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1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953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314篇
综合类   825篇
预防医学   300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51篇
  1篇
中国医学   295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樟芝多糖调节结肠黏膜浸润的Th9及其细胞因子IL-9的表达,从而减轻小鼠慢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 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构建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抗IL-9抗体注射组)以及樟芝多糖组(20 mg·kg-1)。DAI评分综合评价小鼠1个月内活动能力,测定小鼠1个月内的体质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结肠黏膜固有层中单个核细胞中CD4+IL-9+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及结肠黏膜中IL-9、TGF-β以及IL-4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结肠黏膜中IL-9、TGF-β、smad3及IL-4的表达,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结果 DSS可以引起小鼠慢性结肠炎性病变,DAI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而樟芝多糖干预后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外周血及结肠黏膜固有层中Th9比例相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外周血及结肠黏膜中IL-9、TGF-β及IL-4的蛋白及mRNA表达也显著增高(P<0.05)。阳性对照组及樟芝多糖组小鼠外周血及结肠黏膜固有层中Th9比例相比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且外周血及结肠黏膜中IL-9,TGF-β以及IL-4的蛋白及mRNA表达也显著下调(P<0.05),HE染色结肠病理情况明显好转。结论 樟芝多糖可以通过调节Th9比例和IL-9表达改善小鼠慢性结肠炎,其作用与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李冉冉  方华伟  陈有维 《浙江医学》2022,44(13):1386-139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KD)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DKD患者332例,根据肾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DKD合并NDKD组130例,单纯DKD组20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KD合并NDKD组患者临床病理分型;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分析倾向性评分匹配后DKD合并NDKD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DKD合并ND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单纯DKD组短(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收缩压、血肌酐、LDL-C水平均低于单纯DKD组(均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Hb水平、镜下血尿发生率均高于单纯DKD组(均P<0.05)。DKD合并NDKD组患者中IgA肾病最多,为49例(37.69%),其次为膜性肾病36例(27.69%)。采用1∶1比例的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匹配后,得到DKD合并NDKD组与单纯DKD组各91例,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特征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KD合并NDKD组患者1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DKD组(81.3%比61.5%、76.9%比47.2%,均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LDL-C>3.5mmol/L、24h蛋白尿≥3.5g是DKD合并NDKD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DKD合并NDKD患者临床病理类型具有多样性特点,临床特征与单纯DKD患者具有一定相似性,而其基线肾脏功能、血脂及血糖水平优于单纯DKD患者。DKD合并NDKD患者的预后优于单纯DKD患者,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LDL-C>3.5mmol/L及24h蛋白尿>3.5g是影响DKD合并NDK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张磊  鲍轶  周建娅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6):124-127
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骨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常见的转移部位。随着肺癌精准治疗的广泛应用,部分获益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临床诊疗中对骨转移仍存在重视度不够,治疗及评价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骨转移相关预防和治疗,及完善骨转  相似文献   
104.
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外科术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06年1~6月外科术后患者中发生CVC-RI的48例患者与同期245例非CVC-RI的患者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CVC-RI的作用。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导管留置时间、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时间、是否曾入住ICU。结论外科术后患者CVC-RI的发生与上述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夏德发 《临床荟萃》1998,13(18):821-822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action,NI)的病原体监测是NI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在NI全程质控中所起的作用已显得举足轻重.然而,我国多数医院当前NI病例的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普遍低下,成了NI管理水准进一步提高的严重障碍.据浙江省NI管理质控中心统计,即使在该省开展NI管理工作较好的27所医院中,1997年7~9月内共监测住院患者75258例,其中发生NI3893例,检出病原体1191株,阳性检出率仅30.59%.当前造成许多医院的NI病原体检出率不高的原因的确甚多,但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6.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服用拉米夫定的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有较强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也不高,病人的耐受性较好.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些病人由于用药的依从性差,对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出现擅自停药或不重视停药后临床随访,出现严重后果.2001年5月~2003年8月,我科有28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服用拉米夫定,其中有9例病人出现停药后"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利用碘化钾制备碘涂层钛板的可行性,并验证其抗菌性能。方法以碘化钾作为电解液,使用电泳沉积法将碘负载到钛板表面,制备出碘涂层钛板。通过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观察碘涂层钛板的表面征象和成分结构。实验分组:对照组是经过预处理但未行载碘的钛板,共10块;实验组是经过预处理后再行载碘的碘涂层钛板,根据电解液浓度的不同分为3组:1000 mg/L、2000 mg/L、4000 mg/L组,每组各10块。使用1×106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进行体外抗菌实验,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碘涂层钛板外观呈灰色,表面可均匀覆盖一层平整、无塌陷的涂层,电镜下见其表面可形成碘涂层,局部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不规则陷凹。对照组、1000 mg/L组、2000 mg/L组、4000 mg/L组的钛板碘含量分别为0、5.10、10.32、15.05 mass%;其体外抗菌菌落计数分别为56.00±5.09、21.40±2.76、9.10±2.51和2.00±1.88,4组之间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化钾作为电解液,使用电泳沉积法可成功制备出碘含量稳定、涂层分布均匀的碘涂层钛板。体外抗菌实验证明碘涂层钛板的抗菌性能强于未载碘钛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高压氧(HBO)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0例、电针组20例、联合组20例,各组均接受常规膀胱功能训练,电针组增加电针治疗,联合组增加电针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及排尿日记评价3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充盈期逼尿肌压(Pdet)、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V)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3组患者BC及Qmax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Pdet及RV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患者BC及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det及RV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BC及Qmax明显高于电针组(均P<0.05),Pdet及RV显著低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治疗前(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电针组(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电针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及排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维C银翘片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88-2013年相关数据库收录文献报道的维C银翘片致ADR/ADE病例,并就获得的15例ADR/ADE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维C银翘片致ADR/ADE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61.11%),临床表现为全身发疹性皮疹伴瘙痒、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荨麻疹等;超量、误服过期药品是维C银翘片致ADR/ADE的重要因素;2例病例死亡,13例病例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应规范使用维C银翘片,避免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过敏体质须慎用,以有效降低ADR/AD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单病种质量控制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后的256例CAP患儿设为质控后组,2011年尚未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的254例CAP患儿设为质控前组。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人均药品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质控后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质控前组,人均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低于质控前组,健康知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质控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不仅规范了医院的医疗行为和诊疗技术,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