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9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960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316篇
综合类   825篇
预防医学   301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56篇
  1篇
中国医学   298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分型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浙江省荣军医院消化内科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189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组)135例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性组)54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及不同分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为40.7%,显著高于对照组24.1%(P<0.05);观察组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缓解率为76.9%,高于失败组43.8%(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分型无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缓解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伐他汀,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C) 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斑块缩小幅度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TC、LDL-C、HDL-C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斑块缩小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他汀类药物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总结了1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并发症的护理。本组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8例、维甲酸综合征3例、粒细胞缺乏症5例。经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和有效处理并发症,14例完全缓解出院,1例死亡。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医院2009 2011年胆汁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的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接受胆道手术治疗患者,于术中或ERCP治疗所取胆汁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09-2011年共分离病原菌72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7株占68.74%,革兰阳性球菌179株占24.76%,真菌47株,占6.50%;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3.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15.00%;铜绿假单胞菌除美罗培南外,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敏感性较好,3年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胆道感染3年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变化不大,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肠球菌属为辅,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酶抑制剂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对胆道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与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血培养标本污染发生率。方法对儿科病房2012年4月~2013年9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两种不同方法采集血培养标本发生的污染率。结果3016份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中,判断为污染菌的有67例,总污染率为2.2%。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594例,判断为污染12例,污染率为2.0%;直接静脉穿刺采血2422例,判断为污染54例,污染率2.2%。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与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儿科血培养的采集可以在新置入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内采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植入对非骨性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12例腰椎退行性变非骨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及黄韧带切除,Wallis植入治疗,对术后疗效进行总结. 结果 12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平均6.75mm恢复为术后的平均8.53mm (P<0.05),术后半年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腰椎活动度基本同术前. 结论 Wallis在非骨性腰椎管狭窄治疗中有出血少、操作方便、破坏性小的优点,且能维持病变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只要术前正确选择适应证,术中规范细致的操作,是治疗该类疾病可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本研究拟运用MRI三维动脉自选标记法(3D-ASL),结合DWI及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探讨3D-ASL在TIA的诊断、血流灌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发病24 h内的TIA患者13例,入院时进行常规MRI、DWI、3D-TOF-MRA及3D-ASL扫描。观察所有患者MRA图,分析颅内血管及颈内动脉有无狭窄及异常,比较DWI所示梗死面积(SDWI)和全脑血流量(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SASL)的差异,分别计算DWI和3D-ASL对TIA患者的检出率,并结合MRA分析造成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的原因。对于DWI阴性但ASL灌注异常,且MRA(或CTA)显示血管狭窄的患者,计算病灶侧和对侧相应区域的CBF值的比值(rCBF),比较rCBF与入院时(发病24 h内)的NIHSS、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GCS)、mRS及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有无相关性,并且比较分析rCBF值与MRA(或CTA)所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SASL>SDWI:13例TIA患者中,11例DWI未发现病灶,即SDWI=0,而SASL>0,且显示灌注减低;2例DWI阳性,但病灶面积仍SASL>SDWI。(2)3D-ASL对TI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WI:DWI对TIA患者病灶的检出率为15%;3D-ASL对TIA患者病灶的检出率为69%。(3)rCBF与入院时(发病24 h内)的NIHSS、GCS、mRS及ABCD2评分的分值均无相关性;rCBF与患者发病时间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无相关性;rCBF值与MRA(或CTA)所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s=-0.697,P=0.011)。结论3DASL与DWI相比,对TIA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及早行3D-ASL检查,并与DWI、MRA等序列联合应用,能更早发现灌注异常,并初步提示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医院结直肠癌围术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2015年结直肠癌围术期医院感染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围术期感染情况、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115例结直肠癌围术期医院感染患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38例占33.0%;共检出26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8株占67.4%;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均>90.0%,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均高,均>80.0%。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切口感染,结直肠癌围术期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尤其鲍氏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70.
沈鸣雁  蒋桢  卢芳燕  杨菊琴   《护理与康复》2017,16(4):370-373
总结电子化疗泵安全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体会。根据文献及电子化疗泵产品说明书,分析多家医院电子化疗泵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关键环节,设计出电子化疗泵安全核查表的初稿,通过专家评定、预试验及访谈护士使用感受后,形成最终的核查表。电子化疗泵安全核查表使用前对护士进行培训,将电子化疗泵安全核查表应用于2家医院155例使用电子化疗泵的患者。使用后,电子化疗泵速度准确率、PICC固定标准率及患者的依从性均有改善,与使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电子化疗泵安全核查表的使用满意度9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