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研究体内、体外人骨保护素(hOPG)基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功能和种植体周围成骨的影响。方法:构建含hOPG的重组腺病毒,蛋白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OPG蛋白功能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形态差别,茜素红S染色鉴定转染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建立大鼠股骨干骺端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植入动物模型。植入种植体前,实验组于植入体窝注入10μL的病毒悬浮液;对照组注入10μL的PBS。4周后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定量分析。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PG在蛋白水平高表达;茜素红S染色转染组和未转染组都出现了较多散在的致密圆形矿化结节,萃取染色后分光光度检测两者无明显差异;体内实验显示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成骨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pDC316-hOPG-EGFP成功转染大鼠BMSCs,转染hOPG基因的BMSCs能持续稳定的高表达hOPG。转染不影响BMSCs的成骨活性。种植体周围注射hOPG具有促进种植体周围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究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修复方式对后牙区单个种植义齿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医生和患者对不同固位方式的满意度评价。方法 选择后牙区单颗种植义齿共86颗,分为粘接固位组(n1=50)和螺丝固位组(n2=36),种植体上部结构的平均负载时间为(54.95±28.71)个月,对两组的PD、mPLI、mSBI、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生情况等进行测量,并开展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 粘接固位组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者分别占8.0%和28.0%,螺丝固位组为2.8%和30.5%,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D、mPLI和m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患者对粘接固位组的美观度评价较高,医生对螺丝固位组的易清洁度评价较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对后牙区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不显著。满意度调查提示,患者更倾向于选择粘接固位,而医生更倾向于选择螺丝固位。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不同充填材料修复上颌前磨牙(54︱45)楔状缺损对患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54︱45楔状缺损患者共16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离子(GI)、树脂改性玻璃离子(RMGI)、聚酸改性复合树脂/复合体(PMCR)和光固化复合树脂(CR)分别对同一患者的不同患牙的楔状缺损进行修复并分组。于修复前和修复后1周、1个月和6个月检测各组患牙牙周相关生化指标,包括龈沟液量及龈沟液内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修复前比较,修复后各组楔状缺损患牙龈沟液量明显增加,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修复前和修复后1周,各项牙周生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个月和6个月,GI组各项牙周生化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PMCR组各项牙周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四种充填材料修复54︱45楔状缺损均可导致牙周组织损伤,其中玻璃离子修复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