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认知功能是大脑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即中枢神经系统分辨、整合信息并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综合能力,涉及注意、词语与视觉记忆、视觉运动、语言、抽象思维、信息整合和运动及执行功能等多项内容.认知功能评估常采用神经心理测验,其中的方法很多,包括韦氏智力记忆量表中的各分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Test,WCST)、持续注意测验(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连线测验等.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遗传因素在认知功能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认知功能相关的候选基因有很多,包括多巴胺系统基因、5-羟色胺(5-HT)系统基因、载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 E,Apo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等,现将这些基因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抑郁症发病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4例未经治疗的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2名正常对照(对照组)血浆BDNF水平;对患者组及对照组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评估及神经心理学测试;对患者组的血浆BDNF水平及HAMD17总分与认知功能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显著差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的血浆BDNF水平[(3.24±2.67) μg/L]低于对照组[(6.71±3.16)μg/L,P<0.01].血浆BDNF水平与各项认知成绩、HAMD17总分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部分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广泛受损;血浆BDNF水平低下与晚发性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与认知功能可能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Val66Met polymorphism,environmental factor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Methods 340 patients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who met the diagnosis criteria of MDD ( DSM-Ⅳ Axis Ⅰ) were recruited.280 patients of them were finished 12 weeks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The severity of depression was measured with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DRS) before and after 12 weeks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28-item Short Form (CTQ-SF) and Life Events Scale (L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childhood adverse and life stress before onset.Genotyping of BDNF Val66Met 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 by Illumina GoldenGate assays.Results Male patients propor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on-remitters than remitters (P =0.008 ).After adjusting by gender, the frequencies of genotype and allele for the BDNF Val66Met polymorphism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emitters (AA: AG: GG = 28: 79: 40, A:G = 135:159 ) and non-remitters (AA: AG: GG = 29:81:23 ,A: G = 139:127 )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TQ scores and LE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ocial intercourse problem and age were the risk factor for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on.The gender, HDRS baseline scores and mental disorder family history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efficacy of 12 weeks antidepressant.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action of BDNF Val66Met polymorphism and environment with th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Conclusion The older men with the mental disorder family history, severe depression symptom would be less-response to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However, BDNF Val66Met polymorphism, childhood trauma, life events stres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BDNF Val66Met polymorphism and environment have no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the 12 weeks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74.
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节律变化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的功能和节律变化与临床症状晨重夕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9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重性抑郁发作患者及38例对照组,对早7:00、晚7:00血浆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三碘甲状腺原胺酸(T3)、四碘甲状腺原胺酸(T4)、甲状腺刺激素(TSH)水平进行测定,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早晨血浆CORT、早晨、晚间TSH水平[分别为(365.94±120.78)nmol/L,(6.24±2.47)μIU/ml,(6.68±2.42)±IU/ml]较对照组[(284.91±83.39)nmol/L,(3.82±1.75)±IU/ml,(4.01±1.69)μIU/ml]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早晨、晚间血浆T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血浆皮质醇水平的早晚变化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病例组血浆CORT、T3、T4、TSH水平的早晚变化在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伴有和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亚型之间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存在早晚异常变化,可能是抑郁症的一项特异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75.
胞浆型磷脂酶A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印度人群钙依赖性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BanⅠ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在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8例健康人群中观察比较cPLA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结果:PCR产物的BanⅠ限制性酶切片段于cPLA2基因第一非编码区显示多态性位点,命名为位点A;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cPLA2等位基因频数呈显著差异(P<0.02);精神分裂症患者显示A2/A2纯合基因型显著增加(P<0.02)。结论:cPLA2基因多态性与印度人群精神分裂症相关联;cPLA2基因可能为精神分裂症候选基因之一,或与其他致病基因呈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氯丙嗪、利培酮、奎硫平及奥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88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奎硫平组及奥氮平组,检测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酮(T)的水平变化。结果:氯丙嗪组治疗8周后,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利培酮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PRL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T及L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奎硫平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血清PRL、LH、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奥氮平组治疗4周后PR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即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奎硫平对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MECT )的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MECT的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音乐疗法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定患者的焦虑状况,采用自制调查表评估患者对MECT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音乐疗法护理干预后研究组HAMA评分为(6.65±2.32)分,明显低于干预前(24.12±4.34)分和对照组(22.87±5.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19.44,15.70;P<0.01);音乐疗法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依从性(25/30)明显高于干预前(16/30)和对照组(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50,5.08;P<0.01);音乐疗法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满意度评分为(4.65±1.73)分,明显高于干预前(3.42±1.71)分和对照组(3.87±1.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7,2.05;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行MECT前实施音乐疗法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有利于患者顺利接受MECT。  相似文献   
78.
利培酮对受体的拮抗作用和相关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培酮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对多巴胺D2受体、5-HT2受体、α1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及组胺H1受体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阻断多巴胺D:受体引致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阻断5-HT2和组胺H1受体引致体重增加和血糖升高。其他常见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头痛、头晕、注意力下降、便秘、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皮疹、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及性功能障碍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由表首、项目及备注3个部分组成。便利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成年精神科男女病房各2个,按性别采取抛硬币法随机抽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个病房,从每个病房便利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的20例患者,共抽取8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自我管理记录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幻听护理和管理。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34例、对照组30例完成研究。干预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焦虑、紧张、先占观念3个条目)、冲动行为风险评估量表和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PANSS(焦虑、紧张、先占观念3个条目)、冲动行为风险评估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干...  相似文献   
80.
焦虑和抑郁三种理论模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焦虑和抑郁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组症状 ,二者常同时存在。目前 ,关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不外有三种观点 :(1)一元论 :即连续谱论 ,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 ;(2 )二分论 :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 ;(3)共病论 :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 ,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1] 。我们就此展开讨论。一、一元论早在 1934年Lewis就提出了焦虑和抑郁两组症状间的连续性 ,认为焦虑症状从整体或部分上是抑郁的一部分[2 ] 。1.流行病学[3 ] :Sanderson等报道 ,一半以上的抑郁症(maj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