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84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8篇
  3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康复效果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观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康复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变化.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及健康成人80名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VFSS,比较两组误吸等VFSS异常征象的发生情况.对发现误吸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4周,训练后复查VFSS,比较训练前后吞咽异常的发生情况变化.结果对照组渗透或误吸、口腔滞留、咽腔滞留的发生率为5.0%,13.4%,25.3%.主要为轻度渗透及口咽腔滞留.研究组渗透或误吸、口腔滞留、咽腔滞留发生率为45.0%,46.5%,48.9%,主要为重度渗透或误吸,中重度口咽腔滞留.其中隐匿性误吸为10次(占总误吸的24.4%).误吸患者康复治疗后渗透或误吸发生率较康复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康复期仍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多种影像学异常.VFSS可确切诊断吞咽异常,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使患者吞咽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MR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的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主肺动脉MR血流编码扫描,通过分析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变化率(TROS)、时间-信号曲线、右/左心室内径比及主肺动脉的相关参数(主肺动脉直径、血流峰值、平均流速、单位时间内流量等),比较肺动脉栓塞患者与志愿者间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差异,评价MR在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作用。结果:肺栓塞患者组与健康志愿者组肺实质信号强度变化率、峰值时间、主肺动脉直径、右/左心室内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间的主肺动脉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流量具有统计学差异,肺栓塞患者MR血流编码的肺动脉峰值流速-时间曲线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时间提前,并可见明显反流。结论:MRI具有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并可测量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粗略估计肺动脉高压程度,有望成为一种研究肺栓塞的无创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43.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有医学基础课程科目种类较多,但从教学内容到教材使用大多仍借用临床医学专业,不利于人才培养。本文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中药浸泡联合穴位刺激改善脊髓损伤(SCI)的生活质量及下肢循环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S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包括康复运动治疗、康复作业治疗以及理疗,1次/d,90 min/次;治疗组加上双下肢中药浸泡及穴位刺激治疗。中药浸泡5次/周,20 min/次;穴位刺激共取穴10个,5次/周,每穴2 min,总时间为20 min;两组均治疗180 d。观察两组患者在第90天,第180天生活质量和双膝、双脚背的皮肤温度。结果 1. 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第90天、第180天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180天与第90天相比有差异(P<0.05)。对照组第90天、第180天与治疗前相比生存质量有差异(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 双下肢红外线热像检测比较:第90天,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左膝、左足背、右膝、右足背皮肤温度均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第180天,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能显著改善双下肢皮肤温度(P<0.01)且治疗组改善左膝、左足背皮肤温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双下肢中药浸泡联合穴位刺激不仅能快速、有效改善SCI患者双下肢循环,提高SCI患者的生存质量,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增长,改善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10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诊断性刮宫术后3 d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诊断性刮宫术后3d给予妈富隆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3项血清性激素浓度,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激素(estradiol,E2);记录两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病理检查观察子宫内膜病理改变,观察不良反应;随访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SH、LH、E2浓度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为(4.04±0.41)mm,对照组为(6.69±0.78)mm,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为正常子宫内膜,而对照组有11例病理检查结果仍为简单型增生过长,2组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能够抑制血清FSH的释放,使内源性E2和LH下降,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患者,男,69岁。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0余年,因咳喘、浮肿加重,于2002年5月2日应诊。症见: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稍动则气促,面色苍白,唇紫,两目晦暗,咳嗽喘急,痰白清稀,心律齐,心率102次/min,叩诊心界向左扩大,双肺可闻及湿哕音,肝肋下1cm,一身面目浮肿,苔白腻,脉滑。证属痰瘀阻肺,水道失调。  相似文献   
47.
姚翰 《中国乡村医药》2006,13(11):75-77
3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疾病,好发于20~50岁。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约为胃溃疡的五倍。溃疡从黏膜开始并侵及黏膜下层,常深达肌层,其直径多为5~20mm,深为5~10mm。溃疡口部周围呈炎性水肿。慢性溃疡如深达浆膜层时,称穿透性溃疡。如浆膜层被穿破且穿入游离腹腔者为急性穿孔。后壁溃疡易致慢性穿孔,与网膜、胰等粘连甚至穿入其中。溃疡周围具有坚实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者,称为胼胝性溃疡。溃疡愈合后,常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严重者可使胃和十二指肠变形或狭窄。溃疡常单发,少数为多发。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称为胃合…  相似文献   
48.
3.12各种白血病的血细胞形态学特征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的恶性异常增生性疾病、即造血细胞的恶性肿瘤。按照近年来国际采用的FAB分类法、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acute non-lyphocytic leukemia)两大类。  相似文献   
49.
国际现状1国际脊髓学会(internationalspinalcordinjurySociety:ISCoS)概况。1.1ISCoS的历史二战期间Guttmann博士为德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因系犹太人受到纳粹党追捕,于1939年全家逃亡英国。1942年在牛津附近的stokemandevilie医院创建了脊髓损伤中心,其服务对象为受伤的军人和退役军人。1952年该脊髓损伤中心改为英国国立脊髓损伤中心,属于英国国立卫生系统。Guttmann被推举为代院长、院长,1967年引退。  相似文献   
50.
三种不同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三种不同术式的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并观察疗效。方法1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接受膀胱扩大手术。其中7例(10侧)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2例行自体膀胱扩大术,1例行输尿管膀胱扩大术。术后随访1~42月,经B超或磁共振尿路造影(MRU)、肾功能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与术前比较,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患者肾积水明显缓解或消失;4例血清肌酐明显下降;10侧膀胱输尿管返流均消失,膀胱容量和顺应性明显改善。自体膀胱扩大中的1例脊膜膨出患者,术后1月膀胱容量增加了13 mL,但顺应性改善不明显;另1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自主神经过反射症状得到部分缓解。接受输尿管膀胱扩大术的1例隐性骶裂患者,术后膀胱容量增加显著,肾积水状况改善,血清肌酐下降。本组9例患者术后均能掌握并坚持自行间歇导尿术。结论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仍然是目前神经源性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治疗的金标准。有返流性巨输尿管的患者(尤其小儿)可选择输尿管膀胱扩大术。自体膀胱扩大术的选择要慎重,相对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来说其容量扩大有限,疗效尚待大样本长期的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