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探讨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X线造影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溃疡或狭窄的重度反流性食管炎32例,所有病例均经内镜活检或细胞学证实,其中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32例中发生于食管下段27例(84.4%),中下段4例(12.5%),上段1例(3.1%);病变长度1~4cm,平均3.7cm。黏膜不规则28例(87.5%);黏膜呈小结节状或息肉状改变14例(43.8%);合并食管溃疡16例(50%)。锥形狭窄13例(40.7%),弧形狭窄12例(37.5%),不规则结节状狭窄7例(21.9%)。病变与正常食管壁分界清楚及不清楚者各16例(50%)。假性憩室者8例(25%),固定的横行黏膜纹4例(11.8%),病变上端食管局限性囊袋样膨出9例(28.1%)。局部管壁柔软19例(59.4%),僵硬13例(40.6%)。病变下缘累及贲门者5例,合并食管裂孔疝22例(71.9%)病例中病变下缘均累及膈上疝囊。结论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X线造影多表现为食管下段狭窄、溃疡,合并食管裂孔疝,如发现假性憩室、固定的横行黏膜纹及病变上端食管局限性囊袋样膨出等征象则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2.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4例,腹膜后19例,膀胱5例。 结果腹膜后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肾门及腹主动脉旁,低回声,有包膜,可见无回声区,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观察:肿瘤形态规则,有包膜,切面实性,多见出血及囊变,细胞胞浆丰富,结缔组织分割主细胞呈巢状;膀胱嗜铬细胞瘤位于膀胱黏膜下,呈均匀低回声,局部膀胱黏膜连续,瘤体内血流丰富,临床症状典型;病理观察:肿瘤形态规则,有包膜,切面实性、细腻,瘤细胞胞浆丰富,呈片状细胞球样排列。 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病理结构决定声像图有一定的特点,肿瘤位于腹膜后,结合好发部位及多发囊变,术前应想到本病,肿瘤位于膀胱,临床病史典型,超声图像有一定的特异性,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3.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和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照分析47例(51个)PTMC声像图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PTMC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实性不均匀低回声结节,可见微小钙化,周边无声晕,以内部血流为主。PTMC病理镜下观察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晰,有纤维假包膜,内可见砂粒体。病灶内部组织细胞由乳头状或滤泡状结构排列的癌细胞和纤维间质组成,三者在不同病灶中所占比例不同。结论PTMC不同病理组织学特征决定了其声像图特点。  相似文献   
64.
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恶性间叶瘤4例CT资料。结果 腹膜后单发巨大不均质软组织肿物3例,均伴有大块状钙化,1例瘤内有脂肪密度。多发块状、结节软组织肿物1例,密度均匀。肿瘤复发2例,瘤床复发1例,广泛腹膜种植转移l例。复发灶内均有点状及块状钙化。所有瘤灶的软组织成分增强扫描均有轻一中度强化。结论 肿瘤呈单发巨大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内有大块状不规则钙化及脂肪密度区,应为腹膜后恶性问叶瘤的典型表现。复发肿瘤表现同原发病变。肿瘤呈软组织密度时不能与其他问叶组织肿瘤区别。腹腔种植转移时应与卵巢癌有钙化的种植转移瘤鉴别。  相似文献   
65.
胃肠道肿瘤卵巢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胃肠道肿瘤卵巢转移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肠道肿瘤卵巢转移的CT表现。年龄26-61岁,中位年龄41岁。原发为胃肿瘤6例,结直肠肿瘤15例。结果:21例患者CT共检出卵巢病灶36个,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病灶32个,实性成分表现以较大团块为主,占86.1%(31/36)。强化后密度不均,表现为:(1)厚壁及分隔的强化较实性团块明显4个;(2)强化肿物内裂隙状低密度6个;(3)分隔条索状强化4个;(4)肿物周边强化2个;(5)肿物内囊壁明显强化个。结论:胃肠道肿瘤卵巢转移常表现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病变,增强后强化明显不均,与病变的组织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疗效并进行CT与病理学对照研究。方法 对27例经组织学证实的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通过对比疗前、疗后CT评价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等的改变;21例BAI治疗后限期手术切除,对照分析其疗后CT和病理学的表现。结果 疗后病灶较前缩小23例(23/27),纵隔肿大淋巴结疗后较前缩小16例(16/22),BAI治疗后病灶与周围结构关系有改善者8例(8/19),BAI后肺不张明显改善或消失12例(12/15),BAI治疗使病变T分期下降8例(8/27),使病变N分期下降1例(1/27),临床分期下降2例(2/27)。BAI后病理学检查发现残存肿瘤细胞周围伴有坏死(10/21)、间质纤维化(10/21)等成分,有时可有出血(1/21)或钙化(2/21)等,BAI后手术切除病例中,5(5/21)例在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内均未发现残存肿瘤成分。坏死成分的CT表现为肿瘤中心的不规则低密度区,或伴有空洞(6/10)。其余病理改变没有特征性的CT表现。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CT扫描可以从病变大小和密度的改变方面评价BAI的疗效。但在反应残存肿瘤及肿瘤坏死、纤维化的构成比等组织学改变方面,CT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7.
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内微小钙化的外科活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乳腺X线照相的妇女约 2 / 3可以发现乳腺内钙化 ,而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内钙化的发现率高达 30 %~ 48%。确定乳腺内钙化是早期发现乳腺癌及制定治疗方案的可靠保证。我院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3月间 ,共完成 2 3例 (2 5侧 )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内微小钙化的外科活检。一、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均为女性 ,因乳房胀痛或健康体检来医院门诊。乳腺内未触及肿块 ,乳腺X线照相仅发现乳腺内微小钙化 ,因性质待定而入院诊治。年龄 2 9~ 71岁 ,中位年龄 5 1岁。 2 1例为单侧 ,2例为双侧。左侧 14例 ,右侧11例。乳腺内钙化点均 <0 .1…  相似文献   
68.
王勇  周纯武  郝玉芝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82-1185
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当前超声医学的热门研究课题,超声造影剂的发展使医学超声开始进入人体微循环系统诊断及疾病治疗的新阶段[1]。近年来,超声造影剂及其相关造影成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超声医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超声造影剂1968年Gramia  相似文献   
69.
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近期疗效。方法 经影像学判断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或不能手术切除的中心NSCLC患者20例行前瞻性术前BAI。BAI后行手术切除。结果 BAI治疗前后TNM分类改变5例,其中N下降1例,5例均有T改变;临床分期下降2例。PR8例,缓解率为40%,其中鳞癌6例,腺癌2例;NC12例,其中腺癌1例,其余为鳞癌。BAI前后肺不张改善的9/12例(75%);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或受侵改善的6/15例(37.5%);纵隔淋巴结肿大缩小的12/18例(66.67%)。结论 BAI作为NSCLC,尤其是鳞癌的术前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与其它辅助治疗具有同样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种特殊的NSCLC新辅助化疗形式。BAI后CT扫描尚不能完全反应残存肿瘤及肿瘤坏死  相似文献   
70.
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Ⅱ期切除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Ⅱ期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1 ̄6次TACE治疗后获Ⅱ期手术切除,其中22例手术切除后再行TACE治疗。化疗药物选用表阿霉素(EADM)、丝裂霉素(MMC)、甲酰四氢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结果 TACE治疗后有效率(CR+PR)为55.6%,中位生存期为34个月。1、2、3、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0%、82.3%、70.9%、53.2%、53.2%。结论 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行TACE,肿瘤缩小后Ⅱ期切除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Ⅱ期切除后肝内复发转移再行TACE治疗仍能获得较好疗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