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汤剂大补肝汤对卒中后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83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3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每天口服中药汤剂,共4 周。治疗前后使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Barthel 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MBI 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F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FSS、HAMD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同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补肝汤能够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疲劳症状,减轻抑郁并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2014 年1~4 月在本院神经康复VIP病房按照品管圈的理论进行主题选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要因分析、对策拟订与实施等共10 个步骤逐项进行活动。结果脑卒中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80.1%升至实施后的91.1%(P<0.001);活动后日常生活动作指导、预防偏瘫并发症指导方面的不满意数比活动前下降(P<0.05);全体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6 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应用理情行为疗法(REBT)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80 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新型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每天2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EBT,每次20 min,每周3 次。疗程均为8 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的抑郁障碍、认知功能和ADL3 个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MSE 和BI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BI 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正相关(P<0.05),观察组BI 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和躯体化因子分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两组抑郁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REBT 结合抗抑郁药较单用该药能更好地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和ADL,且REBT 改善情绪障碍中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可能与ADL 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64.
中西医结合是建立在中西医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其发展受中、西医发展的限制,又对中、西医学的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神经康复是中、西医很好的结合点,两者的结合不但解决了临床康复的诸多难题,也同时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基于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1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均连续治疗两周。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一周后、两周后的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评分、脑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营养因子(NTF)]、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 RNA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和两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及BI评分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DHI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赛洛多辛,试验组口服米拉贝隆和赛洛多辛,共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排尿日记、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及安全性。结果 最终对照组18例,试验组19例完成随访。治疗后,对照组每日夜尿次数、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 <0.01),试验组每24小时排尿次数、每日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每日尿急评分、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 <0.01)。试验组每24小时排尿次数下降值、每次排尿量下降值、每日尿急评分下降值、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1)。不良反应包括心悸、心率增快、排尿困难、血压升高、胃部不适、体位性低血压、逆行性射精等,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DHIC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赛洛多辛,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对A型肉毒毒素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4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组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接受中医推拿;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2、4、8、12 周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Fugl-Meyer 上肢功能评定法和改良Barthel 指数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P<0.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但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8.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分裂活性的多肽类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等正常生理功能,还在神经损伤等病理过程中调节神经康复及神经可塑性,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再生,调节突触可塑性;促进细胞分化与血管再生,调节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髓鞘形成,改善神经传导。本文旨在探讨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以期提供细胞生长因子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步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终极目标在生物力学水平上的体现,对儿童心理和运动独立性的形成均有重要意义.痉挛型脑瘫儿童需要提高步行功能以获得独立的移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传统的步行训练操作标准无法规范统一,评定指标不能标准量化.下肢康复机器人以高强度、重复性运动为特征,是近年来改善神经疾患步行移动功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单...  相似文献   
70.
缺血缺氧性脑病91例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效果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9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病因、功能障碍表现,比较综合康复治疗前后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病因:一氧化碳中毒21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3例,手术中发生13例,呼吸循环衰竭9例,窒息8例,脑血管意外8例,脑外伤6例,电击伤4例,中毒3例,过敏性休克3例,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昏迷1例,羊水栓塞1例,热射病l例.其中实施心肺复苏58例(63.7%),气管插管21例(23.1%),气管切开29例(31.9%).功能障碍中,合并症状性癫痫21例(23.1%),认知功能障碍81例(89.0%);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5例(82.4%):单纯锥体束损伤42例(46.2%),单纯锥体外系损伤11例(12.1%),共存22例(24.2%).康复治疗前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为13.09±10.87,康复治疗后的评分为16.21±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1,P=0.001).康复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为13.09±10.87,康复治疗后为16.21±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7,P< 0.001).康复治疗前步行能力评分为1.36±1.76,治疗后为1.66±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6,P=0.001).康复治疗前平衡障碍评分为5.30±4.97,治疗后为6.26±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P<0.01).结论 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往往出现皮层、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小脑系统损害,表现为认知、运动、构音障碍,情绪障碍.经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步行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