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带状疱疹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7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痛1周在门诊初步诊断为腰椎间柱突出症并收入院治疗。患者既往曾患脓胸已经手术,有10a胃病史。无腰痛史,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入院查体:痛苦面容,营养较差,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腰椎棘突、横突无压痛,左侧直腿抬高(+),双下肢肌力、感觉未见异常,膝踝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比较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后正中入路开放钉棒内固定及肌间隙入路钉棒内固定对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疗效的差异,为这类患者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上述 3 种手术方法治疗的仅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 146 例,其中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组37 例、正中入路开放钉棒内固定组 46 例、肌间隙入路钉棒内固定组 63 例。比较 3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前、术后 1 周、1 个月、1 年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病变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RAVH)和伤椎矢状面 Cobb 角等术后疗效指标的差异。 结果 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均短于其他两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多于其他两组(P<0.05)。3 组研究对象 VAS 评分、ODI 评分、RAVH 以及 Cobb 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时间效应(P>0.05)。经Bonferroni 法两两比较,3 组术后 1 个月和末次随访 VAS 评分、ODI 评分、RAVH 以及 Cobb 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切口小利于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3.
正血友病性关节炎(haemophilic arthropathy,HA)是由自发性关节内出血及反复关节内血肿引起,以慢性疼痛、关节损伤、生活质量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衰竭性疾病,晚期以关节的纤维化变性和功能丧失为特征,受累关节多为膝、肘、踝,HA典型的病理表现为滑膜炎、关节软  相似文献   
74.
目的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探讨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情况及手术对血供的影响。方法对2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行患、健侧髋部DSA,统计显影的支持带动脉数目。结果 GardenⅠ~Ⅳ型骨折术前支持带动脉数之间患/健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呈递减趋势(P0.05);同型骨折手术前后比较,CardenⅠ~Ⅲ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den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可以较准确地评价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表面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痉挛型膀胱的临床疗效,并比较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锻炼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疗效。 方法将脊髓损伤后逼尿肌痉挛型膀胱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再按颈髓损伤(7例)、胸髓损伤(9例)、腰髓损伤(5例)分成3个亚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常规膀胱功能康复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骶神经表面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第1个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时)对2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指标包括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顺应性。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时间点的尿动力学各项观察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除第1个疗程后的残余尿量外,其余各时间点的尿动力学各项观察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第2个疗程结束后的尿动力学各项观察指标与组内第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个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结束后和随访时,治疗组的残余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节段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差异比较,第1个疗程结束后,有80%的腰髓损伤患者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处于无改变阶段,与颈髓损伤和胸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结束后和随访时,>50%的颈髓损伤和胸髓损伤的患者的膀胱顺应性处于显著改善阶段,而同时间点的腰髓损伤患者分别有80%和60%患者的膀胱顺应性处于无改变阶段,随访时仍有>50%的患者处于改善阶段,颈髓损伤和胸髓损伤患者的膀胱顺应性疗效均优于腰髓损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表面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逼尿肌痉挛型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和膀胱功能,且对颈、胸髓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腰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76.
闫志  荆珏华  钱军  田大胜  陈磊  朱斌 《安徽医药》2016,37(11):1405-1408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早中期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不同术式分为A组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组(20例)和B组后路钉棒内固定组(15例),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角(Cobb角)、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表(ODI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35例患者均获随访。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B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obb角术后为(8.47±1.67)°较术前(13.28±3.12)°减小,VAS评分术后为(2.30±1.10)分较术前(7.10±1.20)分改善,ODI评分术后(13.70±3.50)分较术前(43.80±5.50)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术后(5.37±2.21)°较术前(13.83±4.54)°减小,VAS评分术后(1.90±1.20)分较术前(7.10±1.10)分减少,ODI评分术后(13.90±3.10)分较术前(41.10±5.30)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手术前的Cobb角、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Cobb角矫正及防止丢失上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Frankel分级,A组术前D级7例,E级13例,术后D级3例,E级17例,术前B组D级5例,E级10例,术后E级1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不做病灶清除,其疗效优于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早中期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跟骨骨刺切除联合足底跖筋膜松解术治疗足跟痛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43例跟骨刺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疼痛跟骨刺切除联合足底筋膜松解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除常规足部检查外,采用VAS评分系统评估足部的疼痛程度。采用AOFAS-AH评分系统对足痛、自主活动、步态和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VAS评分由术前的(8. 71±1. 64)分降为术后6个月的(6. 28±2. 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OFAS-AH评分从术前的(56. 43±3. 72)分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94. 51±2. 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镜下跟骨骨刺切除联合足底跖筋膜松解术治疗足跟痛术后疼痛缓解快、足部功能恢复快,微创手术效果满意,具有较大的临床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建模成功后分别在3、7、14 d取大鼠脊髓,行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中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神经元变化情况,并在取材前对两组大鼠行Basso-Beattl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分.结果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3 d时两组脊髓灰质内β-catenin蛋白均高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减少,同时实验组在各时间点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的表达在3~14 d时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实验组神经元在表达数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细胞形态更加规则.两组BBB评分3、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4 d时,实验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振荡电场可以提高大鼠脊髓损伤区域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并促进神经元再生,从而改善受损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传统方法主要有髌骨下极切除后缝合和保留髌骨下极的内固定技术,但都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探讨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使用带线锚钉治疗1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3~75岁,平均(46.00±19.48)岁;9例闭合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在骨折近端拧入2枚锚钉,锚线分别行“8”字缝合和Krackow缝合。术后膝关节伸直位铰链支具保护,鼓励患者术后第3天开始,在铰链支具保护下屈曲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2周在铰链支具的保护下开始部分负重,第6周开始去除铰链支具完全负重。术后定期返院复查,拍摄X线片评估锚钉位置和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90±2.28)个月。切口长度4~7 cm,平均(5.35±0.85) cm。术后3个月Bostman评分22~30分,平均(27.10±2.88)分,术后6个月Bostman评分23~30分,平均(28.30±2.21)分。术后6个月摄片提示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 结论 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早期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无需二次取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构建热激启动子(pHSP)驱动的靶向敲低Polo样蛋白激酶1(PLK1)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首先合成热休克蛋白HSP70的启动子,克隆至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中,利用pHSP替换原有的CMV启动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HSP-GFP;其次,利用RNA干扰技术合成以plk1基因为靶向目标的shRNA,将其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HSP-GFP中形成重组质粒pHSP-shPLK1-GFP;另外设计一组阴性对照质粒pHSP-NC-GFP,最后,利用脂质体Lipo2000转染的方法将质粒转染至U2OS细胞,非热激组细胞正常培养,热激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42 ℃加热2 h,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GFP的表达,从而确定pHSP的驱动能力,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内plk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LK1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重组质粒对U2O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pHSP驱动的真核表达质粒pHSP-shPLK1-GFP;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显示pHSP可正常驱动gfp基因的表达,且GFP蛋白定位在胞质中;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热激组细胞plk1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与非热激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热激组细胞PLK1蛋白表达量比非热激组及阴性对照组低(P<0.05);MTT结果显示热激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被明显抑制,与非热激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SP驱动的真核表达质粒pHSP-shPLK1-GFP能在U2OS细胞中表达,在42 ℃加热条件下,该重组质粒呈现更强的下调plk1基因表达和抑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