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手术切缘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阴性手术切缘(R0)可以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但手术切缘的大小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研究结果尚不统一。在满足剩余肝体积足够的情况下,≥1 cm是多数情况下推荐的手术切缘标准。但肝癌的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是手术彻底性和手术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问题。肝癌治疗效果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R0仅是其中的目标或问题之一。根据肿瘤的生物学和影像学特点,借助越来越先进的检查和治疗技术,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仍将是降低肝癌术后复发、改善预后最为重要的手段或途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肝外胆管腺瘤临床资料。 结果30例肝外胆管腺瘤患者中女17例,男13例,年龄(58.2±12.2)岁,主要表现为黄疸、上腹部疼痛、发热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随访0.25~100个月,失访7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术后感染,3例死于术后复发转移;另外18例患者未见复发。 结论肝外胆管腺瘤属于罕见的肝外胆管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术前诊断困难、易恶变,根治性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后亦有复发可能应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43.
根治性手术是胆囊癌(GBC)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在精准外科理念的指导下,基于胆囊癌AJCC TNM分期,合理选择手术治疗策略,对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0期与T1a期胆囊癌,只要术中胆囊完整无破损、胆囊管切缘阴性,单纯的胆囊切除就可以实现根治切除。对于T1b、T2期胆囊癌,为了实现根治性切除术,需要根据T分期确定肝切除范围,并联合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对于意外胆囊癌,病理证实T1b期以上,需尽早追加根治性手术。然而GBC分期越晚,有关是否手术以及手术方式的争议越多。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手术的逐步推广,GBC腹腔镜手术治疗正逐步摆脱手术技术的限制,治疗效果逐渐被临床医生认可。虽然如此,腹腔镜手术治疗GBC仍不被列入治疗标准,尚需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44.
肝细胞癌是具有侵袭力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逐渐成熟,手术仍是目前主导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术后的高复发率始终制约着患者的长期生存。针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可采取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放射治疗、系统治疗等治疗方式,对于单一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案。但肝癌复发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机会。相关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造影(CE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可提示肝癌的早期复发情况。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如蛋白类标志物、生长因子、核苷酸类标志物等对肝癌的复发转移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检测途径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改善复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呼吸功能训练。比较2组呼吸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7d,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高于入院前,呼吸频率低于入院时(P<0.05),研究组FVC、FEV1、MVV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PaO2高于入院前,PaCO2低于入院前,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能减轻肺功能损伤,改善血气分析与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快速恢复,是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6.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高,预后差。微小肝癌和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国内外针对微小肝癌和小肝癌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达成了许多共识,但在选择最佳的检查方式和治疗手段等方面尚存分歧。针对这些共识和分歧,作者查阅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Th)1/Th2平衡变化,并探讨其与肠道菌群改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21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78例肝硬化SBP患者为SBP组,同期42例肝硬化无菌性腹水(SA)患者为SA组;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收集新鲜粪便标本,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检测肠道菌群主要成分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并计算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B/E);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外周血Th1、Th2比例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结果 SBP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B/E值均少于SA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多于SA组(P<0.05);SBP组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比例及Th1/Th2比值高于SA组(P<0.05),Th2细胞比例低于SA组(P<0.05);SBP组患者外周血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SA组(P<0.05),IL-4和IL-10水平均低于SA组(P<0.05)。结论 肝硬化SBP患者...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观察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于术后即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抗凝治疗,对照组术后不常规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当血小板计数大于500×109/L或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时,再采用全身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血小板、凝血功能变化及门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并不增加断流术术后出血风险,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0.
背景:pifithrin-α是一种可逆性p53抑制剂,应用pifithrin-α抑制p53通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p53抑制剂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PUM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二甲亚砜溶媒对照组(二甲亚砜组),缺血再灌注+p53抑制剂pifithrin组(PFT组)。建立70%肝缺血模型,PFT组于60min的肝血流阻断结束时立即给予pifithrin-α,二甲亚砜组给予等量二甲亚砜溶液,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1,3,6h肝组织PUMA蛋白表达明显,PFT组可以明显抑制PUMA蛋白的表达,但缺血再灌注24hPFT组PUMA蛋白的表达高于其他3组。结果可见pifithrin-α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通过抑制p53从而诱导PUMA蛋白表达下调主要是在缺血再灌注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