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胆管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胆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10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血糖平均值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频数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管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梗阻性黄疸(CJ)组和IL-10组.OJ组和IL-10组结扎切断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疽模型,SO组仅游离胆总管.IL-10组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腹腔内注射IL-10(4 μg/k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结果 胆总管结扎术后3d,与SO组相比,OJ组大鼠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PCNA标记指数及血清转氨酶均明显升高(P<0.05).胆总管结扎术后7d,与SO组相比,OJ组大鼠上述各项实验指标均进一步升高(P<0.05).应用IL-10治疗后,与OJ组相比,IL-10组大鼠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及血清转氨酶均明显降低,而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外源性IL-10可通过抑制肝组织TGF-β1的表达而促进梗阻性黄疽大鼠肝再生并改善受损肝功能.  相似文献   
73.
齐峰  戴朝六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8):969-972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腹膜后间隙的恶性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多样,恶性程度高低不等。目前腹膜后脂肪肉瘤主要依赖手术切除,但复发率高,复发速度快,严重影响预后。近年来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开始应用,免疫治疗等新理念也逐渐兴起,形成了以手术为主体、多学科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体系,现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多学科治疗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4.
[摘 要] 胰腺癌肝转移预后很差,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丧失手术机会。尽管目前治疗方法以化疗为主,手术切除依然是胰腺癌肝转移可切除患者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新辅助治疗的不断发展,原先不可切除的肿瘤获得了R0切除的机会,手术切除率已经大大增加。介入治疗作为局部破坏性疗法,相比单纯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更为明显,在治疗中也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胰腺癌肝转移的手术及介入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HDGF基因特异性siRNA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增殖能力及ADAM9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HDGF基因特异性的siRNA干扰序列,瞬时转染HepG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DGF和ADAM9 mRNA的表达变化;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48h时HDGF和ADAM9的基因表达抑制最为明显,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表达量的7%和5%(P<0.05).转染48h时HepG2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HDGF siRNA能够显著抑制HDGF和ADAM9基因的表达,降低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内质网应激在细胞增殖中的研究进展,为组织的损伤修复、器官的增殖再生等研究找到可靠的循证资料依据。方法复习近年来关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多条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和损伤修复中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内质网应激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的3条途径在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Wnt等多种信号分子发生作用后,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了肠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肝细胞、胰岛细胞等多种不同组织细胞的增殖再生过程。结论尽管内质网应激在决定细胞命运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众说纷纭,但通过近年来有关内质网应激对维持细胞存活和促进细胞增殖这一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后分析发现了内质网应激在促进细胞增殖这一过程中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重要性,它既能通过与Wnt蛋白这种经典的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也能独立于Notch通路之外通过与RNA结合蛋白Musashi蛋白作用发挥其修复组织、促进增殖的作用,这种复杂的反应通路在不同的细胞中与不同的促因子相互作用,为细胞增殖、损伤修复和器官再生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探索的可能,让我们看到了内质网应激在细胞增殖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7.
戴朝六  赵闯 《腹部外科》2013,26(2):75-77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年发病患者数超过60万人.我国年发病患者数约占全球的50%,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近年来,得益于甲胎蛋白(AFP)和B 超在高危人群中筛查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小肝癌(国内认为肿瘤直径≤5.0 cm,而国外认为≤3.0 cm为小肝癌) 得以发现.目前,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小肝癌的治疗由过去"单一外科手术切除"演变为目前"手术切除、肝移植和局部消融治疗三足鼎立,多学科联合治疗"的全新格局.尽管如此,研究表明,近40年来小肝癌的5年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故临床上如何合理、正确选择小肝癌的治疗方法仍存在较多争论,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与探索来提供选择依据.现就这一问题浅谈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安全切除紧贴肝门区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3月手术治疗的35例紧贴肝门区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中失血量100~7 000 mL。根据瘤体位置及大小选择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和切除术式,其中,Pringle法11例,改良Pringle法9例,半肝血流阻断法15例;血管瘤包膜外剥除24例,肝切除10例,缝扎1例。术后18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处理出血,尽可能保留足够量的正常肝组织,应用合理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和切除手段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
<正>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肝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20世纪80至90年代,器官/腔隙感染曾被认为是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致命原因~([1-2])。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围术期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进步,大的肝脏中心肝切除术后,在院的死亡率已降至1%以下~([3])。尽管如此,术后SSI仍时有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率约为10%~([4-7])。这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术后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胆源性SAP 11例(30.5%),妊娠期SAP 2例(5.6%),酗酒或暴饮暴食者20例(55.6%),其他诱因3例(8.3%)。早期手术9例(25.0%),其中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腹腔冲洗引流术7例,剖腹探查、胰腺区冲洗引流术2例;延期手术27例(75.0%),均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腹腔冲洗引流术,其中4例同时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败血症,3例中途退院而失访,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手术是SAP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