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2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8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鼠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方法 用自体血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在栓塞后 30、6 0、90、12 0、180min(A、B、C、D、E组 )经静脉注射尿激酶 (5万U/kg)溶栓 ,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梗死体积、核磁共振 (MRI)及病理学观察 ,比较不同时间点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MCAO后 90min内溶栓 (A、B、C组 )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缩小梗死体积 (P <0 .0 5 ) ,12 0min以后溶栓组 (D、E组 )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并发脑出血率高 (31.3% )。结论 本研究提示大鼠脑梗死溶栓治疗最佳时间窗为栓塞后 90min内 ,溶栓治疗时间越早 ,疗效及安全性越高。  相似文献   
7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人们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损伤区出现轴突受损,形成胶质瘢痕、空腔和裂隙。嗅鞘细胞作为自体移植最佳的候选细胞,它可以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起到不同程度地神经保护作用,刺激血管再生,促进未受损和受损害轴突的生长。嗅鞘细胞还可以改变损伤后内源性神经胶质的应答情况,并且在受到一定程度的脱髓鞘损害时能够将轴突再髓鞘化。近几年来,嗅鞘细胞移植逐渐成为了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应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嗅鞘细胞移植可以成为由细胞介导的神经修复策略,治疗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文章通过该研究领域大量的实验结果来阐述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础研究目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73.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是导致继发性神经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有关脑出血后脑水肿产生机制的研究表明,凝血时释放的凝血酶可能是引起脑出血后脑水肿的重要物质之一,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凝血酶在自发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决策冲突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本文就决策冲突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及评价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日后研究决策冲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V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纯种雄性Wistar大白鼠49只,体质量220~280 g(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供给).干预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VD模型组(n=40).用避暗试验测定假手术组和VD模型组手术7 d后的学习、记忆功能.将出现明显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36只V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及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动物,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 mL/100g、银杏叶提取物100,150,200 mg/kg灌胃10 d后,再用明、暗箱装置测定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用胆碱酯酶染色观察了各组大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密度.主要观察指标①GBE对VD大鼠避暗试验的影响.②CA1区胆碱能纤维染色的结果.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训练中错误次数明显增多,遭受电击的累积刺激时间(cumulated stimulation time,CST)明显延长;记忆测试中小鼠从放入明室到进入暗室遭受电击的步入潜伏期(step through latency,STL)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多,CST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学习训练中小鼠首次遭受电击后从暗室逃入明室的逃避潜伏期(escapelatency,EL)明显缩短,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记忆测验中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STL明显延长,EL明显缩短,CST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模型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纤维密度明显稀疏,吸光度明显降低(P<0.01).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纤维密度明显变密,吸光度明显升高(P<0.01),表明GBE可以增加VD大鼠海马CA1区乙酰胆碱的含量.结论GBE对VD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胆碱能纤维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免疫疗法治疗的相关研究,以及常见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各种免疫疗法的作用机制、优缺点、具体用法和适应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2-04/2005-04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疗法相关文献,检索词“autoimmuneneuropathy,im-muno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1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浆交换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20余篇,进一步查找全文,主要纳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无对照的病例观察,不排除综述类文献和相关的Meta分析研究。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20篇文献按临床证据级别分类:其中5篇为Meta分析研究,为Ⅰ级证据;6篇为RCT研究,为Ⅱ级证据;9篇为综述类文献。对同一RCT研究重复的文献优先采用近5年发表在较权威杂志的文献。资料综合:20篇文献共包括25个RCT研究1506例患者,分别对不同的免疫疗法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抗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疾病、炎性疾病、僵人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的使用进行评价。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浆交换和激素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是对于具体的疾病选择联合应用还是单独使用、激素的使用剂量和用药时机尚无明确的定论。  相似文献   
77.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有较多理论 ,但都并非结论性的 ,而且至今尚未发现可阻止其病情发展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iting factor,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酮对活体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及乳酸(Lactic Acid,Lac)等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建立活体动物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模型,采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对缺血再灌注组及海风藤酮、银杏苦内酯治疗组鼠脑组织NAA及Lac等代谢产物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缺血60min再灌注1h、3h、6h海风藤酮均能有效减少脑缺血后Lac/(PCr Cr)比值的上升和NAA/(PCr Cr)比值的下降,与银杏苦内酯治疗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海风藤酮与传统的PAF受体挂号抗剂银杏苦内酯均具有显著的缺血后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0.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方法 将 48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模型非治疗组 ,每组 12只。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应用避暗法、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电针对大鼠的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结果 电针治疗组中有记忆力的大鼠占 5 4.5 5 % ,模型非治疗组为 9.0 9% ,电针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非治疗组 (P <0 .0 1) ;电针治疗组的海马胆碱酯酶阳性纤维的密度亦明显高于模型非治疗组(P <0 .0 1)。结论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