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6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243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592篇
妇产科学   283篇
基础医学   514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1141篇
内科学   630篇
皮肤病学   427篇
神经病学   179篇
特种医学   380篇
外科学   735篇
综合类   2024篇
预防医学   559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780篇
  50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29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702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胸痛(下):缺血性胸痛和危险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平  霍勇 《中国医刊》2007,42(5):8-11
缺血性胸痛是由于心肌绝对或相对缺血所引起的胸部疼痛的不适症状。广义的缺血性胸痛除包括疼痛症状外还应包括缺血所引起的其他胸部不适感,如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等。导致上述不适感的心脏疾病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冠心病、心肌病以及瓣膜病等,机制各不相同。本文所要讨论的仅是其中最常见,但也是最致命的一种,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引起的缺血性胸痛。所谓危险分层,是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已有的临床试验结果和临床经验,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进而对不同的患者区别对待,进行针对性的后续处理的临床策略。缺血性胸痛患者的危险分层应贯穿于其诊治的全过程,不同的阶段危险分层具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而不同的危险分层除提供预后判断信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血管外膜生成的一氧化氮(NO)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VSM)增殖的影响,以探讨血管外膜源NO对血管结构重塑调节的意义。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去除内皮,分以下几组进行组织孵育10h:(1)完整外膜血管组;(2)单纯中膜组;(3)中膜与剥离的外膜共育组;(4)中膜与服L-N-硝基精氨酸(L-NNA)预处理的外膜共育组。每例胸主动脉剪为二段,分两个亚组:ET(10^-7mol/L)组和对照组。^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检测各组VSM的细胞增殖。另取大鼠腹主动脉外膜,用10^-8和10^-7mol/L ET-1刺激4h。Griess法测血管外膜生成的亚硝酸(NO2-)含量,^3H-L-精氨酸(^3H-L-Arg)标记的同位素法测定外膜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1)各ET亚组^3H-TdR掺入比相应对照组分别增加48.8%-71.9%。(2)在10^-7mol/L ET-1刺激下,完整外膜组及中膜+外膜组的^3H-TdR掺入分别比单纯中膜组低21.3%和24.5%。中膜+L-NNA预处理的外膜组^3H-TdR掺入分别比中膜+外膜组及完整外膜组高30.8%和25.4%,而与单纯中膜组差异无显著性。(3)与对照组相比,10^-8和10^-7mol/L 的ET-1使外膜NOS活性分别增加124%和177%;使外膜生成的NO2-含量分别增加88%和225%。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血管外膜生成的NO可抑制ET-1刺激的VSM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为ET-1激活的血管外膜NOS/NO途径所分导。提示血管外膜源NO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过程中血管重塑的调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国产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P)静脉大剂量注射治疗重症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临床试验以进口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作对照,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试验共入选病例50例,其中进口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4例,国产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6例.两药的用药方式、剂量、疗程相同,均以冲击治疗后患者病情的缓解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作为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国产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和进口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静脉大剂量注射治疗重症狼疮肾炎的有效率分别为53.84%,54.1 6%,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77%,29.1 7%.结论国产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冲击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同进口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相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国产静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临床缓解重症狼疮性肾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胶体枸橼酸铋钾预防阿司匹林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枸橼酸铋钾对阿司匹林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阿司匹林腹腔注射造成Wistar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损伤组、枸橼酸铋钾保护组和米索前列醇保护组。保护组分别用枸橼酸铋钾和米索前列醇灌胃,其后用阿司匹林行腹腔注射,然后分别测定各组的胃粘膜溃疡指数、胃粘膜血流、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等指标,并观察大体及显微镜下组织学变化,以评价胃粘膜损伤程度及药物的预防保护效果。结果:枸椽酸铋钾保护组与纯损伤组比较,胃粘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P<0.01),胃粘膜血流增加(P<0.01),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增加(P<0.01)。且与米索前列醇保护组相比胃粘膜溃疡指数、粘膜血流、氨基己糖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枸橼酸铋钾对阿司匹林所致的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米索前列醇相当;作用机制与增加胃粘膜血流,增加粘液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端粒自身的鸟嘌呤四联体(guanine-quadruplex)和一些端粒特异性结合蛋白对端粒长度、端粒稳定甚至对端粒酶活性都有调节作用,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此为靶点抑制肿瘤,直接作用于端粒,不依赖端粒酶的存在,对端粒酶阴性肿瘤亦有作用。因此,端粒可牟成为新的肿瘤抑制靶点。  相似文献   
996.
黎晓新  卞宗美 《眼科研究》1991,9(2):111-113,F003
对眼底镜下可证实的12只视网膜脱离眼和15只玻璃体出血眼进行了眼科超声波A图像、B图像的形态学、动力学及衰减定量分析。发现二者除形态学差异外,动力学和衰减定量也有差异,因此认为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对于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的鉴别诊断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6岁,农民,因"尿少、水肿、喘憋4 d"于2001年1月19日急诊入院.4 d前患者突然严重喘憋,不能平卧,尿量减少,300 ml/24 h左右;同时出现颜面、四肢水肿,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压22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肌酐升高(具体不详),考虑"心衰、肾衰",予强心、利尿、降低心脏负荷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2 d后转入我院急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998.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评价国产头孢呋辛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给药方法 :试验组头孢呋辛钠 0 .75~ 1.5 g,bid,静脉滴注 ;对照组进口头孢呋辛钠 (商品名 :西力欣 ) ,0 .75 g~ 1.5 g,bid静脉滴注 ,疗程均为 7~ 14 d。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 70例及 71例可评价疗效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94 .3%(6 6 /70 )及 90 .1% (6 4 /71) ,对各种致病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 93.2 % (5 5 /5 9)和 91.4 % (5 3/5 8)。两组治疗前分离菌株均为 5 9株 ,治疗后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4 .9% (5 6 /5 9)和 98.3% (5 8/5 9)。两组安全性评价分别为 86例及 79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0 .5 % (9/86 )与 15 .2 % (12 /79)。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头孢呋辛钠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疗效好 ,可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选用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oAb)3H 11与Mitomycin C(MMC)制备交联物。体外实验结果表明,3H 11-MMC对人胃癌细胞BGC 823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且有明显的选择性:3H 11-MMC(相当于MMC 100 ng/ml)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为71%,而对非靶细胞MCF-7仅为14%。MoAb 3H11与靶细胞预温后可使杀伤率(1 μg/ml)由85%下降为38%,而与MoAb 3G9预温却无明显影响。体内实验表明。3 H 11-MMC处理组,肿瘤形成的时间较各对照组明显延长,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 (eNOS)对缺氧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分为2组 :常氧组 (n =12 )、低氧组 (n =12 )。以光学显微镜观测 2组大鼠中型肺动脉及小型肺动脉的相对中膜厚度(RMT)。应用eNOS的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2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低氧组大鼠中型肺动脉及小型肺动脉RMT均高于常氧组 (P <0 .0 1) ;2组大鼠各级肺动脉内皮细胞中均有eNOS的表达 ,常氧组较低氧组表达增强 (P <0 .0 1) ;中型肺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的表达与相应中型肺动脉RMT之间呈负相关 (r为 - 0 .875 7,P <0 .0 1) ;小型肺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的表达与相应小型肺动脉RMT之间呈负相关(r为 - 0 .80 4 1,P <0 .0 1)。结论 缺氧大鼠肺动脉中eNOS含量下降参与肺血管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