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可对组织硬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常用于全身多器官病变的无创评估,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结果更加客观。目前,超声弹性成像可用于区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其对唾液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与技术,以及在唾液腺非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腮腺淋巴腺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腮腺淋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预后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发病年龄10~75岁,中位年龄50.5岁,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53.3%)。病程长短不一,最长达20余年,最短仅11 d;肿瘤好发于腮腺下极,直径均小于3 cm,无疼痛及面瘫症状,其中1例为多发肿瘤灶。14例为原发, 1例为外院腮腺肿瘤术后第二原发;皮脂型4例(1例癌变),非皮脂型1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100、SMA、Vim、Des、Calp、Kp-1表达阴性,CK-p、CK8、CKH、CK19、EMA、P63表达阳性。13例患者均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区域切除术,2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叶切除术。截止2019年6月,术后随访14例患者中,13例为良性肿瘤,1例为低度恶性肿瘤,均生存,无复发,面神经功能正常。随访最长时间159个月,最短49个月,中位时间111.5个月。结论:腮腺淋巴腺瘤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良性肿瘤,病程长短不一,好发于腮腺下极,可呈多灶性,癌变少见,单纯手术切除预后佳。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方法 1-4、7号膜片分别为BIOPLAST 5、4、3、2、1 mm的软质膜片,5号膜片为ERKOLOC-PRO 2 mm的软硬结合膜片,6号膜片为DURAN 2 mm的硬质膜片。冲击压头从不同高度冲击膜片,利用高速摄像采集系统,拍摄冲击压头下落、压入膜片以及回弹的过程,将图像传输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冲击压头的入射速度、入射深度及回弹高度。计算膜片碰撞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和吸收能量比,反映不同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 冲击压头下落高度越高,碰撞过程中护齿膜片的能量吸收比越大。软质护齿膜片中,1、2、3、4、7号膜片平均吸收能量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7号1 mm膜片碰撞过程中平均吸收能量比最大,为(77.98±2.19)%。对于2 mm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4、5、6号膜片平均吸收能量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软质膜片和软硬结合膜片的能量吸收比较大,硬质膜片最小。结论 3 mm护齿膜片的吸收能量性能不亚于4、5 mm膜片,其性能足够支持其用于制作运动护齿,且具有轻薄舒适的优势。软质和软硬结合膜片相比于硬质膜片,更适合用于制作运动护齿。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LASP1 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周期的影响,并对3种抗肿瘤药物顺铂、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的相关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利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分析LASP1与头颈部肿瘤生存率、预后的关系。RT-PCR 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LASP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的mRNA和蛋白表达。慢病毒构建LASP1沉默的HN30稳转细胞株,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建立裸鼠口腔鳞癌肺部转移瘤。CCK-8法分析3种药物顺铂、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在细胞中的IC50变化。采用SPSS 1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P1与头颈部肿瘤生存率、预后密切相关。LASP1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系HN30增殖、克隆形成、转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周期G2/M期过渡。沉默LASP1后,裸鼠肺部转移瘤显著减少,多西他赛IC50显著下调,而顺铂和阿帕替尼IC50无显著变化。结论:LASP1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平板克隆、转移和侵袭,细胞周期G2/M期过渡,促进裸鼠体内肺转移瘤形成和多西他赛耐药。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观察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其病因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 年6 月—2017 年6月我院诊治的15 例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4例(26.67%),女11例(73.33%);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39.33岁;3例(20%)复发2次,其余12例(80%)复发1次,平均复发间期是16.3 a。所有患者均采用肿物及下颌下腺切除术(除2例前次手术已切除下颌下腺者外),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结节生长且大多包膜不完整。随访1~13 a,中位随访时间6 a,仅1例(6.67%)患者可疑复发,因其年龄较大,无手术意愿而未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尚不多见,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原发性多形性腺瘤类似,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8.
《口腔医学》2018,(2):166-171
目的比较母亲不同社会人口学背景、自身口腔健康习惯、喂养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对一月龄婴儿罹患龋病的风险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口腔临床检查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一月龄婴儿及其母亲的情况,并同时收集母亲和婴幼儿的口腔内菌斑样本以检测母亲和婴儿患龋风险的水平。结果共165对母子/女参与本次调查。有10.3%的婴儿和41.9%的母亲口腔患龋风险水平为高危。母亲DMFS最大值为26,最小值为0,均值为2.7±3.9;母亲的VPI和BOP均值分别为0.42±0.19、0.14±0.1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婴儿龋病高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低体重儿(OR=6.5,95%CI=1.5-29.3),每天使用奶瓶次数在5次及以上(OR=5.1,95%CI=1.3-19.5)和母亲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在25%以上(OR=4.7,95%CI=1.3-16.8),其余社会人口学背景、母亲自身口腔健康行为和状况及母亲对婴儿的喂养情况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上海市黄浦区有部分婴儿在一个月时即处在龋病风险高危水平。出生时是否低体重、每天使用奶瓶次数及母亲口腔牙龈状况与婴儿一个月龋病风险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随机使用活动或固定矫治装置对25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间隙的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SPSS 2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5例患者中,乳牙列期为2例,替牙列期为23例。使用活动矫治装置有13例,使用局部固定式矫治装置有12例。18例成功,3例有效,4例失败。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活动间隙扩大矫正器和局部固定式间隙扩大矫正器的成功率进行比较,活动组和固定组成功例数各为9例,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68)。间隙恢复最快3个月,最慢11个月。结论: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恢复丧失的牙间隙,效果良好,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经济的儿童早期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寻找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ectodermal dysplasia, ED)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并进行功能验证。方法 收集8例ED患者血液样本并进行基因组抽提,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对患者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质检合格后,从中筛选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利用软件对筛选的基因突变致病性进行预测,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及双荧光素酶实验对基因突变致病性进行功能验证。结果 所有样本全外显子测序有效率(effective rate)均为97.5%以上,错误率(error rate)均小于0.03%,Q20所占比例大于97.0%,目标区域的平均测序深度均为90×以上,提示测序数据质量良好。经筛选后,共发现3个可能致病的EDA基因点突变:c.959A>G,c.1073A>G,c.1001G>A,数据库比对显示其均为罕见变异,软件预测均为致病性突变。免疫荧光实验发现3个EDA突变可导致p65蛋白核移位减少,双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表明3个EDA突变可导致NF-κB通路活性降低。结论 本研究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在 ED患者基因组中发现了EDA突变,并对突变致病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为进一步理解E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