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6篇
  免费   1000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耳鼻咽喉   113篇
儿科学   216篇
妇产科学   215篇
基础医学   611篇
口腔科学   302篇
临床医学   1429篇
内科学   377篇
皮肤病学   278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科学   532篇
综合类   3784篇
预防医学   1078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903篇
  1篇
中国医学   3234篇
肿瘤学   30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919篇
  2010年   1020篇
  2009年   1081篇
  2008年   1170篇
  2007年   1259篇
  2006年   1145篇
  2005年   849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抗体蛋白质芯片初步筛选常见细胞因子在卵巢癌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 方法: 对6株卵巢癌细胞分别进行平行药敏试验及细胞因子抗体蛋白质芯片检测,同时筛选78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 不同种类卵巢癌细胞系对于ADM的IC50值从高到低前3位依次为SKOV3,OVCAR5,OVCAR4;CBPDA为IGROV1,SKOV3,OVCAR3;TAXOL为OVCAR4,SKOV3,IGROV1;VP16为OVCAR4,OVCAR5,OVCAR8。在对一线化疗药ADM和 CBPDA耐药性较高的SKOV3细胞中GRO,IL-6,IL-8和TIMP-2均较其余5株相对敏感细胞增高,对二线化疗药TAXOL,VP16耐药性较高细胞株OVCAR4中IL-6,IL-8较之IGROV1,OVCAR3,OVCAR5升高。 结论: 在常见分泌型细胞因子中,GRO,IL-6,IL-8和TIMP-2升高与一线化疗药ADM和CBPDA耐药性相关,IL-6,IL-8与二线化疗药TAXOL,VP16耐药性相关,不同来源的卵巢癌细胞分泌型蛋白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共同的上述几种蛋白参与的调节体系。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 活动期中度UC患者50例,口服SASP 1 g,每日3次,共6周,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4,组织学检测黏膜炎症。结果: 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为(31.6±4.3) ng/L,显著高于治疗后的(22.3±5.6) ng/L(P<0.05),治疗前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5.9) ng/L(P<0.01);治疗前IL-4为(4.6±1.8) ng/L,显著低于治疗后的(8.9±2.0) ng/L(P<0.05),治疗前IL-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2.7) ng/L(P<0.01)。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率分别为100.0%和90.0%(P<0.05),隐窝脓肿分别为48.0%和13.3%(P<0.01),黏膜组织学分级分别为(2.49±0.84)级和(1.31±0.75)级(P<0.01)。结论: SASP能明显逆转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和UC炎症黏膜的隐窝脓肿,减少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促进炎症黏膜的愈合。  相似文献   
93.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病理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气道粘膜炎症的病理特征,并与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进行比较。 方法: 对11例EB患者行纤支镜支气管粘膜活检,并以10例正常对照、10例CVA和14例典型支气管哮喘的支气管粘膜标本作对照。光镜下测量各组气道粘膜上皮的基底膜厚度,并通过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技术,计算EB和CVA组气道粘膜固有层中炎症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的浸润密度。 结果: EB组支气管粘膜基底膜厚度[2.92 μm(2.10-6.50)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08 μm(1.62-3.40 μm)], P<0.05,同时显著低于CVA组[5.64 μm (3.23-8.48 μm)], P<0.05,而CVA组的基底膜厚度又显著低于典型哮喘组[9.08 μm (6.61-11.99 μm)], P<0.01;EB组气道粘膜固有层可见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散在分布,浸润密度分别为[75 cells/mm2(35-112 cells/mm2)]和[7 cells/mm2(0-31 cells/mm2)],显著低于CVA组[148 cells/mm2(34-200 cells/mm2),114 cells/mm2(1-768 cells/mm2)], P<0.05,淋巴细胞浸润密度无显著差异。 结论: EB是以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气道粘膜基底膜厚度显著低于CVA和典型哮喘,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低于CVA,均可能是EB缺乏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研究,用Chaudry方法(略作改动)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 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相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 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含量减少。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大鼠的血压、心率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下降,SOD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减少氧化损伤而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细胞内镁含量对C57BL/6哮喘小鼠肺组织β2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4-6周龄清洁级雌性C57BL/6小鼠96只,体重(12±2)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各24只。应用鸡卵蛋白(OVA)建立哮喘小鼠模型。A、B组予低镁饲料喂食,C、D组予正常镁饲料喂食。B、D组腹腔内注射沙丁胺醇诱导β2受体低调节,A、C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第1 d、21 d、34 d各组分别随机抽取8只检测血浆Mg2+、红细胞内Mg2+、肺组织β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1 d血浆Mg2+、红细胞内Mg2+、肺组织β2AR mRNA及蛋白表达各组间差异无显著(均P>0.05)。21 d、34 d C组血浆Mg2+、红细胞内Mg2+、肺组织β2AR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21 d:(0.84±0.09)mmol/L vs (0.57±0.10)mmol/L、(2.39±0.14)mmol/L vs (2.11±0.08)mmol/L、(0.75±0.09)mmol/L vs (0.59±0.06)pmol/g、(88.50±8.50)pmol/g vs (60.10±7.70)pmol/g,均P<0.05;34 d:(0.67±0.10)mmol/L vs (0.51±0.09)mmol/L、(2.17±0.08)mmol/L vs (2.05±0.09)mmol/L、(0.61±0.05)pmol/g vs (0.53±0.06)pmol/g、(76.60±7.10)pmol/g vs (58.00±7.60)pmol/g,均P<0.05];21 d、34 d D组血浆Mg2+、红细胞内Mg2+、肺组织β2AR mRNA及蛋白表达亦显著高于B组[21 d:(0.95±0.33)mmol/L vs (0.46±0.09)mmol/L、(2.32±0.18)mmol/L vs (1.87±0.14)mmol/L、(0.73±0.10)pmol/g vs (0.43±0.07)pmol/g、(96.90±8.00)pmol/g vs (47.90±4.90)pmol/g,均P<0.05;34 d:(0.71±0.10)mmol/L vs (0.31±0.08)mmol/L、(1.66±0.13)mmol/L vs (1.45±0.16)mmol/L、(0.40±0.07)pmol/g vs (0.33±0.05)pmol/g、(61.50±3.20)pmol/g vs (35.30±7.10)pmol/g,均P<0.05]。结论:细胞内镁缺乏的C57BL/6哮喘小鼠肺组织β2受体表达减少,在激动剂作用下更易发生β2受体低调节。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分离及特征和表型研究。方法:取1.5月龄新西兰兔大腿肌肉,采用差速贴壁分离Preplate技术,分别用Ⅺ胶原酶、dispase蛋白酶以及胰蛋白酶分步消化肌肉,并用差速贴壁法分离晚期贴壁的细胞,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细胞化学以及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初步确定细胞表型。结果:进行连续6 d的差速贴壁分离。第3 d开始得到较多量的圆形或短梭形细胞,簇样生长,体积明显小于骨骼肌细胞及其它杂细胞,10 d左右汇合,有极强的融合生长倾向。细胞在汇合度<30%传代可较好地保持原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示MDSCs>80%为desmin+,>70%为Bcl-2+,>95%为CD45-,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示desmin+。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随着细胞的纯化,α-SMA表达越来越弱。而细胞高汇合度(>50%)或低血清培养时极易融合成肌管或肌细胞链,skeletal myosin+。结论:MDSCs具有desmin、Bcl-2高水平表达和CD45极低水平表达的特性,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MDSCs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7.
摘 要目的:探究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 方法: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采 用 Excel 2019 建立刺络放血数据仓库模型,随后下载、筛选已建数据库中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文献资料,以及所 需信息的录入,借助建立的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对其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纳入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文献共计 63 篇,其中刺络放血针具三棱针使用频次最高,刺络放血刺法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点刺;刺络放血治疗未配合拔罐的研究 占比 80 %;采用刺络放血配合疗法的有 46 项,占比 73 %,其中以拔罐使用频次最高。 结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 以三棱针点刺治疗为主,且部分研究常配合其他疗法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但配合拔罐治疗临床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调查临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技术培训的现状以及培训需求,并探讨个人防护技术培训现存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个人防护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情况调查,对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防护培训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了1 227名医务人员,以女性为主,占79.71%,工作年限以>10年居多,占43.11%,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4.20%,专业以护理为主,占66.50%,1 096名医务人员参加过防护培训,占89.32%。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防护用品穿脱不熟练为主,占39.87%。认为培训效果不好或一般的原因以培训时间不适宜为主,占34.04%。隔离病区的培训掌握情况得分高于其他病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年限与培训的掌握情况存在相关关系(P<0.01)。结论 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培训的掌握情况优于其他岗位的医务人员,短期的应急防护培训效果相对较好,长期的个人防护的培训模式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肺结节特点与其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因素、检验结果、胸部CT影像特征)对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良性组39例,恶性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肺癌4项[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高分辨率CT征象,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中的效能。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4个肺癌指标(CEA、SCCAg、NSE、Cyfra21-1)、结节大小、结节边缘、毛刺征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结节形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高分辨率CT征象中,分叶征对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最高,敏感度达79.6%。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磨玻璃结节、分叶征、空泡征都是恶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患者的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结节形态(磨玻璃结节)、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对鉴别肺结节良恶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1型糖尿病 )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异质性疾病。研究与IDDM密切相关的HLA遗传背景 ,对IDDM的预测、预防及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在国内首先应用ssPCR技术对IDDM与HLA DQ、DR位点关系进行研究 ,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费用低 ,适合推广应用于临床及科研工作 ;在国内较系统、完整地报道了IDDM易感性与HLA DQA1、DQB1及DR位点的关系 ,并首先在华南地区进行该项系统研究。发现及报道ID DM存在与起病年龄相关的遗传异质性 ;在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