结论广东省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对婴幼儿的健康可能存在风险,今后应加强婴幼儿食品的监管,预防和控制婴幼儿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2002与2012年广东省居民食用油摄入状况进行比较,为食用油消费量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符合广东实际的居民控油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02年抽取8个监测点,1个大城市、1个中小城市、6个县级市(农村点),每个市(区)/县内均抽取6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30户家庭。2012年共抽取7个监测点,2个大城市、3个中小城市、2个县级市(农村点)。每个监测点(区/县)中均抽取6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30户家庭。采用问卷调查和膳食调查方法对抽中家庭≥2岁成员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经济收入情况;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对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2年共调查≥2岁居民4 801人(男2 408人,女2 393人);2012年共调查≥2岁居民3 222人(男1 466人,女1 756人);广东省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居民食用油平均摄入量,2002年分别为每标准人日31.2、33.1、33.8 g,2012年分别为每标准人日43.7、32.1、32.0 g;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居民食用油每标准人日摄入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30 g/标准人日)的人数占调查人群的比例,2002年分别为21.5%(117/544)、24.8%(129/521)、39.7%(1 483/3 736),2012年分别为35.1%(279/795)、24.8%(374/1 509)、29.1%(267/918);与2002年相比,2012年居民食用油摄入量超过推荐量的人数占总调查人群的比例,由36.0%(1 729/4 801)降低至28.6%(920/3 222),2个年度间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年居民食用油摄入量超标率在3个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农村均高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均P〈0.01);2012年3个地区间食用油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城市均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均P〈0.01)。结论 2012年与2002年相比,广东省居民食用油的摄入量超过推荐量比例虽有所降低,但超标率仍较高,仍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07.
2014年广东省居民重点食品中金属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食品中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及健康风险.方法 采用中国总膳食研究方法,运用2014年广东省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所采集的居民食用的大米(n=899)和蔬菜(n=879)中的铅、镉、砷、汞检测数据,评估居民膳食中铅、镉、砷、汞的暴露情况.计算居民铅的暴露边界比、镉的每月摄入量和砷、汞的每周摄入量,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广东省大米和蔬菜中铅、镉、砷、汞总体超标率分别为0.7%,6.5%,0.4%和1.9%,除了大米中镉超标率最高(11.2%)以外,其余元素在大米、蔬菜中含量的超标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广东省人群铅的暴露边界比为10.1~80.5;镉的每月摄入量为0.27~19.0 μg/kg,占镉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的1.1%~76%,砷、汞的每周摄入量为0.31~4.19 μg/kg和0.031~0.083 μg/kg,分别占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的2.1%~27.9%和0.8%~2.1%.结论 广东省大米、蔬菜中铅、镉、砷、汞的含量及人群摄入总体处于安全水平;而大米镉的污染不容乐观且有地域性差异,人群食用大米的镉暴露潜在一定的风险,以粤中北部地区为甚.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F.monophora体外感染模型中地塞米松(DEX)对模式识别受体及免疫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四组:F.monophora与加入DEX的巨噬细胞共培养组、F.monophora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组、单纯加入DEX的巨噬细胞组及巨噬细胞空白对照组。定量PCR检测各组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TLR-4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TNF-α的表达量。结果:F.monophora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加入DEX组的Dectin-1表达显著升高,在加入DEX后Dectin-1表达明显受到抑制(t=121 900,P0.05);加入DEX的共培养组中TLR-2表达增加,但与F.monophora和巨噬细胞共培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 022,P0.05);F.monophora感染引起TLR-4显著下调,加入DEX对TLR-4表达无影响(t=2 021,P0.05)。相对于F.monophora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组,DEX共培养组中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量显著下调(t=1 514 000,P0.05)。结论:DEX可抑制巨噬细胞Dectin-1的表达,并下调TNF-α的表达量,进而使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但对TLR-2、TLR-4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9.
110.
广州市男性吸烟对其肺功能及体内多环芳烃代谢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性居民吸烟对其肺功能以及体内多环芳烃代谢物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年7月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州市黄埔区和增城市各抽取1个社区中45岁以上的男性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资料收集包括问卷调查、晨尿中10种羟基多环芳烃浓度检测和肺功能检测。采用协方差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吸烟、肺功能以厦尿液中羟基多环芳烃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42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1,30±9.73)岁,其中吸烟者94人(66.20%)。协方差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吸烟者肺功能指标1秒率(F=6.84)、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5.52)和最大通气量(F=4.54)低于不吸烟者,且尿液中1-羟基萘(F=10.21)、2-羟基萘(F:8.74)和2-+3-羟基芴(F=4.11)浓度高于不吸烟者(P〈0.05或P〈0.01)。2-羟基菲、3-羟基菲、4-羟基菲、1-羟基芘与峰流速呈负相关(β:-6.34、-6.39、-5.44、-5.03),2-羟基萘与用力呼气中段流量呈负相关(β=-5.91),1-羟基萘、2-羟基萘与最大通气量呈负相关(β=-2.85、-3.11),均P〈0.05。结论广州地区男性居民吸烟可降低肺功能并增加多环芳烃的内暴露水平,体内多环芳烃增加与肺功能下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