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4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692篇
妇产科学   127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949篇
内科学   21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71篇
特种医学   194篇
外科学   916篇
综合类   1473篇
预防医学   41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93篇
  2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睾丸扭转以后组织的受损情况,观察别嘌呤醇药物对睾丸扭转的治疗意义。方法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测定一侧睾丸扭转后两侧睾丸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按扭转时间分组,分析睾丸扭转、复位、药物应用以后局部的损伤变化情况。结果 单侧睾丸扭转以后,两侧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都明显上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与扭转时间有关。别嘌呤醇应用后,能降低扭转2h以内的两侧睾丸脂质过氧化物产量,以及扭转6h以内的对侧睾丸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论 别嘌呤醇对改善睾丸扭转损伤有治疗意义,临床上应提倡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102.
磁共振技术对新生儿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铭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5):406-407,I0001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手术年龄越来越小,对于某些先心病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在新生儿期手术治疗的效果远比新生儿期后手术治疗效果要好。新生儿先心病外科手术要求术前精确地显示心脏畸形的形态,这就对新生儿心脏影像诊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超声心动图是新生儿心脏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能很好地显示心内结构异常,但对于心外大血管异常和复杂性先心病有时还需要其他影像检查方法作为补充。心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电子束CT和磁共振检查都能补充超声心动图的不足,但前3种检查方法患儿均需接受较大量…  相似文献   
103.
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是从各种体液中分离得到结核分枝杆菌,然而有时要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是很困难的.结核病在临床上可以没有特异性表现,胸部影像也可能缺乏相对特征性改变,故两者常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因此,临床上需要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的方法来提高结核病诊断的准确性.随着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理解,新的诊断技术不断出现.本文分析全血干扰素γ测定、胸水中细胞因子检测、聚合酶链反应、血清学方法等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很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近年来已成为科研热点.目前,重组人IL-10已能合成并应用于临床,主要针对类风湿关节炎、肠道炎症性病变、银屑病、乙肝等的治疗.在器官移植中,IL-10的应用也取得了相当大进展.本文就IL-10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临床应用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方法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2个差异cDNA文库,并挑选36条上调显著的基因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获得1 152个克隆,其中有1 036个含有插入片段.挑选32个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初步比较,其中28条与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结论 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削减文库,为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和逆转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一种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的新方法,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供新的移植血管来源.方法 利用酶-去污剂法去除犬颈动脉血管壁结构细胞,脱细胞后其中一部分再进行肝素结合,组织学及机械性能研究观察脱细胞效果.24只兔的左、右两侧颈动脉同时分别植入结合与未结合肝素的脱细胞异种血管,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3周、3月和6月,用B超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后3月随机处死12只兔,取材后行Ⅷ因子和α-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脱细胞后管壁无细胞成分残留,而细胞外基质保存完好.植入兔颈动脉后两组均无血管阻塞,而肝素结合组血栓形成少于未结合组.3月后管壁出现平滑肌细胞,而内腔由内皮细胞覆盖.结论 酶-去污剂联合肝素结合处理是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以HeLa细胞为模型,观察从苦参中提取的槐果碱在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m(CVB3m)的作用.方法 ①用微量细胞培养法观察槐果碱对HeLa细胞的毒性.②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观察槐果碱体外抗CVB3m作用.③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观察槐果碱对CVB3m感染的HeLa细胞的保护作用:在96孔板上种植HeLa细胞并予CVB3m吸附1 h,加入不同浓度的槐果碱,并设立病毒、细胞、槐果碱对照,培养15 h后以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比较各组细胞能量代谢率和细胞存活数.结果 ①槐果碱稀释到<391 μg/mL,对HeLa细胞无毒性;≥783 μg/mL引起HeLa细胞CPE.②槐果碱6.25 ~ 50 μg/mL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减轻CPE;>100 μg/mL反而会加重、加快CPE.③槐果碱1.56 ~ 25 μg/mL对感染CVB3m的HeLa细胞有保护作用,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得细胞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存活数较病毒对照组增加(P<0.05);槐果碱在50、100 μg/mL时反而加重病毒对细胞的抑制,使细胞存活数、细胞代谢率较病毒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槐果碱在体外有抗CVB3m作用,对感染CVB3m的HeLa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 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 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 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 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基因位点rs2020927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地区无亲缘关系的T2DM患者44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n=252,BMI>25 kg/m2)和正常体质量组(n=188,BMI<25 kg/m2);另选取正常对照者315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的实时PCR,对ABCA1基因位点rs2020927进行基因分型,并通过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该位点与T2DM及肥胖的相关性.结果 ABCA1基因rs2020927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不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AA、AG、GG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人群中分别为43.8%、35.9%和20.3%;在正常体质量的T2DM组中分别为33%、53.2%和13.8%;在肥胖的T2DM组中分别为40.9%、47.2%和11.9%.基因型GG在T2DM肥胖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09),而T2DM正常体质量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国上海汉族人群中,ABCA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020927可能与T2DM及肥胖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127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 根据既往有无阵发性房颤发作,分为阵发性房颤发作组(n=23)和无阵发性房颤发作组(n=104).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术术后24 h描记12导联心电图, 测量P波最大时限、最小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阵发性房颤发作组与无阵发性房颤发作组比较,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的数量无显著差别(87.0% vs 91.3%)(P>0.05);前者消融术前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显著短于后者(P<0.01),消融术后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和离散度显著长于后者(P<0.01).结论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