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40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7篇
  7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正>1病例资料患者吴某,男性,49岁,大学学历,主因"言语理解不能、交流困难1月"于2015年8月19日入我院。2015年7月19日患者突发口齿不清,言语含糊,反应迟钝。外院头颅MRI确诊"左侧颞顶枕新发脑梗死",收入院,按"脑梗死"抗血小板及活血化瘀治疗。7月24日患者突发意识不清倒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复查头颅MRI示"右侧颞枕顶叶交界区新发梗死,累及侧脑室旁、基底核,左侧颞顶枕叶多发出血性梗死",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对运动觉-视觉想象问卷(KVIQ)-20和KVIQ-10翻译和编制,然后进行评估者内重测信度、评估者间信度和内在信度的测评,建立适合中国人群使用的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能力评估问卷。 方法先参考国内外推荐的问卷汉化程序,将英文版KVIQ编译成中文,然后由2名有经验的评估者各自独立采用中文版运动觉-视觉想象问卷评估30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想象能力,其中一名评估者于第一次评估7d后对上述30例患者采用该问卷进行第二次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法检验分析中文版KVIQ-20和KVIQ-10的评估者内重测信度、评估者间信度和内在信度。 结果中文版KVIQ-20评估者内重测信度相关系数范围为0.879~0.945(P<0.01),评估者间信度相关系数范围为0.894~0.936(P<0.01);中文版KVIQ-10评估者内重测信度相关系数范围为0.914~0.953(P<0.01),评估者间信度相关系数范围为0.852~0.900(P<0.01);中文版KVIQ-20问卷内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范围为0.867~0.919(P<0.01),中文版KVIQ-10问卷内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范围为0.827~0.878(P<0.01)。 结论中文版运动觉-视觉想象问卷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评估者内重测信度、评估者间信度和内在信度,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工具评估运动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该疗法对患者运动相关脑皮质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在治疗前对2组患者进行fMRI检查,并对治疗结束2个月后9例观察组患者及8例对照组患者(该期间2组患者均继续相应治疗)再次进行fMRI检查。 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分别为(28.00±7.89)分和(21.95±5.99)分]、BI评分[分别为(76.50±11.36)分和(65.50±12.96)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但BI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2个月后通过fMRI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观看动作视频时其双侧中央前回、顶叶及辅助运动区激活程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观看动作视频时其大脑区域激活情况较治疗前无明显规律性、实质性改变。 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增强镜像神经元系统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康复期间发生跌倒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并接受康复治疗的773例SCI康复期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跌倒分为跌倒组及非跌倒组,总结跌倒的特点并对可能影响患者跌倒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22例发生过跌倒,其特点是:跌倒发生时间多在下午7点到10点(11例,50.0%);发生地点包括病室内(8例,36.3%)、户外(6例,27.3%)及训练室(4例,18.2%);跌倒多致严重损伤,其中骨折多见(9例,40.9%);跌倒致伤部位多为头颈部(11例,50.0%);跌倒方式多为轮椅驱动跌倒(10例,45.5%).单因素分析显示SCI患者跌倒与跌倒史、步态、辅助器具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认知状态、陪护状况、药物(降压降糖药、精神类药物、抗痉挛药物)以及合并多系统疾病疾患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I患者跌倒与抗痉挛药物、精神类药物、辅助器具使用、陪护状况显著相关(P<0.05).抗痉挛药物(OR=8.571)、精神类药物(OR=5.486)、辅助器具使用(OR=16.977)是SCI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OR均>1),其中,辅助器具使用(OR=16.977)是最危险的因素.而良好的陪护是保护因素(OR<1).[结论]在纳入本研究的跌倒危险因素中,使用辅助器具、服用抗痉挛药物及精神类药物是影响SCI患者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使用辅助器具是最危险的因素.而陪护是跌倒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5.
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功能重建:智能化康复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脊髓损伤患者重建下肢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如脑-机接口技术、神经假体、康复机器人、减重步行训练等.在临床实践中,上述康复手段的优点和缺点日益凸显,其结合应用成为一种研究趋势.应根据智能化的特点及患者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重物撞击法制备成年SD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8周后脊髓损伤磁刺激组给予0.5Hz阈上强度经颅定位磁刺激,每天500个脉冲,共4周。另设脊髓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不同时点行后肢F波检测,观察F与M波幅比值;免疫组化法观察5-羟色胺(5-HT)在脊髓损伤区头尾端的变化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8周F波幅增高,M波幅恒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M波幅比值明显升高(P〈0.01);磁刺激后,F/M波幅比值降低,与脊髓损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脊髓损伤8周时,损伤头、尾端5-HT密度明显降低(P〈0.01);磁刺激后,损伤头、尾端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降低慢性下胸段脊髓不全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残存5-HT能下行传导束增加递质分泌,改善脊髓上位中枢对脊髓损伤尾端的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BTE系统对不同病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上肢肌力强化训练的有效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创伤性完全性C6-7脊髓损伤住院患者60例按病程分为亚急性期组(术后1~2个月,n=15)和恢复期组(术后3~6个月,n=15),术后6个月以上者分为稳定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康复,其余三组每天采用BTE系统行上肢肌力强化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评分(UEMS)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进行评定,并测量双侧伸肘肌群等长峰值力矩(IPT)和等张极限肌耐力(IEE)。结果治疗后,每组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t>3.500,P<0.01);各组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9.257,P<0.001),其中亚急性期组UEMS、IPT最高,恢复期组IEE、FIM最高,稳定期组较差。结论采用BTE系统对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上肢肌力强化训练疗效明显,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爆发力恢复更快,恢复期患者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步更快;稳定期患者各项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脊髓损伤(SCI)功能恢复的脊髓可塑性机制.方法 将8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意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8)、胸髓横断模型组(SCI组,n=33)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组(BWSTT组,n=33),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7,15,45 d 3个亚组.建立大鼠胸髓完全横断模型,观察BWSTT对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镜检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SCI大鼠腰髓前角腹内侧区神经元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4)、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2(VGluT2)的表达,以及两者双标免疫阳性细胞比率的变化.结果 BWSTT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较SCI组大鼠明显改善.胸髓横断大鼠BWSTT后,腰髓前角腹内侧区EphA4和VGIuT2的表达以及EphA4/VGhT2双标免疫阳性细胞比率均显著增加.结论 BWSTT通过增强胸髓横断大鼠腰髓前角神经元EphA4/VGIuT2的表达,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9.
<正>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1974年Erslev证实肾脏是产生EPO的地方。肾脏产生EPO的速度受血液携氧能力的调节,健康个体中,EPO水平相对稳定,血浆浓度维持于8~18m U/ml;贫血导致的乏氧环境刺激EPO产生,循环中EPO水平和Hct成反比关系,EPO水平可达数千m U/ml[1]。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交流效果促进法(PACE)在轻中度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听力语言科收治的12例脑血管病伴轻中度失语症患者,采用PACE进行语言训练4周,并在治疗前后使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和交流效果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训练4周后,12例失语患者理解得分由(8. 07±1. 39)分提高至(8. 21±1. 29)分,命名得分由(5. 79±2. 30)分提高至(7. 32±1. 37)分,失语商由(58. 50±13. 95)分提高至(65. 17±12. 86)分,交流效果评分由(20. 08±5. 78)分提高至(34. 17±4. 91)分,其中命名、失语商及交流效果评分的提高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轻中度失语症患者来说,PACE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训练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命名及交流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