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1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654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831篇
中国医学   1709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观察练习少林内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COPDⅠ~Ⅲ级稳定期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少林内功锻炼。12周后观察肺功能、临床症状、6MWT、CAT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VC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咯痰、咳嗽、胸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咳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MWT、CAT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T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6MWT、C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林内功练习能延缓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下降趋势,增强其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2.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比较常见的院外肺部炎性疾病之一,随着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的耐药率的上升,以及病患梯度的范围增加,CA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率日益增高,导致医疗资源消耗巨大。目前临床上CAP的患者主要依靠经验性治疗。正确选择抗生素、减少病原体的耐药率,优化肺部炎症疾病的医疗方案,提高CAP临床治愈率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菌、调节免疫、不易耐药、简便价廉等特点,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一个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强度TEAS组、中强度TEAS组、高强度TEAS组和电针组,每组17例。4组术后在镇痛泵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强度的TEAS或电针治疗。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4组术后CD3﹢和CD4﹢T淋巴细胞、NK细胞、血清IgM、血清IgG的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48 h低强度TEAS组和高强度TEAS组的CD3﹢和CD4﹢T淋巴细胞、NK细胞、血清IgM的水平均低于电针组(P<0.05);中强度TEAS组和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CD8﹢T淋巴细胞、CD4﹢/CD8﹢以及血清Ig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强度TEAS能够有效改善胸腔镜手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4.
目的通过构建六经辨治皮肤病的数学模型,探求李斌教授六经辨证论治皮肤病的一般规律。方法先把集对分析中的六元联系数对应于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根据"阴平阳秘"思想假定六元联系数中的6个联系分量a、b、c、d、e、f在正常情况时各取值1/6。患病时这些联系分量中的某些联系分量大于或小于1/6,即阴阳失衡;再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乱则调之"治则,按经随证加减用药,以期各联系分量回归到1/6,据此建立基于六经辨证的一次线性方程。结果建立的基于六元联系数的一次线性方程较为客观地表示出李斌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某皮肤病的过程。结论可以在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基于六元联系数的辨证论治数学模型,解析该模型的过程对应着临床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35.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微便秘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圣心源》宗往圣之绝学,究天人之奥秘,释顺逆之机要。其“一气周流”之道,首在中气,中气升降,清浊复位,四象顺承,旋转合宜,则肠腑下行有纪,隧窍通利,故此理实乃便秘之准绳也。  相似文献   
136.
非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na-MCI)包括多种认知损害,可由帕金森病、糖尿病、脑卒中等不同疾病原因导致。现就近10年针灸治疗na-MCI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归纳分析针灸治疗该病的治疗机制研究进展。通过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得出针灸治疗na-MCI的24篇国内外有关机制研究的文献。总结得出针灸通过促进神经功能重构、提高神经可塑性和调控生物活性物质等途径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展望,希望更好地为临床针灸治疗na-MC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分析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探讨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收录的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建立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得到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结果:共纳入论文1 822篇。近10年灸法的临床应用涉及骨科、消化科、妇产科、免疫科等19个临床类别,共包含197种病症。骨科论文数量和病症种类最多,其次是消化科、妇产科。经筛选获得灸法适宜病症28种,其中一级适宜病症9种。共有1 804篇论文明确使用了艾灸的灸治方法,18篇论文使用了非艾灸的灸治方法。其中艾条灸使用频率最高。结论: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的病症有197种,骨科病症种类最多,以骨科和免疫科的一级适宜病症种类居多;施灸方法以艾条灸应用最多。后续应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与方法,深入开展灸材、灸温、灸量的标准化研究,规范灸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8.
针灸治疗脑出血的机理研究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高.针灸防治脑出血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目前,针灸治疗脑出血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脑出血后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神经电生理、生化、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对于探讨针灸防治脑出血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介绍了针灸防治脑出血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针灸防治脑出血现代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9.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2000年~2011年有关异位性皮炎的中医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异位性皮炎的常见中医治法方药,所得研究结果基本上能够反应本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40.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以分析此疗法对何种证型疗效最佳.方法:将137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阻组(30例)、胃热湿阻组(30例)、肝郁气滞组(27例)、脾肾两虚组(26例)、阴虚内热组(24例),均予穴位埋线治疗,主穴取梁门、中脘、天枢、气海、丰隆,配穴随证取穴,1周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三围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5组患者体重、BMI、腰围、髋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湿阻、胃热湿阻、肝郁气滞、脾肾两虚和阴虚内热5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48.2%、69.2%和41.7%.5组疗效从高到低顺次为胃热湿阻组、脾虚湿阻组、脾肾两虚组、肝郁气滞组和阴虚内热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胃热湿阻型疗效最为显著,对阴虚内热型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