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14年7月549例头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统计分析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采用SPSS 1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69岁患者头颈部多间隙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最高,为18.8%;与20~59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糖尿病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组的2.404倍(P=0.008)。结论 高龄和糖尿病是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建议在头颈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治过程中,高度关注高龄(60岁以上)和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儿童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区缺损游离皮瓣修复重建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9—2011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以及游离皮瓣修复、年龄≤14岁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17例为ASA Ⅰ级,4例为ASA Ⅱ级。中位手术时间48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0 mL。6例患者接受气管切开。发生内科并发症7例,包括肺部感染4例,腹泻3例;外科并发症4例,包括皮瓣下血肿1例,创面裂开2例,腺瘘1例。气管切开术与内科并发症发生直接相关(P=0.035),与总体并发症(P=0.064)发生具有潜在关联。结论: 游离皮瓣对于儿童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区缺损修复具有极高价值,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主要负面因素,气管切开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关系较大,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汉族人群颌骨关键特征点数据,计算并分析上、下颌骨间各特征点的内在联系,为跨中线颌骨缺损的个体化重建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1例华东地区正常成年人颌骨CT数据(Dicom格式),其中男43例、女68例,平均年龄24.3岁。应用手术规划系统(Proplan CMF 3.0)进行上、下颌骨分割,同时标记并收集16个颌骨特征点空间坐标(上颌骨9个、下颌骨7个)。借助MATLAB数学软件,对颌骨特征点坐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研究特征点坐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男女颌骨外形数据进行t 检验,分析性别差异。结果: 不同性别的颌骨特征点的线性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b1ab2(男性136.06°,女性132.18°,P<0.05)外,角度变量间无显著性别差异。基于矢量相似度匹配模型完成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并将该算法用于1例下颌骨跨中线缺损患者的术前设计。结论: 机器学习的颌骨特征点还原法可在复杂颌骨重建过程中提供精确的个体化方案,解决跨中线大范围颌骨缺损病例重建仅凭经验、无参照可依的临床难题。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利用残余腓骨增加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患者垂直骨高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例下颌骨缺损血管化腓骨重建后拟行种植牙修复的患者,利用腿部残余腓骨段进行垂直骨增量,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并最终完成牙列修复,对术后骨吸收情况和种植体稳定性、存留率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近中骨块和远中骨块的吸收量分别为(0.94±0.18)mm和(0.89±0.15)mm;术后12个月,吸收量分别为(1.16±0.21)mm和(1.07±0.17)mm。种植体植入6个月和12个月后,ISQ值分别为(67.25±6.43)和(71.08±4.89);边缘骨吸收量在植入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为(0.65±0.12)mm和(0.76±0.18)mm。术后1年种植体存留率为87.1%。结论: 非血管化腓骨具有可靠的抗吸收能力,在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垂直骨高度不足的情况下,可为种植体植入提供充足骨量,并维持长期稳定性和存留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PEGS/β-TCP复合膜诱导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 将PEGS/β-TCP复合膜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共培养,观察rBMSCs细胞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建立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将PEGS/β-TCP复合膜植入缺损特定区域,通过Micro-CT观察骨缺损区域新骨形成情况;再通过脱钙组织H-E染色,观察炎性浸润程度和新骨形成的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BMSCs可良好黏附和广泛分布于PEGS/β-TCP复合膜上。rBMSCs接种1、4和7 d后进行的ds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从第1天到第7天,细胞DNA含量逐渐增加;培养7 d后,实验组细胞D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对接种于PEGS/β-TCP复合膜上的rBMSCs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其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浓度显著增高。ALP活性半定量检测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ALP活性增加更为显著(P<0.01)。成骨诱导21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茜素红矿化染色结果与ALP染色结果一致。动物模型Micro-CT检测及组织H-E染色均显示,实验组各检测时间点的新骨形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组炎症反应均轻微可控。结论 PEGS/β-TCP复合膜具有理想的细胞相容性和骨引导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舍格伦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伴发唾液腺肿物误诊病例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45例接受腮腺下颌下腺肿物切除术并最终病理诊断为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与唾液腺肿瘤性疾病进行对比分析。采用 Microsoft Excel构建数据库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均为女性,24.4%的患者累及双侧唾液腺,少数患者有口干(11.1%)、眼干(4.4%)、易疲劳(6.7%)、关节疼痛(22.2%)等临床症状,近半数患者肿物质地中等(55.6%),活动度小(53.3%)。35例患者接受CT检查,13例(37.1%)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15例接受B超检查,13例接受MRI检查,分别有8例(53.3%)和10例(76.9%)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 以唾液腺肿物为主诉就诊的中年女性,特别是肿物累及双侧的患者,需密切排除SS后再进行手术治疗。B超及MRI可作为CT以外的附加临床常规检查,用于唾液腺肿物的初期诊断。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和安氏Ⅰ、 Ⅱ1、Ⅱ2、Ⅲ类之间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骨性结构的差异。方法 对123例不同安氏分类错畸形患者拍摄锥形束CT(CBCT),使用Mimics19.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矢状面上对颞下颌关节的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关节窝宽度、关节窝深度、髁突高度、髁突水平角、髁突半径、髁突前后径以及髁突长轴径进行测量分析,对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采用Pullinger法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安氏Ⅰ类、Ⅱ1类、Ⅱ2类及Ⅲ类患者中,男性双侧髁突相关骨性结构均显著大于女性,Ⅱ1 类患者髁突长轴径、前后径相对其他类型较小,Ⅲ类骨性患者的关节窝具有宽和浅的特征。安氏Ⅰ类、Ⅱ1类及Ⅲ类患者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主要为前位或居中,而Ⅱ2类主要为居中或后移位。不同安氏分类法的左右侧髁突相关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安氏分类法中,错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在髁突形态与结构、关节间隙、关节窝形态及髁突位置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探讨CAFs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口腔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CAFs诱导口腔鳞癌细胞迁移的能力;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CAFs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价 CAFs对肿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口腔鳞癌来源的 CAFs。CAFs能促进口腔鳞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克隆形成等生物学行为。结论 CAFs能显著影响口腔鳞癌的增殖和迁移,表明其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