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儿童脑性瘫痪运动障碍的康复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脑瘫)是终生性疾患,主要问题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从可独走到不能抬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尚无法治愈,也没有明确的策略预防,对症康复是改善脑瘫运动障碍的关键,但尚无一致性的可操作的治疗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运动障碍的康复建议,以期规范和指导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与管理.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效果.方法 选择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6例为治疗组,在社区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另选下属卫生站的脑卒中患者37例为对照组,只进行一周一次的康复指导.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a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ADL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DL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康复疗效好,规范、专业的社区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一种用于脑瘫儿童踝关节运动康复的机器人,并初步验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设计研发一套踝关节康复机器人系统,并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临床初步试用,通过比较6例脑瘫儿童训练前后跖屈肌痉挛和挛缩程度来初步验证该设备的临床可行性和即刻疗效。训练前后选取改良Tardieu量表和踝关节跖屈力矩来评价跖屈肌张力和软组织顺应性,所有受试者接受5组踝关节被动牵伸和静态拉伸训练,每组训练包含10个周期。采用SPSS 19.0软件对训练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训练后踝跖屈肌群Tardieu量表评测R1、R2角度均较训练前显著增加(腓肠肌PR1=0.003,PR2=0.029;比目鱼肌PR1=0.002,PR2=0.034),R1与R2差值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7和0.045),踝关节各背屈角度下跖屈肌对抗力矩训练后较训练前显著降低(0°时P=0.001,10°时P=0.001,20°时P=0.014,30°时P=0.002)。结论:踝关节康复机器人系统可即刻显著改善脑瘫儿童踝关节跖屈肌挛缩和软组织顺应性,患儿耐受良好,接受度和配合度高,适宜在脑瘫儿童康复中应用,但仍需进一步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明确其疗效。  相似文献   
34.
关于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康复事业 ,继 2 0 0 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发展康复医疗”之后 ,2 0 0 2年 8月 2 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中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又提出 :到 2 0 0 5年 ,在城市和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农村 ,有需求的残疾人 70 %得到康复服务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达到 5 0 %。到 2 0 10年 ,在城市和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农村 ,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达到 70 %以上。到 2 0 15年 ,实现残疾人“人…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贝氏肌营养不良症(BMD)患者大腿骨骼肌在磁共振成像(MRI)上所显示的骨骼肌脂肪浸润规律,探讨其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之间的差异,为针对性康复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纳入23例BMD患者和47例DMD患者,所有患者均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均行双侧大腿骨骼肌MRI检查,并通过T1加权成像和应用改良的Mercuri分级评分法,对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进行0~5分的6级评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BMD的骨骼肌脂肪浸润进展程度,采用秩合检验分析BMD和DMD的组间差异。 结果BMD患者大收肌的重度脂肪浸润所占百分比最高,而后受累的依次为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缝匠肌、股薄肌和长收肌的重度脂肪浸润所占百分比最低。BMD患者的大收肌、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在8~9岁可见中到重度脂肪浸润,半膜肌和半腱肌在10~11岁可见中到重度脂肪浸润,缝匠肌、股薄肌和长收肌在15岁以后可见轻到中度脂肪浸润。BMD组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评分总和的中位数在8、9、10和11岁依次为10、22、28和25分,DMD组依次为29、34、34和30分。BMD与DMD相比,8岁患者的脂肪浸润程度评分在大收肌(P=0.017)、股二头肌(P=0.013)、股外侧肌(P=0.021)、股直肌(P=0.007)、股内侧肌(P=0.008)、股中间肌(P=0.009)及评分总和(P=0.011)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岁患者的脂肪浸润程度评分在大收肌(P=0.007)、股直肌(P=0.013)、股内侧肌(P=0.028)、股中间肌(P=0.028)及评分总和(P=0.020)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MD患者的大腿骨骼肌脂肪浸润存在一个特定受累模式,相同年龄的BMD与DMD患者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存在差异,可以协助指导BMD及DMD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6.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康复初探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倡导社区康复 ,随后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科文等 5个国际组织的支持〔1〕。社区康复是在社区和家庭层次上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简便易行 ,便于调动社区、家庭的力量和患者的积极性 ,使残疾人回归家庭和社会 ,它是实现康复服务的主要形式 ,使大多数残疾人能从中受益。随着我国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现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1 1 基本社区情况北京市西城区 (简称西城区 )为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 ,面积 31 66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 78 99万 ,其…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应用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并结合同步表面肌电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够物动作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 方法选取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均年龄(65.9±10.0)岁]及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2组受试者坐在椅子上用患手(患者)或右手(健康人)够取放在肩前方距肩一臂长距离处的杯子,采用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记录受试者躯干及上肢运动学数据,同时采集被测肢体斜方肌、三角肌前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共进行4次够取任务测试,选取最好的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将同步采集的运动学数据与表面肌电信号处理后得到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及达标时间、角度变化峰值及对应时间、每组肌群做功和肌群做功比值(如斜方肌/三角肌前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本研究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对入选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脑卒中患者运动学参数及肌电参数与健康人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偏瘫侧上肢FMA评分与运动学特征及肌电特征间的相关性。 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够物功能的运动学参数及肌电参数与健康人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FMA评分与肩关节活动峰速度具有相关性(P<0.05),部分运动学参数与肌电参数具有相关性,如肩关节活动最大角度与斜方肌做功、肩关节活动速度达峰时间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做功比值间具有相关性(P<0.05)。 结论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结合同步表面肌电分析可定量评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三维实际环境中够取物体时的多关节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为临床优化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周历活动规划中文版(WCPA-C)在评估大学生执行功能时的重测信度和评估者间信度。 方法 2019年8月至11月,招募18~30岁在校大学生55例参与测评。一位评估者对全部受试者采用WCPA-C评估,2周后重测;两位评估者同时使用WCPA-C对其中31例进行评估。计算重测和评估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CC)。 结果 脱落两例。除错误数外,其余指标重测ICC为0.45~0.89,第二次结果优于首次;评估者间ICC为0.84~1.00。 结论 WCPA-C用于我国健康大学生人群,具有良好的评估者间信度,间隔2周重测可能存在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肌骨超声获得年轻人和老年人肌肉图像,分析肌肉形态学差异,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分析肌肉纹理特征随年龄的变化。方法:本试验于2018年5-7月招募健康成年志愿者5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30岁)和老年组(≥60岁),青年组22例,老年组28例。使用肌骨超声获得两组志愿者内侧腓肠肌横切和纵切图像,直接测量肌肉厚度和羽状角。将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兴趣区域的选择并从中提取9个纹理特征,包括基于灰度直方图的灰度均值和灰度方差;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对比度和同质性;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灰度熵;基于游程长度矩阵的灰度不均匀性、游程长度不均匀性、低灰度游程优势和高灰度游程优势。结果:肌肉形态学上,老年组内侧腓肠肌肌肉厚度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两组间羽状角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纹理上,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的灰度方差、对比度、灰度熵、灰度不均匀性、低灰度游程优势显著降低(P<0.05);同质性、游程长度不均匀性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的灰度均值、高灰度游程优势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分析肌肉超声图像发现老年人有更大的同质性、游程长度不均匀性和更小的灰度方差、对比度、灰度熵、灰度不均匀性及低灰度游程优势。肌肉超声图像纹理分析技术能够反映肌肉内部组织随年龄增长的不利改变,可作为一种研究年龄相关的肌肉变化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