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4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毫针为"九针"之一,是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临床上应用最广[1]。目前所用的毫针,虽然源于古代的毫针,但不论从制针的原料、针身的粗细、长短以及工艺等都与古代毫针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2.
皮层性失语症的康复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皮层性失语症的神经语言学特点、发病机制及康复计划的制定。方法 20例失语症患者,发病2周时行神经语言学检查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评定,并进行规范、系统的语言康复治疗。经过2个月的康复治疗,进行第2次BDAE评定。结果 BDAE级别上升两个级别者ll例,上升1个级别者8例,无改善l例,经t检验P&;lt;0.1(0.0706)。结论 早期语言训练能有效地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言语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33.
脑性瘫痪功能康复训练的技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国内外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发展现状出发,对脑性瘫痪功能康复训练的常见技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以探讨脑性瘫痪康复训练技法的选择和运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1—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 palsy,function training,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功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手工检索1998—2004期间关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专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功能有关的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专著,然后筛除与功能康复技法无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是否为对照临床试验和康复训练相关研究作为纳入标准。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8篇关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的文献和专著,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3篇。53篇中35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6篇是综述文献,12篇为Meta分析研究。 资料综合:①脑性瘫痪的病因较为复杂,出生前、围产期及出生后的多种疾病均可致本病,有15%-20%的病例发病原因不清。②脑性瘫痪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康复医疗,应采用物理、作业、语言、手术、中医手法等治疗方法进行矫治和训练,其中以建立在小儿发育神经学、运动神经学、生理学基础上的神经生理学疗法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康复治疗可促进脑细胞功能重建的理论基础是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Vojta法、Bobath法、Rood法、上田法、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及作业疗法等。④对较小年龄和程度较重的脑性瘫痪儿童采用Vojta和Bobath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效果较显著。对年龄较大、有一定运动功能基础和语言智力较好患儿,需进行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控制能力训练。肌肉控制能九训练主观能动性较强,对加强膝关节控制能力、骨盆控制能力、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运动控制能力有较满意的康复效果,且经过重复.的训练和学习,在患儿脑中形成正确的运动程序。 结论:脑性瘫痪的康复在于早期持久的纠正异常的姿势和肢体的功能训练。脑性瘫痪康复的每一种训练,都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但要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必须有选择性地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规范这些技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毫米波 (MMW )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 60只 ,体重 (16± 2 ) g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 0只。两组小鼠腹腔接种浓度为 1× 10 6/ml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 0 2ml ,接种后当天开始 ,辐射组用频率3 6GHz ,功率密度 0 73— 1 46mW /cm2 毫米波辐射小鼠背部 3 0min ,每日 1次 ,连续 8天。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假辐射。于辐射后 0d、3d、6d分别取辐射组及对照组小鼠各 10只 ,抽取静脉血 ,分别测定RBC C3b受体花环率 (RCR)、tumour RBC花环率(TRR)、RBC SOD活性及RBC LPO含量。结果在辐射后 3天时 ,辐射组的RCR、TRR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RBC LPO含量下降明显 (P <0 0 5 ) ,RBC SOD活性无明显增加 (P >0 0 5 ) ;在辐射后 0天和 6天时 ,辐射组各测定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低功率毫米波辐射可促进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减轻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其免疫学效应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对身体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足的健康也逐渐重视起来,尤为重要的是女性足的健康.女性因穿鞋引起的足病或足畸形不但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有的还要遭受手术之苦.介绍女性足病的预防和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末端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有手术与非手术两种[1].国内的报道,主要以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封闭和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31%-43%.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满意率可达92%,但仅占所有方法的4%且创伤大,可导致局部组织结构改变,瘢痕形成,康复时间长,影响疗效[2-4].临床实践中发现[5-6],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疼痛有独特的疗效.但这项工作仅局限于临床观察,针对末端病的基础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观察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对大鼠跟腱末端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治疗末端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7.
<正>近10年来,随着麻醉、围手术期处理及外科技术(如微创外科)的改善,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从而产生了"fast-track surgery"的概念,国外也有称之为"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program"或"fast track rehabilitation in surgery"。关于中文的译名,黎介寿院士将其译为"加速康复外科"、"快通道外科",后者可能更直观,易记忆。随着"加速康复外科"这一新理念的出现,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使用针灸配合呼吸补泻法分期治疗特发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共观察特发性面瘫76例,其中41例运用针灸配合呼吸补泻法进行治疗(治疗组),35例常规针灸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及总体病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面神经功能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呼吸补泻法分期治疗特发性面瘫可缩短病程,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39.
0 引 言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颅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已成为康复医疗的重要内容.但特重型颅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仍是一个难点.由于此类患者长期卧床,关节韧带严重挛缩,早期康复的良机大多已失去,因而对此类患者能否进行康复治疗?在治疗中的主要难点是什么?能否取得一定的康复效果?本文介绍我科近两年来对 4例特重型颅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情况.1 一般情况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3、33、38岁和50岁.伤后昏迷呈植物状态的时间,按年龄顺序为90、150、44天和50天.4例中有3例行开颅术,脑组织受伤部位均…  相似文献   
40.
对5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能迅速有效地改善肩关节的运动功能,总有效率达100%,现报告如下。1 对  象本组50例,其中男33例,占66%,女17例,占34%;年龄35~65(平均51.1)岁。病程1~7(平均1.8)个月。2 方  法采用麦特兰德4级手法,针对不同方向运动障碍应用摆动、滑动、分离、牵拉等手法进行治疗。如关节疼痛明显者,可采用1~2级手法;关节僵硬、粘连、挛缩者可采用3~6级手法〔1〕。其具体操作如下:2.1 方法1 病程短且疼痛者可采用1~2级手法,患者仰卧位,上肢处于休息位,治疗者站在患者躯干及外展上肢之间,外侧手托住上臂远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