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人体腰椎模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准性。方法 利用O型臂影像系统对模型进行正侧位扫描,并三维重建,获取3D-CT数据,传入手术机器人系统,规划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和进钉方向。手术机器人系统利用3D-CT数据自动注册后,置入椎弓根螺钉。应用置钉前后的3D融合图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结果 共置入3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37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2枚螺钉突破椎弓根的内壁2 mm以内。螺钉与原规划钉道的平均偏移距离为(1.45±0.67)mm。螺钉在进钉点的滑移方向:内下方16枚(41.03%),外上方6枚(15.38%),下方6枚(15.38%),外下方5枚(12.82%),内上方4枚(10.26%),内方1枚(2.56%),上方1枚(2.56%)。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置入椎弓根螺钉具有较高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中老年患者全麻胆囊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和再插管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HFNC组(30例)、鼻导管组(30例)、面罩组(30例)。比较拔除气管插管前后各组间心率(HR)、血压和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以及拔管后患者不适感和再插管率情况。 结果拔除气管插管前,3组患者间HR、收缩压(SBP)、PaO2、PaCO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 h,3组患者间HR和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患者的PaO2与氧合指数均高于面罩组,PaCO2低于面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9,P=0.031),但与鼻导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6,P=0.101,P=0.545);面罩组与鼻导管组相比,PaO2和氧合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3,P=0.314)。鼻导管组黏膜干燥抱怨所占比例最高,面罩组的幽闭恐惧和恶心呕吐所占比例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 结论对于中老年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患者而言,相比面罩氧疗,拔除气管插管后采用序贯HFNC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PaO2、PaCO2、氧合指数和不适感,但不能降低再插管率。  相似文献   
54.
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的变化、生殖道局部血液循环的增加以及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阴道微生态。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展望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及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55.
骨样骨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由Jaffe于1935年首先报道,以疼痛特别是夜间疼痛为主要表现,最常发生于四肢长骨,脊柱较少,约占10%,在我国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66%。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治疗有效,但症状明显时仍建议积极手术处理,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开放肿瘤完整切除手术,由于瘤体较小,位置较深,其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脊柱稳定造成影响时需内固定辅助。近年来采取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报道较多,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但其有造成神经损伤风险,术后不能进行病理诊断,且由于未行病灶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应用于脊柱肿瘤治疗方面的报道。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的优点。我们应用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1例脊柱骨样骨瘤患者,结合文献分析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脊柱骨样骨瘤的可行性,以提高对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肺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道1例原发于肺的H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经皮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析,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治疗采用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地辛+达卡巴嗪(ABVD)方案,疗效满意.结论 原发于肺的HL少见,影像学无特异性征象,临床不易判断,早期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确定诊断有明确作用.  相似文献   
57.
赵秀英 《北京医学》2021,43(10):943-945,949
根据全球肿瘤负担权威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肿瘤病例约1930万人,因肿瘤致死病例接近1000万人.其中,全球女性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发病率第一的肿瘤,2020年新发乳腺癌占所有新发肿瘤病例的11.7%,其他主要癌症占2020年新发病例的比率依次为肺癌11.4%、大肠癌10.0%、前列腺癌7.3%、胃癌5.6%.肺癌仍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肿瘤,2020年有180万人(18.0%)死于肺癌;其次是大肠癌(9.4%)、肝癌(8.3%)、胃癌(7.7%)和女性乳腺癌(6.9%)[1].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建立动物精准肝切除模型来评估射频消融肝蒂毁损联合肝动脉阻断在精准肝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每头动物均选取S3、S5、S6段作为目标肝段,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同时行肝动脉暂时阻断,根据缺血边界完整切除肝段.观察指标为动物术后存活情况、动物肝功能变化、肝段血管血流指标以及肝段门脉、动脉、胆管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0,所有动物术后14d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所有肝段显色效果明显.射频消融后所有目标肝段门静脉的血流速度为均0,动脉的血流速度为15.1±15.4cm/s,较射频前显著降低(p=0.000);所有保留肝段的门脉及动脉血流速度在射频前、射频后、术后14d无显著变化.连续切片显微观察肝段门脉、动脉及胆管平均毁损长度分别为1.7±0.5、1.4±0.4、1.6±0.4cm.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联合肝动脉暂时阻断技术安全、可靠,可以更好地消除残存动脉血流对显色效果的影响.为避免损伤邻近肝蒂,电极插入部位距肝蒂分叉处的垂直距离应至少为1.5cm.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