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24篇
内科学   50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83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9篇
  2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目的:研究缺血条件下薯蓣皂甙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的影响,探讨中药穿山龙作为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无血清方式诱导MSCs凋亡。实验分5组:对照、无血清、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采用终浓度为4mg·L^-1,40mg·L^-1,400mg·L^-1薯蓣皂甙预处理第4代MSCs,24h后更换无血清DMEM饥饿48h,TUNEL标记细胞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蛋白水平表达;RT—PCR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2 mRNA表达。结果:TUNEL标记阳性细胞率按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无血清组依次升高,除后两组,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血清干预48h后,Bcl-2蛋白表达增加,低、中剂量薯蓣皂甙预处理可进一步提高Bcl-2表达,但高剂量干预组与无血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631);对照组Bcl-2 mRNA表达显著低于各组(均为P〈0.001),而高剂量干预组与无血清组间无差异(P=0.67);低剂量干预组Bcl2基因片段mRNA表达最高,中剂量干预组次之,提示无血清条件下可提高Bcl-2基因表达,低、中剂量的薯蓣皂甙预处理可提高无血清诱导的MSCs的Bcl-2基因表达,但高剂量薯蓣皂甙预处理则无此作用。结论:适当剂量薯蓣皂甙预处理能使缺血条件下MSCs凋亡减少,使抗凋亡基因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可溶性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20例(UAP组)。另选择20例冠脉造影阴性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治疗3个月。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肘静脉血fractalkine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肘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PBMC)中CX3CR1表达。结果:入院时,AMI组[(1047.0±348.9)pg/mL]和UAP组[(777.2±324.4)pg/mL]循环中fractalki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85.1±260.9)pg/mL,P<20.001、P=0.004)];AMI组(38.8±15.4)%和UAP组(29.2±11.9)%循环中CD14+单核细胞CX3CR1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7.9)%,P=0.009、P=0.03]。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AMI组[(740.1±269.9)pg/mL]和UAP组[(523.8±188.5)pg/mL]fractalkin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fractalkine的表达,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miR-378在压力超负荷致小鼠心肌肥厚中对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57B/L6雄性小鼠经主动脉缩窄构建心肌的压力超负荷(TAC)模型,2周后对小鼠进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测定,并观察miR-378和HSF1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机械牵张刺激24 h后观察miR-378和HSF1的表达变化;对心肌细胞分别转染miR-378模拟物和抑制物,48 h后观察心肌细胞内源性HSF1的表达变化;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检测miR-378是否靶向结合其预测靶点HSF1的3′UTR区域。结果:建模TAC小鼠2周后,心脏表现为代偿性心肌肥厚,HSF1表达升高而miR-378表达下降。心肌细胞机械牵张后HSF1表达升高而miR-378表达下降;心肌细胞过表达miR-378后,HSF1表达显著下降,而当抑制内源miR-378时,HSF1表达显著升高;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miR-378能够靶向结合HSF1的3′UTR序列。结论:在心肌肥厚代偿期,miR-378可能通过靶向结合HSF1的3′UTR序列调节心肌内源性HS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diac echocardiography,ICE)已经从早期的单纯二维成像发展到集实时三维、血流彩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为一体的超声探测系统.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缺如的继发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了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02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主动脉根部缺如组和正常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一封堵器介入治疗,探究主动脉根部缺如组ASD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主动脉根部缺如与边缘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重大手术并发症,术后右心重构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下降,三尖瓣反流减少,但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主动脉根部缺如的ASD的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可行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右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6.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异常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或促成心肌缺血,广泛存在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疾病中,常与患者不良结局有关。目前临床上缺乏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标准化定义和特异性诊断方法,导致只能对其进行经验性治疗。本综述重点介绍用于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相关指标、主要技术及进展,以期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新一代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技术(ELCA)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例球囊治疗失败的复杂冠脉病变患者,其中1例为球囊无法通过病变,另1例为球囊不能充分扩张病变。借助于ELCA技术,以能量40~60mJ/mm~2、频率30~40次/s为技术参数对复杂冠脉病变处的斑块进行消蚀2~4次,耗时不超过10min。结果:ELCA导管均能顺利通过病变,球囊均能充分扩张并植入支架,完成再血管化,2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新一代ELCA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特点,可作为治疗复杂冠脉病变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新一代国产冠脉液电冲击波球囊导管治疗重度冠脉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3例重度冠脉钙化病变患者,应用Sonico-CX冠脉液电冲击波球囊导管对钙化病变进行预处理,以4atm充盈扩张后释放10个脉冲后,再加压至8atm*10秒扩张,同一钙化部位重复2-4次。 结果:国产冠脉液电冲击波球囊导管均能有效扩张重度冠脉钙化病变,有助于后续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未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 结论:国产冠脉液电冲击波球囊导管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作为重度冠脉钙化病变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组织多普勒提示有左心室非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例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前和起搏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Tei指数,同时测量二尖瓣血流E、A峰,E/A,左室舒张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的比例,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血流S波、D波,二尖瓣环Em/Am。根据以上参数将舒张功能减退分为3期,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心室机械不同步,比较起搏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起搏前,11例患者E峰和A峰融合,形似单峰,无法测量E、A峰值及E峰减速时间,所有患者左室舒张充盈时间缩短。起搏后1周,所有患者E峰和A峰分离,5例患者为第2期的舒张功能降低,7例患者为第1期的舒张功能降低。左室舒张充盈时间占整个心动周期的比例由起搏前的(34.5±2.9)%提高到(46.4±5.7)%(P<0.01)。左室射血分数由起搏前的(26.8±7.6)%提高到(37.7±10.1)%。左房内径在起搏后1周明显缩小(P<0.05),左室收缩非同步指数由起搏前的179.2±48.3下降到103.4±58.2(P<0.05)。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由于心脏收缩的不同步,二尖瓣血流E、A峰融合较为常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左室舒张充盈改善,体现了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39例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9例PE的病因、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PE发生的主要原因(占64.1%),肿瘤(占20.5%),先心(占5.1%)等是常见原因。结论:PE是一种误诊率很高的疾病,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及时诊断和溶栓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