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3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243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592篇
妇产科学   283篇
基础医学   516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1141篇
内科学   631篇
皮肤病学   427篇
神经病学   179篇
特种医学   384篇
外科学   738篇
综合类   2027篇
预防医学   564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780篇
  50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29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702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55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结节性硬化症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C的MRI表现。方法  13例经临床证实的TSC病例 ,分析其头部MRI特征性改变。结果 MRI主要征象包括 :①室管膜下结节 :13例均发现病灶 ,T1WI发现 71个 ,T2 WI 39个 ,PDWI 5 6个 ;②皮层及皮层下结节 :11例有阳性发现 ,T2 WI和PDWI各发现 114个病灶 ,T1WI 72个 ;③脑白质异常信号 :5例发现白质病变 ,T2 WI和PDWI各发现 10个病灶 ,T1WI无明确显示 ;④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仅 1例发现。结论 MRI对TSC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敏感 ,是诊断此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中T1WI观察室管膜下结节敏感 ,T2 WI和PDWI观察皮层下及白质病变敏感  相似文献   
32.
全面康复: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新目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有效改善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勃起功能。枸橼酸西地那非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肺动脉高压已成为新的适应证。临床研究发现,西地那非能改善多种血管性疾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在ED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动物实验发现,西地那非可以改善海绵体内皮功能,增强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逆转缺血或缺氧导致的海绵体内压(ICP)降低。临床研究证实,西地那非可以使50%以上ED患者阴茎勃起恢复到最充分的硬度(4级勃起);使50%以上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勃起功能康复,自发产生足以性交的勃起;使ED患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性关系满意度等社会心理功能恢复正常。从勃起功能到社会心理功能的全面恢复可能成为今后ED治疗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33.
1 什么是SAAG及诊断门脉高压腹水的价值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 SAAG)是血清白蛋白与同日内测得的腹水白蛋白之间的差值(SAAG=血清白蛋白-腹水白蛋白).SAAG≥11g/L的腹水提示为门脉高压所致,包括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巨大的肝脏占位及门静脉血栓等.SAAG<11g/L则为非门脉高压性腹水,如腹腔肿瘤、腹腔结核、胰源性腹水及肾病综合征等[1].通过对各种原因所致腹水的病例分析发现,SAAG对腹水病因诊断的准确率远远高于传统的以腹水蛋白总量(ascites fluid total protein, AFTP)定义的渗漏出液概念,两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100%及55.6%~76%.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前列腺癌患者5例。年龄61 ̄83岁,平均70.4岁。临床分期T2bN0M0者2例,T3aN0M0者3例。Gleason评分6分者2例,7分者1例,8分者2例。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5 ̄17.5ng/ml。T3a期患者植入治疗前先行内分泌治疗。术前制定治疗计划,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操作。术后观察PSA水平变化,连续3次PSA升高即为生化复发,观察术后尿路和直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8个月,PSA均明显下降,PSA为0.1ng/ml者3例,0.01ng/ml者1例,0.04ng/m1者1例。5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但6个月后逐渐好转。4例术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术后3个月均好转。未发现尿失禁、直肠溃疡等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确切,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35.
18F-2-脱氧葡萄糖(FDG)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已成为核医学和肿瘤学的热点[1-4].FDG为葡萄糖的类似物,进入组织后能象葡萄糖一样被细胞摄取,因而可以反映组织对葡萄糖的需要量.与正常组织细胞相比,恶性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代谢增加,这就为FDG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提供了依据[5,6].  相似文献   
36.
原发性骨小细胞肿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形态在原发性骨小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9例骨的小细胞肿瘤[其中尤因肉瘤/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PNET瘤)22例、小细胞骨肉瘤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3例和恶性淋巴瘤8例],观察其病理形态并作免疫组化分析,所用抗体O13、NSE、S-100、Actin和LCA。结果:EW/PNET瘤20/22例为O13阳性。NSE:EW/PNET瘤16/22例和1例骨肉瘤阳性。7例EW/PNET瘤、1例骨肉瘤及3例间叶性软骨肉瘤均有S-100阳性。所有恶性淋巴瘤的LCA均为阳性。骨肉瘤均见骨样基质,间叶性软骨肉瘤可见分化较好的软骨岛。结论:O13的染色对于EW/PNET瘤有诊断意义。小细胞骨肉瘤的成骨和间叶性软骨肉瘤的软骨分化为形态上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对健康人免疫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8名健康志愿者连续7天外周静脉输注脂肪乳剂(20%intralipid)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脂肪酸谱的变化。结果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量、肝功能和血脂无影响,软脂酸(C16∶0)、油酸(C18∶1N9)比例在单个核细胞磷脂酰乙醇胺(PE)中明显增加(P<0.05,P<0.01);硬脂酸(C18∶0)减少(P<0.05);亚麻酸(C18∶3N3)、软油酸(C16∶1N7)在磷脂酰胆碱(PC)中明显增加(P<0.05),而其余脂肪酸均未发生明显改变。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S/U)和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UI)在单个核细胞PE、PC中均保持不变。结论脂肪乳剂不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的途径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小肠间质瘤 (smallbowelstromaltumors,SBST)Ki6 7和p5 3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 ,探讨两者在肿瘤良恶性划分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CD117阳性的SBST 33例进行光镜观察 ,用EnVisionTM+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 7和 p5 3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形态学进行比较。 结果 :33例SBST患者 ,男 2 0例 ,女13例 ,年龄 2 1~ 71岁 ,发生于十二指肠 5例 ,空肠 2 2例 ,回肠 6例。肿瘤最大径的范围在 1.5~ 2 0cm之间。在光镜下出现肿瘤内坏死的有 11例。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每 5 0个高倍镜视野 0个有 6例 ,1~ 2个 5例 ,≥ 3个的有 2 2例。 33例中良性 4例 ,交界性 4例 ,恶性 2 5例。随访时间为 3~ 180个月 (平均 73.3个月 ) ,结果为良性组 4例均无瘤生存 ;交界性组 2例无瘤生存 ,1例失访 ,1例在无瘤生存 18个月后失访 ;恶性组无瘤生存有 7例 ,带瘤生存者及死亡有 16例 ,2例失访。Ki6 7染色阴性 2例 ,均为良性 ;其余 31例阳性中 ,增殖指数 (阳性细胞数 )大于 5 %的有恶性 16例 (94 .1% ) ,交界性 1例。在免疫组化p5 3染色中 ,恶性组 2 5例均呈阳性表达 (平均阳性细胞数 4 2 .9% ) ,其中 12例阳性细胞数大于 5 0 %。当Ki6 7和 p5 3均为阴性或两者阳性细胞数分别是 <1%和 <10 %时 ,肿瘤呈良性经过 ,预后  相似文献   
39.
无创高能聚焦超声热疗抗癌治疗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温度抗癌,世界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第1例有字记载的黑色素瘤高热数日后自发消退起,人类已经由原始全身加热进展到精密仪器局部加热并执行QA标准的量化治疗。在长期研究过程中,人类发现提高治疗温度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更高的温度可降低肿瘤组织的热抗拒现象,杀灭率可获明显提高,从而提高疗效。更高的温度可通过  相似文献   
40.
患者 女,37岁,主因“停经34^+5周,母儿血型不合”入院。未定期产前检查核对孕周无误。2周前于某医院住院期间发现Rh阴性,8d前行Rh因子系列检查女方为ccdee,男方为ccDEe,孕妇抗C、D效价为1:128,转至市妇产医院住院治疗,1d前复查抗C、D效价为1:256,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输血史,孕4产4,1993~1999年于孕7~8月时胎死宫内4次,均未行尸体解剖,自诉胎儿有水肿。入院后行B超示胎儿小于孕周2~4周,无水肿及胸腹腔积液,入院后复查抗C、D效价仍为1:256,行羊膜腔穿刺给地塞米松10mg促胎肺成熟并查胆红素,总胆红素为4.0μmol/L,予口服茵栀黄和维生素C,静脉营养治疗。于促胎肺成熟后48h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娩出一男婴,2150g,APgar评分1min8分,5min为10分,新生儿转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儿出生后面部黄染、贫血貌、四肢水肿、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