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胰瘘是指胰腺导管系统和另一个上皮表面之间形成的富含胰腺来源酶液体的异常通道。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s,POPF)会加重患者个人以及社会的卫生经济学负担,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精准预测POPF的风险可以优化个体治疗方案,如术后放置引流管、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等。现从对比国内外胰瘘风险评估系统研究进展情况和对常见评估系统的评价以及未来建立胰瘘风险评估系统时应剔除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诊断及患者BMI等存在争议的风险因素来进行改进等方进行综述,为未来进一步优化胰瘘风险评估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概述铁死亡及其相关微小RN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HCC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筛查和相关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 查阅并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铁死亡及其相关的微小RNA在HCC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就微小RNA调控铁死亡在HC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微小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能够调控基因在转录后及翻译水平的表达,在HCC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铁死亡是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的细胞死亡形式,在HCC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铁死亡相关的一系列微小RNA可能作为HCC生长调节剂来调控癌细胞的生长,或者逆转癌细胞的耐药性,从而促进或抑制HCC的发生和进展。结论 微小RNA可通过铁死亡途径调控HCC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HCC患者的肿瘤标志物以帮助其早期诊断,也可能作为相关治疗靶点为HCC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胆道系统引流管更换的初步应用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要点,探讨操作策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20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60例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胆道系统引流管更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操作过程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对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 60例患者中,沿原窦道成功完成引流管更换58例,成功率96.67%,其中扩张窦道置入粗级别引流管47例,置入原型号引流管11例。平均操作时间为15.8(12.0~19.0)min,需用局部麻醉剂。28例为PTCD引流,23例为胆囊引流,9例为T管引流,均引流胆汁。术后观察引流情况,均较前好转,有效率100%,术后回访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超声引导下引流管更换简便、安全、可行,为其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4.
肝内胆管癌作为一种进展快速的恶性肿瘤,只有少数患者可以行根治性切除术,并且姑息性治疗方案大多疗效有限。钇-90经动脉放射性栓塞是在传统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基础上结合肿瘤近程精准放射治疗技术衍生而来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钇-90经动脉放射性栓塞是经微创切口利用导管将钇-90微球定向、足量投放于目标位置进行选择性内照射治疗。该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且可以显著降低肿瘤分期,实现降期、转化的功效,创造潜在手术机会,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均小于全身化学治疗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钇-90微球放射性栓塞治疗为不可切除或复发性肝内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5.
患者男,66岁,主因"间断发热伴皮肤巩膜黄染3月余"于2020年11月24日收入我科.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体温升高,呈间断低热,约37.6℃,伴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不伴腹痛、腹胀等不适.合并2型糖尿病6年,高血压10年,均口服药物治疗,血糖、血压控制尚可,无手术及外伤史.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集成学习算法对肝癌术后患者进行复发预测,为肝癌患者的术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01-01-2022-12-31入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471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RF)模型、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 3种算法筛选影响因素;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法(SMOTE)平衡数据,同时构建XGBoost分类模型,并与RF、支持向量机(SVM)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基于准确度、灵敏度、F1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4个指标评价模型性能;应用沙普利加法解释(SHAP)及列线图对模型进行解释及可视化,得出相对较优的复发预测模型。结果 采用RF筛选出的年龄、凝血酶原时间、肝叶位置、天冬氨酸转氨酶、脉管侵犯、血小板计数、CD10、腹水、分化程度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是对肝癌术后复发影响较大的10个因素,并综合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肝癌术后复发风险列线图;同时,所构建的XGBoost模型(准确度为0.905,灵敏度为0.852,F1为0.900,AUC为0.905)取得了最优的分类性能。结论 本...  相似文献   
27.
杨峻峰  杜丽文  叶舰  刘建生 《肿瘤》2023,(11):839-853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4γ(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 gamma,HNF4G)对于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等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胆囊癌GBC-SD、NOZ和ZJU-0430细胞中HNF4G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在GBC-SD、NOZ和ZJU-0430细胞中构建HNF4G基因沉默或过表达的稳转细胞株。随后,分别采用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NF4G基因沉默或过表达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对胆囊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FCM法检测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后,再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改变HNF4G基因表达水平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和Cyclin B1、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g,以及ErbB2/PI3K/AKT信号通路中ErbB2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性模块化胰脾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辅助治疗等技术治疗胰体尾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为7例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性模块化胰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65(260~450)min,出血量100(50~800)mL;术后发生生化漏3例,乳糜瘘1例,不全性肠梗阻伴腹胀2例,胸腔积液5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拔除胃管时间1(1~2)d,排气时间3(2~5)d,首次进食时间4(3~5)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8(6~8)d,均于术后第3天开始逐步退出腹腔引流管,出院前拔除,术后住院10(7~12)d。无再次手术病例。肿瘤最大径3.8(3.0~5.5)cm,导管腺癌4例,黏液癌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间叶组织恶性肿瘤1例。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第8版TNM分期法,ⅠB期3例,ⅡA期2例,ⅠA期、Ⅲ期各1例。淋巴结清扫8(8~12)枚,淋巴结阳性2例(28.6%)。7例患者术后随访3~30个月,1例死于肿瘤复发,4例接...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母细胞瘤细胞铁死亡和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800 mmol/L)酒精处理AML12小鼠肝细胞株24、48和72 h,处理JS-1小鼠肝星状细胞株和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24和48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脂质沉积;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细胞损伤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活化相关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沉积相关蛋白Ⅰ型胶原(Col Ⅰ),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蛋白重链1(FTH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水平。结果:(1)酒精抑制AML12细胞活力与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相关,脂质沉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酒精作用24 h后LDH释放显著增多(P<0.01),FTH1和SLC7A11蛋白表达在24 h显著下调(P<0.01),LC3-Ⅱ/LC3-Ⅰ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  相似文献   
30.
背景与目的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因其起病隐匿,早期常无典型症状,且肿瘤的侵袭性较强,故预后较差。随着对胰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疗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焦点。文献计量学是一种分析某一领域文献、直观地总结文献的趋势并预测研究热点的常用方法。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胰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提取相关出版物从开始到2022年5月发表的有关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文献,使用CtieSpace和VOSviewer等软件对该领域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参考文献和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2009—2022年发表与胰腺癌免疫治疗相关的英文文献2 230篇,自2016年文献数量每年都在稳定增长。这些文献的7 365位作者来自75个国家/地区的884个机构,共有7 943篇共被引参考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n=964),其次是中国(n=552);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n=67)和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n=65);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Elizabeth M Jaffee(n=41)和Lei Zheng(n=31)。共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为“Genomic analyses identify molecular subtypes of pancreatic cancer”(n=161),共被引参考文献时间线图显示,聚类“肿瘤微环境”是从201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热点。关键词的突发检测揭示了胰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最初的热点主要是“疫苗”,而近年来重点转移到“伊匹单抗”“检查点阻断”“上皮间质转化”“星状细胞”“巨噬细胞”“错配修复缺陷”和“肿瘤微环境”等。结论 与胰腺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呈持续上升趋势,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美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相关研究表明独特的肿瘤微环境可能是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且对放化疗不敏感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胰腺癌肿瘤微环境(TME)的致病机理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除此之外,聚焦于“上皮间质转化”和“免疫检查点抑制”等的研究较为普遍,现有的研究表明单一的治疗手段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有限,免疫联合疗法或化疗联合免疫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是未来临床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