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汤敏  曾蒙苏  饶圣祥  鲍伊雯  陈刚   《放射学实践》2010,25(7):772-77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壶腹周围部间质瘤(GIST)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壶腹周围部间质瘤的CT表现。结果:9例中良性GIST1例,交界性1例,恶性7例(其中6例为中低度恶性)。病灶大小2.5m×3.0cm~10cm×10cm,平均4cm×6cm。MSCT平扫示瘤内出血2例,无出血7例;分叶8例,无分叶1例。增强扫描示病灶周边部不规则环状强化伴中央坏死6例,明显强化但不伴中央坏死3例;9例均表现为门脉期持续强化。胆总管轻度扩张2例,胰管轻度扩张3例。多种后处理方法相结合可清楚显示十二指肠壶腹部的解剖结构、病灶的位置、形状、大小及所致胰胆管扩张。结论:十二指肠壶腹周围部GIST诊断关键是准确定位和肿瘤强化方式,MSCT三维图像重组更有助于确定诊断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应用3.0 T MR高分辨成像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斑块变性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经彩超证实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37例,均行管壁高分辨MRI.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双翻转脉冲(DIR)T1WI、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其中,22例检查前1周内行CT血管造影,9例检查后1周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1周内置颈动脉支架.根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部位,将获得的病理标本与MR图像逐层对照,分析斑块钙化、出血和脂质坏死池的MRI表现,探讨斑块变性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37例共发现52支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斑块钙化21支(40.4%),无钙化斑块31支(59.6%).31支软斑块中,纤维成分为主斑块8支(15.6%),有明显脂质核心斑块23支(44.2%);伴斑块出血5支(9.6%),脂质坏死核心3支(5.8%),"纤维帽"撕裂(溃疡或"纤维帽"撕裂)3支(5.8%).相对于胸锁乳突肌,脂质坏死池在TOF、T1WI、PDWI、T2WI均呈显著高信号,钙化在各序列均呈低信号.斑块内出血的信号与出血的时间有关,新鲜出血各序列表现为点、结节或片状高信号,亚急性出血或者陈旧性出血的信号与出血时间的长短有关.结论 斑块变性包括脂核坏死、出血和钙化,脂质坏死池和出血提示斑块处于高风险状态,而钙化提示斑块稳定.斑块不同变性的信号不同,MR高分辨成像可显示这些变性,为斑块风险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评估介入及热消融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热消融治疗的4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病人中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中位总生存期(OS)为60.1(95%CI 14.181~106.08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8.3(95%CI 13.078~23.589)个月。1、3、5和7年总存活率分别为83.8%、65.3%、52.9%和37.0%。TACE的总有效率为71.5%,热消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原发病灶切除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0.358,95%CI 0.136~0.9412,P=0.037),原发病灶切除病人5年存活率为70.9%,而未行原发病灶切除者为32.5%。结论 TACE和热消融治疗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早期鉴别兔VX2肝肿瘤激光消融后癌残留与灶周炎症带中的价值.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16只,在兔肝种植VX2瘤后制作肿瘤部分消融模型.在消融后1、3、7、14天对肿块区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检查仪器为东芝Aplioi900超声诊断仪,造影剂为SonoVue.参照最终病理结果,回放定帧图像,分...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比较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与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在脊柱肿瘤术前介入栓塞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厦门院区接受脊柱肿瘤手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术中使用栓塞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明胶海绵颗粒组(n=36)、明胶海绵条组(n=36)及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组(n=20)。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间术中出血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除术均成功实施。明胶海绵颗粒组、明胶海绵条组、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组术中中位出血量分别为400(200~950) mL、1 000(513~2 000) mL、1 000(500~1 350) mL,明胶海绵颗粒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明胶海绵条组(P=0.000 8)及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组(P=0.002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明胶海绵颗粒组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局部脓肿形成,明胶海绵条组有1例出现切口裂开,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组有1例出现局部血肿形成。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66.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评价蒽环类药物化疗对长期生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观察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EHE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分布、大小、形状、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探讨其MRI特征,并测量病变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的ADC值。结果 18例EHE均为多发病灶,其中结节型10例,融合型8例。病变于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16例T2WI呈"靶征"(边缘稍高信号伴中央更高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DWI均呈高信号,病灶ADC值为(1.58±0.25)×10-3 mm2/s,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ADC值[(1.34±0.12)×10-3 mm2/s,t=4.014,P=0.001]。增强扫描10例结节型中7例呈环形渐进性向心强化,其中3例见"双环征",3例呈持续环形强化;8例融合型中,7例呈云絮状渐进性强化,1例呈环形渐进性向心强化。16例病灶内见血管穿行,13例血管止于病灶边缘或病灶内,15例伴肝包膜回缩。结论 肝脏EHE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8.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CT评价颈动脉斑块分布、形态、狭窄程度和风险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斑块患者362例,所有病例行颅外全程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应用横断面原始图像寻找斑块,根据病变的特点行2D、3D后处理,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形态、狭窄程度、钙化、不规则及溃疡等规律,狭窄程度的判断采用NASCET标准。将CT检查结果分别与彩超和DSA对照。结果362例中,共发现838处斑块,其中,颈总动脉起始部斑块91处,颈总动脉162处,颈动脉分叉部402处,颈内动脉105处,颈外动脉78处。其中,轻度狭窄253处,中度狭窄407处,重度狭窄146处,闭塞32处。838处斑块中,管壁局限增厚213处,半月状增厚399处,环状增厚149处,闭塞32处,斑块密度与管壁密度相仿797处,低密度41处。斑块表面不规则34处,斑块溃疡36处。斑块不规则和溃疡患者中,TIA37例,脑梗死32例,腔隙性脑梗死43例。结论颈动脉MSCTA不仅可充分显示斑块分布、形态和狭窄程度,还可以显示纤维帽的相对完整性,显示血管斑块的钙化,并可初步显示斑块内脂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9.
刘锴  陈财忠  温喜喜  王剑  曾蒙苏 《放射学实践》2019,34(11):1182-1185
【摘要】目的:应用压缩感知联合并行成像(uCS)技术进行肝脏增强磁共振多动脉期成像,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临床诊断肝脏占位的病例80例,所选病例分为压缩感知联合并行成像(uCS)扫描组和常规并行成像(PI)扫描组,每组患者各40例进行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对uCS组扫描所得多组动脉期图像成像效果和图像质量对比PI组做综合评价,根据连续多组动脉期图像绘制病灶及肝脏强化曲线。结果:uCS组显示连续8组动脉期图像,所示动脉晚期精确率优于PI组(100% vs 88%)。uCS组呼吸伪影评分显著高于PI组(3.50±0.51 vs 2.97±0.73,P<0.01)。uCS肝脏边缘清晰度优于PI组(3.25±0.63 vs 2.95±0.71,P<0.05)。uCS组病灶对比度低于PI组(2.65±0.53 vs 3.30±0.65,P<0.01)。uCS组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与P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8±0.73 vs 3.10±0.74,P>0.05),uCS组多期图像可描述病灶动脉期连续强化过程。结论:uCS技术应用于肝脏增强磁共振成像可提高时间分辨力,减少动脉期伪影,获取更多病灶血供信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体外实验评价热损伤对肝细胞肝癌(HCC)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及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等特性的影响,探索热消融与HCC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体外加热构建McA-RH7777 HCC细胞热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热损伤对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Transwell实验研究热损伤对HCC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热损伤对HCC细胞侵袭及EMT相关分子标志物VEGF、MMP-9、Nm23、E-cadherin、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cA-RH7777 HCC细胞热处理条件为43.5C水浴30 min.热处理后2~5 d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处理48 h及72 h后处于G1期细胞比例降低,S+G2期细胞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热处理后24 h后HCC细胞侵袭能力差异不明显,而热处理72 h后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加(22.3±2.46对14.2±1.82,P<0.001).RT-PCR和蛋白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热处理72 h后HCC细胞VEGF、MMP-9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增加,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致死量热损伤诱导McA-RH7777 HCC细胞发生EMT并增加其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表现出更高的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