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75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1篇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大好机遇.虽然有一些怀疑中医药科学性和中西医结合可能性甚至全盘否定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声音,然而,炎黄子孙五千年繁衍昌盛的历史事实和民心所向赋予了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医学以顽强的生命力,我国党和政府对此一贯支持的明朗态度也给予它涅磐创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2.
非龋性颈部缺损(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NCCL)是常见的唇颊侧釉牙骨质交界处牙体硬组织在某些非龋性因素长期作用下的逐渐丧失。早期的研究曾提出过度水平向刷牙是主要的病原因素。但更多的研究认为NCCL的产生是多因素的。内部碎裂和涉及的咬合力可能是存在的另一个病因,其产生的颈部应力疲劳使颈部表面易于酸蚀和磨耗。本文回顾了有关NCCL的病因学,非正常咬合对于NCCL影响,相关的力学研究方法及NCCL治疗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63.
疑病症是由于患者对正常机体波动的错误认知而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以致担心或深信自己将患或已患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性疾病,因而反复就医,医生诊断及多种科学检查均不能消除其恐惧的一种心理病理观念。患者除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外,由于反复就诊占用了过多的医疗资源。业已发现多种口腔黏膜病与疑病症存在一定联系,加强对疑病症患者的重视,不仅可以改善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4.
体外培养人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因正畸拔除的第一前磨牙,用酶消化法分离能够形成克隆且具有高增殖力的细胞,细胞以低密度接种传代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取第4代细胞,用含有20%胎牛血清、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培养液诱导3周,茜素红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矿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牙本质涎蛋白(DSP)表达,改良Kap low氏法检测诱导前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结果诱导前细胞表达Stro-1、Cbfa-1、和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呈弱表达,不表达DSP;诱导后细胞表达DSP,碱性磷酸酶呈强表达,并可见钙结节形成。结论分离所得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表面标志,并在诱导后表达DSP而具备牙髓干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牙列重度磨耗和磨牙症患者的咀嚼肌肌电图(EMG)特征。方法以无夜磨牙的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牙列重度磨耗组,n=19)、夜磨牙患者(夜磨牙组,n=30)和无上述症状和体征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n=30)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三组对象在下颌姿势位(MPP)和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牙位时,颞肌前束(TA)、咬肌(MM)和二腹肌前腹(DA)的肌电图(EMG),对各组的峰值电位(Amp)和咀嚼肌不对称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PP时,夜磨牙组患者左侧TA和DA的Am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牙列重度磨耗组各咀嚼肌的Amp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夜磨牙组左侧TA的Amp显著高于牙列重度磨耗组(P<0.05)。ICP最大紧咬牙位时,夜磨牙组各咀嚼肌的Amp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牙列重度磨耗组的双侧MM和TA的Amp显著低于夜磨牙组和对照组(P<0.05)。咀嚼肌总体不对称指数,夜磨牙组与对照组和牙列重度磨耗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夜磨牙症患者TA存在肌功能亢进;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收缩力减低。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内口腔链球菌菌群及其菌种组成的多样性.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45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分为无龋(dmfs=0)、中龋(dmfs=4~6)和高龋(dmfs>8)(n=15).分别提取细菌总DNA,进行链球菌属rnp B特征序列的PCR扩增及DGGE分析,克隆、测序并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无龋儿童菌斑中口腔链球菌菌群的基因型分布均显著高于中龋和高龋儿童(P<0.05);变异链球菌群是高龋组中的优势菌群.结论 PCR-DGGE技术结合rnp B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可较灵敏、直观地反映牙菌斑中链球菌属各菌群及其菌种的组成情况.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自制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及对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方法 选取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采用琼脂覆盖试验, 根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和计算的培养不同时间点L-929细胞的平均褪色指数和溶解指数,评价样品的细胞毒性分级情况.以最大剂量法,于白色豚鼠背部对称部位分别进行注射诱导和敷贴激发致敏,观察激发后48 h内皮肤红斑和水肿反应程度.SD大鼠用20%样品水溶液连续灌胃7 d,观察临床症状并计算食物利用率.结果 L-929细胞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培养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毒性分级为1(阴性对照为0).致敏试验显示,48 h内白色豚鼠背部皮肤无明显红斑和水肿反应.SD大鼠经样品灌胃7 d后,无毒性反应表现;与等量蒸馏水灌胃的对照组比较,体质量和食物利用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无潜在细胞毒性及致敏作用,是一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牙周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建立牙周袋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分布的基线信息,探讨其分布与牙周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运用古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菌斑标本,PCR产物连接TA载体,挑选多个克隆测序.其结果使用数据库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随机采集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标本,按照牙周袋深度分组(A、B、C、D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菌斑中古细菌的检出率.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扩增产物为古细菌.临床标本中牙周袋较深组(C组和D组)的古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浅牙周袋组(A组和B组).结论 古细菌的检出率随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提示古细菌可能参与牙周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用唾液取代龈下菌斑采集牙周致病菌样本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各36例,应用16S rRNA PCR技术分别检测患者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 和福赛斯坦纳菌(T.f).以21名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A.a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1.67%和50%,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g在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50%,在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91.67%,与对照组的30% 和51.74%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T.f在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和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91.67%、91.67%和85.71%;在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5%、66.67%和71.43%;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是龈下菌斑样本的集合,可以取代龈下菌斑用于采集细菌样本检测牙周病原菌.  相似文献   
70.
目的:牙乳头细胞是牙髓细胞、牙本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讨以猪牙乳头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11在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以第1代猪牙乳头细胞为种子细胞与β-磷酸三钙为支架材料复合后接种在裸鼠皮下。移植在裸鼠皮下的β-磷酸三钙支架与牙乳头细胞复合物为实验组,同期移植牙胚作为阳性对照组,同期植入的空白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作阴性对照组。每组3个样本,在同一裸鼠皮下植入。8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及Goldner'三色法染色)、牙本质涎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检测。 结果:①移植物组织学切片显示在支架材料孔隙内形成了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结构,由牙本质基质样物质、前期牙本质样物质及牙髓样组织组成。在牙本质样物质内部可见少量牙本质小管,牙髓样组织外层细胞较为密集且单层排列,表现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的特征。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邻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周围的前期牙本质内牙本质涎蛋白呈阳性表达。③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局部可见牙本质小管样结构。 结论:以猪牙乳头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材料,成功构建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