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5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88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71篇
  2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利用差异蛋白质组的方法筛选心力衰竭大鼠线粒体差异表达的蛋白,以期发现心力衰竭发生的新机制或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对大鼠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后4周进行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成功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采用差速离心法分别分离纯化左心室。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显示差异蛋白的表达谱。结果差异比较结果显示,有15个点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胶内酶解后,对上述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进行胶内酶解后用LC/MS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串级质谱数据通过蛋白数据库检索对蛋白进行鉴定。共有8条蛋白在心力衰竭时显著下调(5倍以上),包括乙醛脱氢酶2 (ALDH2)、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polypeptide 3)、顺乌头酸酶(Aconitase 2)、黄素蛋白(electron-transfer-flavoprotein, beta polypeptide)等;另有7条蛋白在心力衰竭时显著上调(5倍以上),包括波形蛋白(vimentin)、微管蛋白(tubulin,beta 5)、二氢硫辛酰胺S-乙酰转移酶(dihydrolipoamide S-acetyltransferase)等。鉴于ALDH2参与话性氧代谢的文献报道,对其作进一步鉴定。又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心肌ALDH2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心肌梗死后3、7、14和28 d心肌ALDH2的mRNA和蛋白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利用蛋白质组技术得到在大鼠心力衰竭心肌中表达显著改变的15条蛋白,并对1条在心力衰竭心肌中显著下调的蛋白ALDH2进行鉴定,为下一步的差异蛋白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接受了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梗死相关血管完全开通达到TIMI试验3级血流后,部分患者体表心电图抬高的ST段迅速回落,但部分患者的ST段仍表现为持续的抬高。针对PTCA手术以后ST段的这种变化表现,已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ST段改变的机理及ST段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内超声在心导管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够在体观察斑块组成以及识别血栓和斑块破裂,有助于加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认识。但是,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常常没有先兆症状,如果我们能够在急性冠脉事件发生之前检出易损斑块,并进行临床干预使之稳定,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将大大减少。血管内超声下,含有无回声区脂质软斑块、薄纤维帽和正性重构被认为斑块易损的标志。当然,我们不仅要关注于局部病变性质的判断和处理,而且要着眼于整个冠状动脉和相关的系统因素。  相似文献   
4.
肥厚型心肌病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其临床表现及预后极富多样性。该病患者的不良转归主要有:猝死、心力衰竭以及心房颤动所致的栓塞事件等。现就影响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mc Roght Vcntricular Dysplasia,ARVD)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右室肌层发育不全伴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时可能发生猝死.自从1978年Frank报道了4例典型病例后,国内外均有陆续报道[1,2,3].现将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1995~2000年收治的1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水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机械通气(MV)可纠正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常作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手段。一般认为MV能改善肺水肿,但可能抑制肺循环和体循环,对左心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MV与心肺功能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简述如下。一、心源性肺水肿的病理生理1·心源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 ,将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73例分成 3组。对照组 (n =2 4 )予替米沙坦 (4 0mg·d-1,qd) ;治疗组Ⅰ (n =2 5 )在服用替米沙坦 (2 0mg·d-1)基础上 ,加服吲哒帕胺 (1 2 5mg ,qd) ;治疗组Ⅱ (n =2 4 )在服用替米沙坦 (2 0mg·d-1)基础上 ,加服酒石酸美洛托尔 (2 5mg ,bid)。疗程均为 8wk。结果 :治疗 8wk后 ,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 ,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0 %和 83 3% ,前者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 2 5 %比较 ,P <0 0 5 ;后者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对照组、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 1、3、4例。结论 :低剂量替米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较单用替米沙坦降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新一代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植入型电子装置, 它针对没有起搏适应证、无需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以及不具有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与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相比, S-ICD避免了经静脉植入导线相关的并发症, 为预防心脏性猝死提供了新的器械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后3年因室性心律失常再次植入S-IC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CHF患者160例,选取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通...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是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伴有心室电机械活动不同步心衰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心脏性猝死、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治疗不伴QRS波增宽的慢性心衰、迷走神经刺激仪(VNS)在心衰中的应用以及利用CIED协助进行慢性心衰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以期进一步推动CIED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