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9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272篇
耳鼻咽喉   89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46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1166篇
内科学   621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264篇
特种医学   225篇
外科学   1062篇
综合类   1549篇
预防医学   280篇
眼科学   96篇
药学   418篇
  13篇
中国医学   265篇
肿瘤学   247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口服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t)后检测胃溃疡愈合情况及局部和CD34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基因药物St-HGF对乙酸性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乙酸性胃溃疡大鼠77只,并随机选出5只,给予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st后观察GFP在大鼠胃壁中的分布,剩余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St-HGF治疗组,St治疗组,NaHCO3对照组;增菌后各组动物于造模第2日起灌胃相应药物,隔日一次,分别于给药后7,14,21 d取胃溃疡组织行HE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给药后7 d光镜下溃疡部位黏膜消失,局部有大量坏死组织,各组胃黏膜上皮爬行不明显;给药后14,21 d,St-HGF组黏膜上皮增生较另两组快(P<0.01);给药后7,14,21 d,CD34蛋白在St-HGF组的表达高于另两组(P<0.0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t-HGF可促进实验性大鼠胃溃疡黏膜上皮修复和溃疡面血管增生,加快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52.
Pu XY  Wang ZP  Chen YR  Wu YL  Wang HP  Wang XH 《癌症》2008,27(9):970-973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无创性诊断的金标准,但敏感性较低.本研究探讨联合运用尿膀胱癌抗原(urinary bladder cancer,UBC)、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膀胱癌患者、2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在膀胱镜检查之前留尿,分别采用酶链免疫吸附实验、放射免疫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UBC、HA和CK20在尿液中的表达,同时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分析比较4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结果:UBC、HA和CK20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5.9%(55/64)、89.1%(57/64)、78.1%(50/64),与脱落细胞学(40.6%)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5,0%(17/20)、80.0%(16/20)、80%(16/20)和95%(19/20).各分级和分期肿瘤UBC、HA和CK20的敏感性分别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UBC值各分级和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检测G2、G3组较G1组明显增高(P<0.01),但G2、G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20检测随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的增高,敏感性增高(P<0.01).联合运用UBC、HA和CK20敏感性可达96.9%,特异性达100%.结论:联合UBC、HA和CK20能提高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初步诊断能够代替膀胱镜检查.  相似文献   
53.
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PRES)是一种少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复杂,具有可逆性,及时治疗可完全恢复,但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影响治疗及预后。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并发PRES的报道逐渐增多。为了提高儿科医师对儿童HSP合并PRES的认识,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例HSP合并PRES患儿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转归,并结合文献复习,强调HSP患儿治疗过程中若出现惊厥、头痛、视觉障碍或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时,需警惕合并PRES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HSP相关PRES,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4.
随着循证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及非随机干预性护理研究的广泛应用,护理科研工作者需要在试验设计及证据采纳过程中对试验项目的 偏倚风险及整体质量作出评价以提高证据的质量.ROBINS-I(Risk of Bias in Non-randomized Studies-of Interventions)是目前值得推荐的非随机干预性研...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通过MRI基本征象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参数鉴别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和间变型脑膜瘤(anaplastic meningioma,AAM),提高术前诊断准确度.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AM患者和16例A...  相似文献   
56.
陈晓东  孙宝成 《全科护理》2022,20(14):1964-1967
目的:探讨无缝隙管理模式对硬式内镜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腹腔镜手术(妇科手术或泌尿外科手术)相关硬式内镜80例(相关手术器械330套)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9月—2020年9月实施传统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2020年9月—2021年9月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期间器械使用异常发生率、硬式内镜手术设备缺陷和故障率以及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包装合格率、设备准时维护率、维修积极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器械使用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硬式内镜手术设备缺陷和故障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包装合格率、设备准时维护率、维修积极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管理模式的应用通过分析传统管理质量缝隙,完善管理环节与流程,能有效减少硬式内镜手术器械的使用异常现象,降低设备缺陷与故障发生率,保障清洗灭菌质量与管理质量,为临床手术安全与病人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7.
正交实验优选苦参碱胃内漂浮颗粒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苦参碱胃内漂浮颗粒,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 propyl methylcellulose HPMC)、十八醇(octadecyl alcohol OA)为主要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工艺,对其漂浮性和释药特性进行评价。结果 优选的最佳工艺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总辅料的质量比:2∶3;十八醇:7%;含0.8%的PEG-4000的包衣液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EC)浓度:4%;包衣增重:1∶6。所制备的漂浮颗粒在12 h内具有明显的漂浮性,并呈现良好的缓释特性,释药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 该制剂有明显的胃内漂浮性和缓释效果,可作为胃部肿瘤治疗的给药剂型。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sTREM-1在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早期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内毒素肺损伤的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以及血浆中sTREM-1、抗炎因子IL-10以及其他促炎因子IL-1β、IL-6。结果 sTREM-1具有与抗炎因子IL-10相同的动力学改变(r=0.99,P<0.01),且血浆中IL-1β/sTREM-1、IL-6/sTREM-1分别与组织中相应的比值正相关(r>0.90,P<0.01;r>0.80,P<0.01),血浆中IL-1β/sTREM-1和IL-6/sTREM-1之间以及组织中相应的比值之间均呈正相关(r=0.80,P<0.01;r=0.80,P<0.01)。结论 sTREM-1作为抗炎因子在LPS诱导的ALI过程中发挥保护肺组织的作用,而且血浆内sTREM-1与其他促炎因子形成的促炎/抗炎比值的检测可用于肺组织内炎症反应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部分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从分子水平了解其遗传病因及特点.方法 采集甘肃省375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10 ml,提取基因组DNA,运用SNPscan技术检测GJB2基因2个外显子36个突变位点、SLC26A4基因21个外显子77个突变位点和mtDNA12SrRNA A1555G及C1494T突变.结果 375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中,23例携带mtDNA12SrRNA A1555G均质性突变(6.13%, 23/375),2例携带mtDNA12SrRNA C1494T均质性突变(0.53%, 2/375);检出GJB2基因突变致聋者42例(11.20%, 42/375),其中纯合突变31例(8.27%, 31/375)、复合杂合突变11例(2.93%, 11/375),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携带者25例(6.67%,25/375),c.235delC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等位基因频率为8.80%(66/750);检出SLC26A4基因突变致聋者29例(7.73%, 29/375),其中纯合突变17例(4.53%, 17/375)、复合杂合突变12例(3.20%, 12/375),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携带者14例(3.73%,14/375),c.919-2A>G和c.2168A>G为其最主要的突变类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20%(39/750)和2.0%(15/750).结论 甘肃省部分非综合征型聋患者mt DNA12SrRNA A1555G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2.83%,57/2016),而GJB2、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与全国水平相近;三个常见聋病易感基因筛查可为25.60%的本组耳聋患者提供明确的分子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60.
目的:应用IOL-Master测量大学生近视眼的眼轴长度(AL),水平、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前房深度(ACD)及角膜直径,探讨大学生近视眼各屈光成分值与屈光度的关系以及大学生近视眼的主要成因。方法:大学生近视患者1059例2118眼,经电脑验光按等效屈光度分为三组:A组低度近视<-3.00D(738眼),B组中度近视-3.00~-6.00D(989眼),C组高度近视>-6.00D(391眼)。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Zeiss,IOL-Master)测量其AL,K1,K2,ACD及角膜直径,计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且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K1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K2在各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但K1和K2仅与中度近视的屈光度存在相关性(P<0.05);各组AL与K1、K2呈负相关,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CD在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度近视的屈光度与ACD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角膜直径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屈光度无相关性(P>0.05);AL/CR比值3.183±0.132,近视屈光度与AL/CR比值呈负相关(r=-0.761,P=0.000)。结论:轴性近视是大学生近视的主要类型。大学生中度近视是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共同作用所致;ACD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影响较小;角膜直径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