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1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2267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713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1837篇
内科学   794篇
皮肤病学   175篇
神经病学   379篇
特种医学   807篇
外科学   2318篇
综合类   3332篇
预防医学   626篇
眼科学   138篇
药学   693篇
中国医学   400篇
肿瘤学   36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784篇
  2009年   955篇
  2008年   831篇
  2007年   950篇
  2006年   889篇
  2005年   862篇
  2004年   884篇
  2003年   973篇
  2002年   850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刘颖  顾明君  刘志民 《上海医学》2003,26(4):283-285
甲状腺髓样癌 (MTC)来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旁细胞 ,75 %为散发病例 ,2 5 %为家族性病例。近期已确认家族性MTC的原癌基因RET的菌株变异 ,因此通过遗传试验可以发现MTC患者[1 ] 。MTC的发病年龄多见于 3 0~ 40岁 ,病程较长 ,恶性程度中等。肿瘤多为单发 ,偶为多发 ,家族性者常为双侧。MTC可早期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并向远处转移至肝、肺、骨。因癌细胞可以分泌降钙素、5 羟色胺、癌胚抗原等血管活性物质 ,约 3 0 %的MTC患者可出现顽固性腹泻综合征。有转移者症状更严重 ,呈水样泻 ,每日数次至 1 0余次 ,可伴有面部潮红 ,颇似类癌综合…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患者的发病机理和与手术颈椎减压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4a来收治的10例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人,其中脊髓型颈椎病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后纵韧带骨化型1例,7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单间隙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2例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观察患者水肿消退情况。[结果]10例病人上肢局部水肿不同程度消退,前路手术者较后路手术者消退快。[结论]颈椎病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与颈交感神经受激惹有关,通过前路或后路颈椎管减压,去除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骨赘等交感神经受激惹因素,水肿可逐步消退。  相似文献   
83.
钉棒系统在寰枢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法,行寰枢椎固定。为保证确切的三点固定和植骨融合,同时辅以寰枢椎间植骨与钛缆固定。结果患者寰枢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14例患者均获骨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可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  相似文献   
84.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的情况。[方法]在采用后路腰椎板开窗突出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对其中获得5a以上随访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下腰痛JOA评分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79.8%的患者残留下腰痛,其中14.3%患者存在严重的下腰痛(JOA 1),75%的严重下腰痛患者在35岁以下;(2)1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12例为腰椎间盘再突出,1例为腰椎不稳,13例患者中主要是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结论]年轻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在年轻患者首次手术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85.
股骨颈骨折后选择性血管造影评价股骨头血液循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对评价股骨颈骨折后早期股骨头血液循环损伤及影响因素的价值。方法采用选择性旋股动脉及支持带动脉造影(DSA),对9例2~23天内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血管损伤和血液循环改变进行评价。结果髋关节囊内出血2例,骨内出血4例,下、后支持带动脉损伤和血管移位各3例。患髋牵引时,除外下支持带动脉,其他支持带动脉无显影或仅显示起始部主干,相应股骨头颈部几无灌注成像,静脉显影延迟;髋关节维持伸直内旋位或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后造影,所有支持带动脉无明确显影或仅显示其主干,股骨头颈部无灌注、染色,静脉显影延迟。结论选择性旋股内、外侧动脉DSA技术是一项准确评价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液循环损伤及影响因素的微创性检查方法;股骨头血液循环受髋关节体位、囊内压和牵引等因素影响;牵引可导致或加重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  相似文献   
86.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约占终末期肾病的8%~12%,一部分患者需肾脏移植。多囊肾囊泡基底膜的降解产物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等存在于囊液中,是引起上皮细胞增生、分化的重要因素,目前根据LN的含量评估多囊肾的增生态势已有充分的依据。本研究通过测定肾移植前后囊液中的LN含量,  相似文献   
87.
腹腔镜辅助下截取带血管蒂回肠段转移阴道成形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索在腹腔镜辅助下截取带血管蒂回肠段转移再造阴道的可能性,为临床提供阴道成形术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腹腔镜引导下,配合使用超声刀,通过小切口完成肠系膜分离、回肠段截取、肠端吻合、回肠段下拉转移形成阴道。结果 2002年2月至2006年7月,共为38例需再造阴道患者成功地施行腹腔镜辅助下截取带血管蒂回肠段转移阴道成形术。随访1个月~4年,其中36例移植回肠段成活良好,再造阴道符合生理要求。结论 由于避免了剖腹和以往术式的供区瘢痕,较好地缓解了此类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腹腔镜下回肠段代阴道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阴道成形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和内侧髌旁人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相关参数和术后早期康复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将34例同期双膝TKA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人路。比较两组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需要松解的比例。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与内侧髋旁人路比较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0±29.8)mL/us.(368.0±35.8)mL,P〈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us 50%,P〈0.05),术后l周内疼痛较轻(P〈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1.8±0.3)d us.(4.5±0.8)d,P〈0.01],较早地屈曲到90^o[(3.2±0.8)d us(7.1±1.2)d,P〈0.01],术后45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o±20^o)us、(98^o±12^o),P〈0.05]。结论因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TKA后功能恢复早期,比内侧髌旁人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9.
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目的利用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技术定量评价不同性质的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的血流模式并初步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的孤立性肺腺癌血管生成与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78例孤立明显强化肺结节(直径≤4 cm,68例恶性,10例活动性炎性),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以4 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等于时间-密度曲线最大斜率除以主动脉强化值.其中30例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VEGF,评价肺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结节强化值(35.79±10.76) HU与活动性炎性结节(39.76±4.59) HU差异无显著意义 (t=1.148 , P=0.255).恶性结节的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4.27±4.37)%及灌注值(3.02±0.96)ml-1·min-1·kg-1均低于活动性炎性结节(18.51±2.71)%,(6.34±4.39)ml-1·min-1·kg-1 (t=2.978,P=0.004;t=5.590,P<0.0001).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强化值(33.06±13.57)HU、结节-动脉强化值比(14.25±4.92)%及灌注值(2.97 ±0.56) ml-1·kg-1·min-1与MVD(70.15±20.03)条/视野,均呈正相关性(r=0.781, P<0.0001;r=0.688, P<0.0001;r=0.716, P<0.0001).平均通过时间(14.86±5.84)s与MVD无显著相关性(r=0.260, P=0.200).结论恶性与活动性炎性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不同,恶性结节通过结节-大动脉强化值比和灌注值可有效区别于活动性炎性结节,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肺腺癌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反映了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的MVD.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及灌注值可作为VEGF相关的肺腺癌血管生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90.
钛缆重建喙锁韧带术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锁关节脱位在临床上多见,往往伴有喙锁韧带及肩锁关节囊断裂。治疗的关键是修复喙锁韧带、缝合肩锁关节囊,以便达到肩锁关节复位和维持骨折复位的目的。自2001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采用钛缆重建喙锁韧带复位、固定肩锁关节全脱位应用于临床23例,取得满意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