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复方脑益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robasilararterial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1 3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脑益嗪组、西比灵组和对照组 ,脑益嗪组每次 1粒 ,每日 1~ 2次 ,西比灵组每夜睡前 5~ 1 0mg,对照组右旋糖酐液 5 0 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 1 2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疗程 5周 ,对比其临床疗效及TCD的改变。结果 脑益嗪组和西比灵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益嗪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连续入选住院的首次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224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12例,75 mg/d)、阿司匹林组(112例,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在出院后1,3,6,12个月各随访1次,记录出血、缺血事件及消化道不适症状.主要随访终点指标:再次脑梗死;心肌梗死;CT证实的颅内出血;消化道或牙龈、皮肤出血.结果 氯吡格雷组失访7例,阿司匹林组失访9例.氯吡格雷组脑梗死复发率为5.7%,与阿司匹林组(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9),氯吡格雷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阿司匹林组低(7.6%vs16.5%,P=0.043).结论 氯吡格雷在非心源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疗效与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相当,而消化道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少.  相似文献   
43.
重症脑卒中病人家属参与鼻饲护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病人鼻饲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将7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病人的家属参与鼻饲营养护理的全过程;对照组(36例)护士遵医嘱进行鼻饲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反应和误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家属对重症脑卒中病人鼻饲各项护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参与鼻饲营养护理可减少重症脑卒中病人鼻饲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及误吸的发生,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恩他卡朋联合左旋多巴治疗有剂末现象的帕金森病患者(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别对40例服用左旋多巴伴有剂末现象的PD患者联合应用恩他卡朋自身对照研究.在试验前和添加恩他卡朋治疗后第1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比较试验前和添加恩他卡朋治疗后左旋多巴每日服用总量,并对不良反应统计分析.结果 加用恩他卡朋治疗后,第1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UPDRS评分均有下降,随着治疗时间延长,UPDRS评分下降明显(P<0.01);在添加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左旋多巴每日服用总量下降与试验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没有发现严重不良事件(P>0.05).结论 恩他卡朋添加治疗有剂末现象的PD患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预防脑卒中降压治疗药物选择的理想方案。方法:通过入选国内、外大样本,随机对照,有脑卒中为终点事件的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结合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及转归特点,进行成本-效益的综合分析。结果:降压治疗高血压对预防各种心血管事件均有效,但以脑卒中效果最佳,且成本低,首选钙拮抗剂,其次为利尿剂,对减少心脏事件的效果以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佳。而中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知晓率,高发病率。预后主要是脑卒中约占77%。结论:对中国高血压防治的人群策略,首选廉价的利尿剂和钙拮抗剂,同时可提高治疗率;高血压治疗的方案应以预防脑卒中为主,应首选钙拮抗剂和利尿剂;个体治疗方案取决病人的临床评估,既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对药物的耐受性来决定。昂贵的药未必是好药。  相似文献   
46.
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预防脑卒中降压治疗药物选择的理想方案。方法:通过人选国内、外大样本,随机对照,有脑卒中为终点事件的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结合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及转归特点,进行成本-效益的综合分析。结果:降压治疗高血压对预防各种心血管事件均有效,但以脑卒中效果最佳,且成本低,首选钙拮抗剂,其次为利尿剂,对减少心脏事件的效果以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佳。而中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知晓率,高发病率。预后主要是脑卒中约占77%。结论:对中国高血压防治的人群策略,首选廉价的利尿剂和钙拮抗剂,同时可提高治疗率;高血压治疗的方案应以预防脑卒中为主,应首选钙拮抗剂和利尿剂;个体治疗方案取决病人的临床评估,既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对药物的耐受性来决定。昂贵的药未必是好药。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含NURR1基因腺病毒修饰的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症状和组织学的改善。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实验中心完成。6-羟基多巴脑内立体定向及单侧纹状体两点定位注射制作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1周后,行阿朴吗啡行为学检测,即阿朴吗啡(0.5mg/kg)腹腔内注射后30min内,计数大鼠平均每分钟身体旋转360°的次数,达到6圈/min及以上者为合格帕金森病模型,每周测1次,连续4周,获取稳定动物模型共31只,分为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10只、帕金森病 C17.2组11只、帕金森病 C17.2 腺病毒组10只,无菌收集所需的C17.2神经干细胞、含NURR1基因腺病毒载体修饰C17.2神经干细胞,浓度为(1.0~4.0)×109L-1细胞,对入组的帕金森病模型进行无菌细胞注射移植,注射点与造模时注射点相同,每点约3μL,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10d和4周进行阿朴吗啡诱发的帕金森病模型旋转试验,免疫组化检测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又有4只死亡,共有27只帕金森病模型鼠进入试验。①帕金森病模型旋转圈数:移植后10d和4周帕金森病 C17.2组和帕金森病 C17.2 腺病毒组均少于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帕金森病 C17.2 腺病毒组少于帕金森病 C17.2组(移植后10d: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21.57±5.26,帕金森病 C17.2组3.90±0.90,帕金森病 C17.2 腺病毒组1.56±0.58;移植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18.40±5.84,帕金森病 C17.2组3.60±0.67,帕金森病 C17.2 腺病毒组1.00±0.55,P<0.05)。②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移植后10d帕金森病 C17.2组和帕金森病 C17.2 腺病毒组多于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帕金森病 C17.2 腺病毒组多于帕金森病 C17.2组(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3.50±0.67,帕金森病 C17.2组13.17±1.89,帕金森病 C17.2 腺病毒组20.50±1.67,P<0.05)。结论:NURR1基因结合神经干细胞有效改善了帕金森病模型症状,提高移植后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含NURR1基因腺病毒修饰的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症状和组织学的改善。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实验中心完成。6-羟基多巴脑内立体定向及单侧纹状体两点定位注射制作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1周后,行阿朴吗啡行为学检测,即阿朴吗啡(0.5mg/kg)腹腔内注射后30min内,计数大鼠平均每分钟身体旋转360&;#176;的次数,达到6圈/min及以上者为合格帕金森病模型,每周测1次,连续4周,获取稳定动物模型共31只,分为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10只、帕金森病+C17.2组11只、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10只,无菌收集所需的C17.2神经干细胞、含NURR1基因腺病毒载体修饰C17.2神经干细胞,浓度为(1.0-4.0)&;#215;10^9L^-1细胞,对入组的帕金森病模型进行无菌细胞注射移植,注射点与造模时注射点相同,每点约3μL,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10d和4周进行阿朴吗啡诱发的帕金森病模型旋转试验,免疫组化检测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又有4只死亡,共有27只帕金森病模型鼠进入试验。①帕金森病模型旋转圈数:移植后10d和4周帕金森病+C17.2组和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均少于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少于帕金森病+C17.2组(移植后10d: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21.57&;#177;5.26,帕金森病+C17.2组3.90&;#177;0.90,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1.56&;#177;0.58;移植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18.40&;#177;5.84,帕金森病+C17.2组3.60&;#177;0.67,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1.00&;#177;0.55,P〈0.05)。②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移植后10d帕金森病+C17.2组和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多于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多于帕金森病+C17.2组(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3.50-0.67,帕金森病+C17.2组13.17&;#177;1.89,帕金森病+C17.2+腺病毒组20.50-1.67,P〈0.05)。结论:NURR1基因结合神经干细胞有效改善了帕金森病模型症状,提高移植后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对脑血管意外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结果:各种并发症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过程中对易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0.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康复训练组给予吞咽训练及心理干预,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训练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和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