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5篇
  免费   1478篇
  国内免费   609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49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47篇
内科学   323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46篇
综合类   2523篇
预防医学   2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951篇
中国医学   6058篇
肿瘤学   154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591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454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795篇
  2013年   839篇
  2012年   906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1009篇
  2009年   748篇
  2008年   982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内皮素性大鼠门静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内皮素-1(ET-1)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的动物模型。方法: 正常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ET-1低剂量组(0.3 μg/kg),ET-1中剂量组(1.0 μg/kg)和ET-1高剂量组(3.0 μg/kg)。生理盐水组大鼠经股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按相应剂量经股静脉注入ET-1溶液,观察门静脉压力和颈动脉压力的变化情况,并筛选出能使门静脉压力升高最适宜的剂量;另取1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TAR阻断剂(BQ-123)组和ETBR阻断剂(BQ-788)组,实验开始前30 min经各组大鼠股静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ETR阻断剂BQ-123(给药剂量为12.5 μg/kg)和BQ-788(给药剂量为15 μg/kg),然后以选定的适宜剂量匀速注入ET-1溶液,观察各组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的ET-1均能使门静脉压力升高,尤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而提前注入ETR阻断剂之后,再注入ET-1溶液门静脉压力虽然升高,但升高的幅度较小。结论: 成功创建了内皮素性大鼠门静脉高压模型,此模型可用于研究ET-1在PH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药物对PHT时血中ET-1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RF因子阳性及阴性RA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基因组学的差异,探询差异存在的基因表达基础.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方法来检测上述两型患者CD4 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结果:RF因子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有55条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F因子阳性与阴性RA患者之间存在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基因多与免疫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43.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患者胃黏膜组织RNA各4例,逆转录荧光探针标记后杂交制作BiostarH-140 s基因芯片。采用荧光值ratio、生物信息学、t检验等方法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相关基因。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45条,主要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运输、物质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免疫反应等相关基因;有显著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77条;实时定量PCR检测10条基因,6条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2个证型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与基因差异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4.
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多态与人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第87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G870A)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45例CRC与670名对照的G870A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CRC和对照两组人群的Cyclin D1 G870A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相比,G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携带者(GA及AA基因型)的CRC风险分别为1.08倍(95%CI=0.75~1.54)、1.01倍(95%CI=0.68~1.51)及1.06倍(95%CI=0.75~1.49)。经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组织学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等因素分层分析,结果均显示G870A与CRC发病风险无显著性相关。结论Cyclin D1 G870A多态与宁波地区人群的CRC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从转移成功率、转移瘤的大小等方面评价扶正抑癌方的疗效,并从MMP-2、VEGF、CEA的表达水平以及CD44v6的转录水平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4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中药组、防治组、联合组、化疗组,以1×109cells/L浓度的LoVo细胞悬液0.2 mL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后四组分别予扶正抑癌方治疗、扶正抑癌方防治、扶正抑癌方+5-Fu治疗、5-Fu治疗,观察扶正抑癌方的疗效.观察各组转移成功率和转移瘤大小;免疫组化检测肝转移瘤中的MMP-2和VEGF含量;原位杂交检测肝转移瘤中CD44v6的转录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CEA的含量.  相似文献   
46.
本文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Shapiro模型推理算法运用于中医知识库中,使该知识库系统具有智能知识获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压力负荷性左室肥厚大鼠心功能异常及心肌钠钙交换体(NCX)和肌浆网钙泵(SERCA2a)的表达变化.方法 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制备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测定在体血流动力学及左室重量指数(LVWI),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左室组织NCX及SERCA2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升高(P<0.01,P<0.001);左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01)及左室NCX mRNA表达上调(P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相位角(PA)评估喉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40例喉癌住院病人,术前使用Inbody S 10行人体成分分析、记录PA值,同时进行营养筛查与评估、体格测量与实验室检查.分析PA与营养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以病人主观整体评估(PG-SGA)为营养评价标准,绘制P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而根据截断值分为低PA组与高PA组,计算低PA组营养不良的相对危险度.结果:PA与体质量、BMI、上臂围、上臂肌围、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细胞外水分率(ECW/TBW)呈负相关(P<0.05);PA的ROC曲线下面积0.71(P< 0.01),诊断为营养不良的PA截断值为5.89,灵敏度0.69,特异度0.68,约登指数0.37;低PA组营养不良的比例(71.2%)明显高于高PA组(34.3%),与高PA组相比,低PA组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对危险度为2.28(95%CI,1.53 ~ 3.41).结论:相位角与喉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喉癌病人营养不良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温佩彤  徐平  虎力  张伟波  高原 《中国骨伤》2021,34(3):275-281
目的:探索低频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对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效应,以及IGF-I/Akt及其下游蛋白质合成相关通路信号蛋白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衰老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6月龄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400~450 g,饲养至大鼠12月龄,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YC,只抓取、固定、放回,不做其他干预),电针组(YA,电针干预),运动组(YE,运动干预),电针+运动组(YEA,电针结合运动干预),自SD大鼠12月龄开始持续干预至18月龄,实验结束时观察各组自然衰老大鼠:骨骼肌湿重/体重比;光学显微镜下比目鱼肌HE染色形态;Real-time qPCR法检测骨骼肌中IGF-I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的大鼠腓肠肌中AKT、mTOR、p70S6K和p-p70S6K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YC组相比,YA组、YEA组皆明显增加18月龄大鼠腓肠肌湿重/体重比(P0.05);YEA组能明显增加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高于YC组和YA组(P0.05)。与YC组相比,各个干预组大鼠的腓肠肌IGF-I mRNA表达水平皆有上升趋势,其中YEA组IGF-I mRNA表达增加更为明显(P=0.051)。与YC组相比,电针组(YA)p-Akt,p-mTOR表达升高(P0.05),电针+运动组(YEA)p-Akt,p-mTOR,p-p70S6K表达也显示出升高趋势(P0.05)。结论:电针结合有氧运动可延缓18月龄自然衰老大鼠增龄性骨骼肌萎缩,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IGF-I/Akt通路,促进蛋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0.
黄芪甲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芪甲苷是从黄芪Astragali Radix中提取得到的皂苷类化合物,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调节代谢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在抗肿瘤领域备受关注。研究发现黄芪甲苷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进一步抑制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癌症进展。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等,此外还发现黄芪甲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和提高机体免疫力。黄芪甲苷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在抗肿瘤治疗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