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38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7篇
  7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时间感知障碍.方法 采用时距复制的检查方法,对32例原发性PD患者和3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时间感知能力测试.结果 在3s的时间复制任务中,PD患者组在延迟1s[(2.15±0.34)s]和延迟5 s[(2.08±0.37)s]的情况下时间复制能力明显下降,表现为低估时间,与对照组[分别为(2.78±0.31)s和(2.74±0.32)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59、-7.533,均P<0.01);在5 s的时间复制任务中,PD患者组在延迟1 s[(3.11±0.52)s]和延迟5 s[(2.96±0.54)s]的情况下时间复制能力较对照组[分别为(3.99±0.39)s和(4.05±0.40)s]亦有明显下降,表现为低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09、-9.120,均P<0.01);但在600ms的时间复制中,PD患者组在延迟1 s[(0.90±0.18)s]和延迟5 s[(0.91±0.17)s]的情况下时间复制能力与对照组[分别为(0.91±0.18)s和(0.89±0.16)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7、-0.519,P=0.730、0.606).结论 PD患者存在时间感知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秒以上长时距的低估,而对毫秒范围内的短时距感知无损伤.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有适应证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入急诊室0.2~1.0 h内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有入选患者在就诊30 min内开始治疗。rt-PA 8 mg静脉注射,继之以42 mg在90min内静脉滴注,并观察血管冉通率、过敏反应、瓜血压、出血倾向、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及血管再闭塞情况。结果本组54例患者溶栓距发病时间为(4.6±1.6)h。冠状动脉再通成功45例(83.4%)。发病3 h以内溶栓的40例中,36例(90.9%)血管冉通成功;发病3~6 h溶栓的8例,6例(75.0%)冠状动脉再通成功;7 h 6例,3例(50.0%)冠状动脉再通成功。54例溶栓患者中,40~50岁12例,冠状动脉再通成功10例(83.3%);51~60岁16例,冠状动脉冉通成功15例(93.8%);61~70岁9例,冠状动脉再通成功8例(88.9%);71~80岁10例,冠状动脉再通成功6例(60.0%);81~90岁7例,再通成功6例(85.7%)。2例出现一过性牙龈出血,未见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AMI采用rt-PA静脉溶栓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3.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大约是2‰,高于欧美国家,与日本相近。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150万,我国现存脑血管疾病患者约为600万~700万、约40%的患者会遗留有中度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4.
单侧空间忽略是脑损伤尤其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它对患者的功能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然而,由于对该症状缺乏专业的认识和临床指南,单侧空间忽略的评价和治疗方法停滞不前。为明确诊断,除了线段两等分测试、星型划销测试以及凯瑟琳~波哥量表(Catherine Bergego Scale,CBS)等临床评价以外,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近年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棱镜适应技术等治疗手段经临床证实可以改善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症状,但详细作用机制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弓根的径线和偏角与脊椎节段序数的相关性.方法:46具国人成年男性脊柱标本,拍胸椎及腰椎侧位X线片,并进行CT扫描.测量每个椎体椎弓根钉道长度、椎弓根内径宽度、椎弓根间距、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e角)和椎弓根与横断面夹角(f角).将T1~L5脊椎节段序数按照1~17进行编号.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1-L4椎弓根钉道长度与脊椎节段序数呈正的直线相关(R2=0.716);T2~T3椎弓根宽度与脊椎节段序数呈负的直线相关(R2=0.792);T8~L5椎弓根宽度与脊椎节段序数呈正直线相关(R2=0.673).T1~T4椎弓根间距与脊椎节段序数呈负直线相关(R2=0.866);T4-L5椎弓根间距与脊椎节段序数呈正的直线相关(R2=0.771).T1~T2椎弓根f角与脊椎节段序数呈正直线相关(R2=0.767);T2~T4椎弓根f角与脊椎节段序数呈正直线相关(R2=0.908);T7~L5椎弓根f角与脊椎节段序数呈负的直线相关(R2=0.931);T1~T6椎弓根e角与脊椎节段序数呈负的直线相关(R2=0.774),T12~L5椎弓根e角与脊椎节段序数呈正的直线相关(R2=0.710).而T1~T2及T4~T7椎弓根宽度、T4~T6椎弓根f角以及T6-T12椎弓根e角与脊椎节段序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除T1~T2和T4~T7椎弓根宽度、T4~T6椎弓根f角以及T6~T12椎弓根e角外,国人成年男性胸腰椎椎弓根径线和偏角与脊椎节段序数之间有线性相关性,其回归方程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中上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6月的40例中上胸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anley-Eskay分类:压缩骨折4例,爆裂骨折11例,骨折脱位23例,爆裂脱位2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标准):A级29例,B级3例,C级4例,D级0例,E级4例.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36例,均为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40例均获随访,平均32个月.非手术治疗组,3例骨折愈合,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16个月后出现后迟发性后凸畸形合并神经功能损害,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治疗组,术后影像学复查,胸椎序列恢复良好,脊髓无压迫,内固定均无松动断裂,后路植骨已融合,椎弓根钉位置不良5枚,但畸形无加重.脊髓损伤A级29例中仅1例恢复至B级,B级3例中1例恢复至C级,C级4例中2例恢复至D级.伤后1周内MRI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 mm者4例随访时均获1个级别的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后日常生活动作能力(ADL)评分平均提高(22.53±6.25)分.[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脊髓损伤发生率高且严重,多为完全性,预后差.伤后1周内MRI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 mm者预后相对较好.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新鲜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脊髓损伤早期康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观察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10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诊断性刮宫术后3 d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诊断性刮宫术后3d给予妈富隆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3项血清性激素浓度,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激素(estradiol,E2);记录两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病理检查观察子宫内膜病理改变,观察不良反应;随访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SH、LH、E2浓度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为(4.04±0.41)mm,对照组为(6.69±0.78)mm,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为正常子宫内膜,而对照组有11例病理检查结果仍为简单型增生过长,2组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能够抑制血清FSH的释放,使内源性E2和LH下降,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回顾彝族医药基础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在彝族医药临床治疗中运用的研究文献,发现彝族医药基础理论的"哎哺"学说,"五行与五脏"、"二气六路"的经络学说存在着基本概念模糊和阐释人体的生理及病理不清的问题。临床上,彝族医药理论对疾病的认识仅停留在症状的表层上,缺乏对疾病的机制认识;其理论与临床运用脱节,药物及配方使用原理不清。提出加大彝医药古籍文献的整理力度,传承彝医药专家的理论和经验,开展现代化研究以证实彝医药的基础理论观点等解决方法。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并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9.
目的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右侧手指执行不同运动任务时颈段脊髓内的去激活效应。方法实验方案采用组块设计,共9例健康受试者接受颈段脊髓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以SPM5软件包分析数据,采用贝叶斯推断方法,效应水平阈值1.0,概率阈值0.95,识别相对于基线水平,每种运动任务执行期间出现的去激活效应信号,观察不同运动任务引发去激活效应的空间分布及信号强度。结果所有受试者脊髓中均可观察到去激活性体素分布。右手运动时脊髓左侧和右侧均可出现去激活性体素。执行非次序对指和用力非次序对指任务时,部分脊髓节段的右侧未出现去激活性体素,部分脊髓节段左侧也未出现去激活性体素。此外,执行用力次序对指任务时有少数脊髓节段左侧未出现去激活性体素。结论右侧手指运动时,脊髓内神经组织的去激活效应是广泛存在的,提示脊髓水平运动控制机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观察反复促进疗法(RFE)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至12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伴手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增加功能性作业治疗,试验组增加RFE,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t|> 12.698, P <0.001),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2.302, P <0.05)。结论 RFE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