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观察新十针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证属肝胃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法,将40例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新十针针刺治疗;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SDSVD)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十针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2.
总结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的文献报道,从中医对甲状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药辨证治疗甲状腺癌、其他中医药疗法三个方面作一综述,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服务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5-2016级25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 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126名)和对照组(125名),实验组在实验诊断课程中实施CBL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讲授...  相似文献   
12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可归为中医“黄疸”范畴。黄病多因湿,探究AIHA“脾湿发黄”病理机制,探讨其别于传统“胆黄说”的异处,笔者用中医药疗AIHA数载,得出从湿热瘀虚论治AIHA,常用茵陈加减。本文指出了脾肝肾三脏在血证病的重要地位,各补其脏以生血气,重视养肝生血。笔者汲取了唐容川的“祛瘀生新”法,提出了“止血保血”法,并从热炼血为瘀、血虚致瘀、出血成瘀、久病生瘀四方面论证了AIHA中瘀血的产生。据不同出血部位,选不同炭类药物止血。总之,AIHA的发生责之内为脏虚,湿热蕴结为病变关键。AIHA病机繁杂,虚实夹杂,病理因素不离湿、热、瘀。治疗AIHA的关键在利,利湿、清热、化瘀、补虚同用,故选用茵陈四苓散、四君子汤、四逆散、二至丸、失笑散等清热除湿、调肝理脾、补脾益肾、化瘀止血,使邪去正复则病安。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颊针疗法对于缓解肛裂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本院并行肛裂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以双氯芬酸钾分散片口服镇痛,观察组予以颊针针刺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的发作频次以及术后尿潴留和便秘发生率,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的发作频次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和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颊针治疗对于缓解肛裂术后患者疼痛、降低疼痛的发作频次具有显著效果,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6.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属难治性疾病。基于“络病”理论分析可知,本病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调致耳内络脉血行瘀阻、窍络壅塞。临证应遵“络以通为用”之理,治疗以化瘀通络贯穿始终,并根据病证之不同分而治之:因外感邪气致聋多为络脉损伤,其病机为风热灼络、络损致聋,治宜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因脏气逆乱致聋多为络脉郁滞,其病机为气机郁阻、瘀滞窍络,治宜顺气开郁、化瘀畅络;因久病脏衰致聋多为络脉空虚,其病机为气血耗伤、络虚不荣,治宜益气补虚、养血充络。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基于神经电生理与调控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及梳理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4个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VIP、CBM)中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相关文献,建立中风后呃逆的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SPSS 21.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规律。结果 经过筛选共有1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统计出200条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针灸处方,共涉及穴位88个,总频次1 143次,穴位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内关、足三里、中脘,选穴位置以胸腹部为主,任脉穴位使用次数最多。通过关联规则技术得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内关-中脘-足三里。结论 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组方具有规律性,且与单纯性呃逆的选穴规律的差别体现在选穴部位和穴位配伍上,中风后呃逆更注重脑腑协同作用及神经功能的调节,本研究为临床上使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提供理论支持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8.
<正>偏头痛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神经性疾患,患者常因频发的、部位不固定的严重头痛就诊于神经内科[1]。偏头痛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症状时有反复,部分患者可伴发呕逆、呕泻、恐声、畏光等症状,该病好发于青年人及中年女性[2]。  相似文献   
129.
廖婷婷  尚莉丽 《光明中医》2023,(17):3334-3337
近年来,中医学者提出“矮小症”这一病名,以区别于传统“五迟、五软”类疾病,此主要指达到矮身材诊断标准,且不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患者。尚莉丽治疗矮小症或身材偏矮患儿多从“脾为后天之本”入手,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灌四肢,荣四旁,小儿脾常虚,易致气血生化乏源,则生长发育迟缓。以参苓白术散化裁,并随症加减,结合起居养护保健,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萆苓祛痛方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血清NLRP3、P2X7R、FN及肝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T2DM合并GA患者64例,随机分为萆苓祛痛方组(中药组,32例)和布洛芬组(西药组,32例),同期健康体检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维持基础治疗,西药组加布洛芬,中药组加萆苓祛痛方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SUA)、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低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度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LSM)、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的差异,记录用药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