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9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143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45篇
口腔科学   191篇
临床医学   1669篇
内科学   1808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620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5193篇
预防医学   71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10篇
  8篇
中国医学   1423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974篇
  2010年   1136篇
  2009年   1188篇
  2008年   1185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163篇
  2005年   970篇
  2004年   967篇
  2003年   703篇
  2002年   604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在体外能否诱导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人参皂苷Rg1诱导分化,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NGF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以在体外大量扩增。人参皂苷Rg1诱导72h后,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5.57%±3.59%)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呈阳性,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可能表达NGF mRNA。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以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可能表达NGF mRNA。  相似文献   
32.
心肌间质病理研究进展与心肌纤维化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由于研究手段的进步 ,深化了人们对心肌间质的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学意义的认识。心肌纤维化与心肌重构带来的难治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 ,也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有人甚至还提出了间质性心脏病 (interstitialheartdisease)的概念[1] 。1 心肌胶原网络心脏的间质包括心脏的纤维支架 (fibrousframe work)和心肌胶原网络 (collagennetwork)两部分 ,由多种非肌性细胞、各种纤维等构成。心肌间质中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以及由糖胺多糖 (如透明质酸等 )、纤连蛋白 (FN)…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CD8+T细胞对单核/巨噬细胞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20例,健康对照22例,分别取静脉血5 mL,并分离MΦ、CD8+T细胞和B细胞。每份血样分成4组:MΦ递呈抗原组、CD8+T细胞参与MΦ递呈抗原组、CD8+T细胞体外活化后对MΦ递呈抗原影响组及自然状态下CD8+T细胞对MΦ细胞递呈抗原影响组。各组用CTLL2P抗原刺激18 h后,洗去刺激原,与自体B细胞共同孵育10 d,吸取上清液,测定特异性IgM、IgE、IgG含量。 结果:①哮喘患者MΦ单独递呈抗原,自体B细胞特异性IgM(A490值)(0.034±0.022)明显低于健康人(0.116±0.080)(P<0.05);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时,产生的特异性IgM(A490值)(0.031±0.021)低于健康人(0.079±0.064)(P<0.05);②哮喘患者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时,产生的特异性IgG(A490值)(0.102±0.041)明显高于健康人(0.081±0.067)(P<0.05),自然状态下及体外活化后CD8+T细胞与递呈抗原MΦ共同培养,产生的特异性IgG(A490值)(0.105±0.066, 0.079±0.059)与健康人(0.066±0.038, 0.069±0.047)无明显差别(P>0.05);③哮喘患者CD8+T细胞与MΦ共同培养递呈抗原产生的特异性IgE(A490值)(0.171±0.154)高于健康人(0.147±0.059)(P<0.05)。 结论:哮喘患者CD8+T细胞对MΦ递呈抗原产生免疫球蛋白有调节作用,而且参与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34.
1 高等中药院校增设“药物化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入WTO后 ,我们必须调整传统的培养目标 ,改变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的培养模式 ,切实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 ,革新高等中药院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革新课程体系 ,尤其要拓宽专业口径 ,破除“中药和化学药物有天壤之别”的观点 ,更进一步解放思想 ,在中药制药专业增开“药物化学” ,积极发展入世后所需的学科专业 ,培养出有国际意识、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和发明新药 ,合成化学药物 ,阐明药物化学性质 ,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血浆蛋白C、蛋白S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梗死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检测,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年龄及其它脑梗死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浆PC浓度(4.97±1.82μg/ml)与对照组血浆PC浓度(4.74±1.95μg/ml)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血浆PC浓度(5.28±1.85μg/ml)与复发组血浆PC浓度(4.03±1.40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实验组血浆PS浓度(7.47±3.87μg/ml)与对照组血浆PS浓度(12.06±3.99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组血浆PS浓度(6.58±3.33μg/ml)与青年组血浆PS浓度(9.28±4.33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降低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游离PS降低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S水平的降低导致PC功能的降低,进而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37.
我院自 1998年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以来 ,在大量的胃大部切除术中采用HANS仪辅助硬膜外麻醉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选择ASAⅠ—Ⅱ级的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患者 70例 ,随机分成Ⅰ、Ⅱ 2组 ,每组 35例 ,Ⅰ组采用HANS仪辅助硬膜外麻醉 ,为观察组 ,Ⅱ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 ,为对照组 ,术中给予氟芬合剂镇静。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T8~ 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置管 3 5cm ,选麻醉药为 2 %利多卡因 ,麻醉平面控制在T4~T10 范围内。3 HANS的应用HANS由北京力普康公司提供 ,应用两对纽扣式皮肤电…  相似文献   
38.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中HBeAg及HBsAg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ep G2 .2 .1 5细胞分泌 HBe Ag和 HBs Ag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 HBe Ag和 HBs Ag表达的变化并以抑制率来表示。结果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Be Ag和 HBs Ag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该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Be Ag和 HBs Ag分泌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在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21世纪对多糖的药物研究最有希望的是甲壳质 ,这是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的评价。我国在古医书《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蟹壳具有破瘀消积的功能 ,用于治疗瘀血积滞筋痛、乳痈、冻疮等。 18世纪美国印第安人用龟壳治疗创伤 ,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者对甲壳质在医学、药学、生物工程学、食品等领域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特别是采用现代生物提取与合成技术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多种专利产品。甲壳质是从虾蟹等动物的壳中提取的一种乙酰氨基多糖。将它的乙酰基脱掉后 ,即获得一种结构与理化性质独特的氨基葡糖。由于它的结构独特便决…  相似文献   
40.
糖尿病雄性大鼠性腺5α-还原酶Ⅱ型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青春期和成年期糖尿病时性腺 5α 还原酶Ⅱ型的活性变化。 方法 :取 4 0d和 90d龄雄性Wistar大鼠各 30只 ,分别分为对照组 (C)、糖尿病组 (D)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 (ID)。采用薄层层析法测定各组附睾头、附睾尾、前列腺和睾丸组织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 结果 :①青春期大鼠性腺的各部位内 ,5α 还原酶 Ⅱ 型的活性D组均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而ID组明显高于D组 (P <0 .0 1) ;②成年期大鼠性腺的各部位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在C、D和ID组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结论 :青春期大鼠性腺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更易受代谢环境、激素水平及局部特异性因素的影响 ,而成年期大鼠性腺内 5α 还原酶Ⅱ 型的活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