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0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501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观察系统性康复训练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进食困难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进食困难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神经营养、改善微循环、口腔护理及常规张口、颈部活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系统性康复训练(包括主动训练及被动训练)。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张口度、饮水试验、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及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张口距离明显增大[(3.33±0.51)cm vs (2.94±0.50)cm],饮水试验阳性率明显下降,SSA评分也显著降低[(22.4±6.4)分 vs (27.3±5.4)分],VFSS评分明显上升[(8.57±1.11)分vs (7.54±0.84)分],同时患者营养状况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结论 早期、及时、全程、系统性康复干预有助于鼻咽癌放疗后进食困难患者张口及吞咽功能提高,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田薇  吴明珑  桂锦萍 《中国康复》2016,31(2):102-103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居家安全及其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出院后6个月内分阶段进行家庭康复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及患者居家安全知识掌握率。结果:出院时及术后1、3、6个月,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逐渐增高(P0.01),且干预组提高程度更高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术后脱位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及家属对居家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结论:家庭干预可帮助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强化安全意识,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证实Cyclin D1基因作为肿瘤基因治疗新靶点的可行性及发卡环RNA(shRNA)表达载体介导该基因沉默的有效性.方法 设计合成Cyclin D1-shRNA模板片段,与Pgenesil-1-U6载体连接,构建shRNA真核表达载体;将Pgenesil-Cyclin D1-shRNA转入ACHN肾癌细胞株.RT-PCR、Western blot分析Cyclin D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MTT比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结果 Pgenesil-Cyclin D1-shRNA构建成功.Cyclin D1-shRNA实验组 Cyclin D1 mRNA抑制效果显著(0.10±0.04),明显高于Pgenesil-NC阴性对照组(0.92±0.03)及ACHN空白对照组(0.94±0.04)(均P<0.05).同样,实验组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流式细胞术分析提示,Cyclin D1-shRNA组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细胞均较Pgenesil-NC组和ACHN组显著增高.生长曲线显示Cyclin D1-shRNA组细胞生长明显缓慢(P<0.05).Transwell实验同样发现该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 Cyclin D1可作为肾癌ACHN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评判标准.经载体介导shRNA干扰的高效性为肾癌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对成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鼠成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ADM分别处理12h和24h,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来观察成骨细胞两种目的基因(IGF-Ⅰ,IGF-ⅠR)的mRNA表达。结果 ADM可以刺激成骨细胞IGF-ⅠmRNA表达,以10-11 mol/L作用12h最明显。ADM亦可上调成骨细胞IGF-ⅠR mRNA表达,可维持24h。结论 ADM可以通过增强IGF-Ⅰ的表达调节成骨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96.
第二颈椎(C2)肿瘤发生率占高位颈椎肿瘤的80%左右 [1].随着MRI、ECT等检杏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上颈椎肿瘤被早期发现,为外科切除提供了可能.2005年11月至2007年4月我们共收治C2肿瘤3例,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切除并进行脊柱重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渗透压负荷对兔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探讨渗透压负荷对模型椎间盘细胞活力和代谢的影响.方法: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分为两组,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胸腰段椎间盘,每只9个,分别在等渗(300mOsm/kg,等渗组)或高渗(410mOsm/kg,高渗组)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器官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后第7、14、21、28天,利用Mitotracker Green荧光探针、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评估两组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力、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取材后培养前椎间盘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1503±402,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高渗组第14天荧光强度为9202±907,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7、21和28天分别为10504±710、10860±711、10713±953,与培养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渗组第7、14、21、28天分别为11350±351、11207±385、10914±300、10862±229,与培养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第7、21和28天时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培养过程中,两组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的组织结构能够基本保持完整,髓核蛋白多糖含量在培养第7天高渗组和等渗组分别为3.33±0.28m/100mg和2.83±0.25m/100mg,均较培养前(5.03±0.37m/100mg)明显降低(P<0.01),第14、21、28天时与第7天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可以在等渗或高渗环境中有效维持兔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和髓核细胞的活力至少4周.  相似文献   
98.
几丁糖联合聚乳酸薄膜预防硬膜外粘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联合运用对椎板切除术后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80只成年家兔[体质量(2.0±0.2)kg]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等渗盐水(A组)、聚乳酸薄膜(B组)、几丁糖(C组)及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D组),术后12周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透射电镜比较各组间瘢痕形成和粘连情况.结果 B、C、D组的Rydell-Balazs粘连度评分、Nussvaum组织学评分均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比单独应用几丁糖或聚乳酸薄膜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
王志斌  熊伟 《骨科》2022,13(2):188-192
颈椎的结构复杂,要传递颅骨的轴向负荷,维持水平凝视以及正常的头和颈部运动,因此颈椎更容易发生退变、损伤和功能障碍.正常的颈椎矢状位序列在维持颈椎的运动和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颈椎矢状位参数是衡量颈椎矢状位序列非常重要的评估指标,包括颈椎曲度、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和一系列颈胸交界参数,广泛应用于颈椎疾病和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00.
背景:生长分化因子5和软骨前体细胞都在肢体纵向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无生长分化因子5对软骨前体细胞影响的文献报道。 目的:实验创新性构思重组生长分化因子5干预软骨前体细胞,希望得到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软骨前体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证据。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形态学体外实验,于2007-11/2008-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矫形外科研究室完成。 材料:纯系清洁级新生 24 h 内的 SD 大鼠 12 只,用于制备软骨前体细胞。生长分化因子5为PeproTech公司产品。 方法:免疫磁珠分离纯化软骨前体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别用含0,10,50和100 μg/L的完全软骨形成培养基干预,诱导14 d。对照组采用低糖DMEM培养基。 主要观察指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增殖,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阿利新蓝染色蛋白聚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分离纯化的软骨前体细胞贴壁牢固,生长旺盛,折光度好,光镜下呈多角形或梭形。 软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在48 h内呈剂量依赖性增高,100 μg/L生长分化因子5组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诱导14 d后阿利新蓝染色阳性,细胞外基质中有明显的蛋白聚糖形成。在生长分化因子5干预软骨前体细胞第7天,Ⅱ型胶原mRNA和Ⅱ型胶原蛋白出现表达,并且14 d持续表达。 结论:生长分化因子5能够促进软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