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12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不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边缘动脉弓压力、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P=0.024)。治疗组患者在术中所测的边缘动脉弓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16,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16,P<0.05)。两组患者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5,P=0.00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35%)明显低于对照组(34.9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结论采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2004-2014年间发表的TLDG与LADG对比的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篇文献被纳入本次Meta分析,共计2 212例胃癌患者,其中TLDG组930例,LADG组1282例。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ADG组比较,TLDG组术中出血少[均数差(WMD)=-20.70,95%CI:-30.81~-10.59,P<0.01]、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少(WMD=-0.38,95%CI:-0.74~-0.02,P=0.04)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多(WMD=2.98,95%CI:0.71~5.26,P=0.01),而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端切缘距离、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总体并发症及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LDG治疗远端胃癌安全可行,可取得与传统LADG相当的手术疗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和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结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男,60岁,因排便困难伴鲜血便入院,肠镜示距肛门约30 cm处见一息肉样肿物阻塞管腔。术前内镜下病理活检报告:坏死、出血、脓性渗出及少许黏液,见少量异形细胞,考虑恶性肿瘤。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切除肿物为息肉样突起,体积3.5 cm×2.5 cm×2 cm。镜下肿瘤大部分位于黏膜层,向下浸润至黏膜下层,肿瘤表面坏死。肿瘤细胞呈多种形态,为短梭形,卵圆形及多角形,胞浆偏少嗜酸性。细胞核大畸形,核分裂像多见;脉管及神经未见肿瘤侵及,两切端未见瘤,系膜淋巴结15枚,均未见瘤侵及。免疫组化结果:Vim(+),S-100(+),Melan A(+),CD117(+),CK(-),HMB45(-),CD34(血管+),Ki-67(40%+)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未行放化疗及生物治疗,术后11个月死亡。结论:结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病死率高、预后极差,结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极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好的途径。方法对有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目前已发现近50种趋化因子,与胃癌有关的研究较多者主要有CXC、CC及CX3C型趋化因子及其相应的受体,其在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部分趋化因子还可诱导肿瘤耐药及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其可通过m TOR、JAK2-STAT3通路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结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深入研究不仅可辅助胃癌的早期诊断、判断临床预后,更可为胃癌提供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6.
<正>胃印戒细胞癌(SRC)因其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低水平表达导致对18F-FDG摄取低,PET/CT显像假阴性较多,临床易漏诊误诊。近期收治胃印戒细胞癌术后腹膜转移1例,PET/CT检查显像假阴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病人,女,64岁。因体检发现直肠肿物5天于2018年6月20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平坦,未触及包块,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直肠指诊(胸膝位):肛门外观正常,肠腔内未触及肿物,退指后指套无血染及脓染。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管壁环形不均匀增厚,最厚约0.9 cm,相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中对部分直肠癌病人尤其是肥胖、骨盆狭小的男性病人行腹会阴联合柱状切除(cylindrical abdominalperineal resection)时,单纯腹腔内切断肛提肌并不能降低会阴部操作的难度。借鉴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自下而上"的手术理念,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年11-12  相似文献   
19.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临床罕见的恶性肿瘤, 因其发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表现, 治疗手段匮乏, 仅有少部分人群可以接受手术治疗。随着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不断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同时, 大量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关临床试验也为腹膜间皮瘤患者提供了治疗思路, 增加了全身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本文拟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治疗方案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和容积再现技术定位和测量乙状窦后入路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方法对120名志愿者进行头部薄层CT扫描来得到最终结果。结果 AC的距离经测量为39.46(4.22)mm(范围,15.80~50.80 mm;95%置信区间,38.69~40.22 mm)。内耳门的直径经测量为5.39(0.77)mm(范围,3.40-8.20 mm;95%置信区间,5.25~5.53 mm)。AB的距离经测量为41.10(4.22)mm(范围,34.90~51.30 mm;95%置信区间,39.43~42.77 mm)。BC的距离经测量为5.93(1.31)mm(范围,4.10~7.50 mm;95%置信区间,5.70~6.17 mm)。垂直距离经测量为2.33(0.26)mm(范围,1.87~2.80 mm;95%置信区间,2.23~2.42 mm)。结论通过容积再现技术和更为精确的三维测量工具对乙状窦后入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垂直距离以及内听道的直径进行了精准测定,并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出安全距离,使医生在手术中规避风险,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上述结果可以帮助定位这些结构从而可以减少手术中对神经和血管的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