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495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idiopathic mesenteric phlebosclerosis,IMP)临床少见,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本文报告1例IMP并发结肠自发性穿孔破裂的临床表现,内镜、CT及病理特征,并结合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医师对IMP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索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分系统,并初步评价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5—2017年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67例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下深部浸润(距黏膜肌层≥200 μm)的表浅食管鳞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选取P<0.1的自变量建立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并对自变量赋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的临界值对267例病例进行风险分组,淋巴结转移率行多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 267例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者中,71例(26.59%)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P=0.015,OR=2.802,95%CI:1.225~6.409)、血管侵犯(P=0.043,OR=3.450,95%CI:1.040~11.445)、淋巴管侵犯(P<0.001,OR=36.985,95%CI:13.699~99.856)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黏膜肌层增生异常不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81,OR=2.005,95%CI:0.918~4.380),但P<0.1。根据上述4个因素建立评分系统,黏膜肌层增生异常赋1分、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赋1分、血管侵犯赋2分、淋巴管侵犯赋5分,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点为评分>2分,将267例病例分为低危组(评分0~1分,n=143)、中危组(评分2~5分,n=79)和高危组(评分6~9分,n=45),3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12,P<0.001),且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组淋巴结转移率具有线性上升趋势(χ2=109.298,P<0.001)。 结论 中度和低度分化、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为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3个因素结合黏膜肌层增生异常构建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个体化指导临床决策,对术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灵敏、快速、准确的人血浆中法罗培南浓度的HPLC-MS/MS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测定健康受试者静脉注射法罗培南注射液后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研究中。方法:血浆经乙腈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HPLC-MS/MS法测定。10例健康受试者连续6天、每天2次(q12h),进行注射用法罗培南钠的单、多次静脉输注(每次剂量400 mg)给药,分别于给药前和输注开始后0.33、0.67、1、1.17、1.5、2、2.5、3、4、5、6、8、9、12 h 采集血浆样本进行分析,测定法罗培南血药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血浆中法罗培南的线性范围为0.05000~50.00 μg·mL-1,最低定量限为0.05000 μg·mL-1。健康受试者的单、多次(q12h)静脉输注400 mg法罗培南后Cmax分别为(34.12±3.21) μg·mL-1和(33.44±5.67) μg·mL-1,AUC0-∞分别为(53.15±6.57) μg·h·mL-1和(49.55±7.84) μg·h·mL-1。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简便,可用于人静脉输注法罗培南注射液后血浆药物浓度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入院手术的诊断为胫骨后Pilon骨折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人,女性10人;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9.89岁;受伤机制:行走跌倒14例,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 1例;所有患者行CT检查,根据CT检查分型后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价踝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同时采用AOFAS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79月)随访,根据Bru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估术后踝关节面复位质量:13例优,6例可。术后一年AOFAS评分平均为85.95分,VAS评分平均为1.11分。 结论:胫骨后Pilon骨折根据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多样,结合CT及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为了确定硫酸核糖霉素分子式中硫酸的数目,并选择适合的方法控制其硫酸盐的含量。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对硫酸核糖霉素的硫酸盐(SO4)含量进行测定,并开发出了同样适用的离子色谱电导法(HPIC-CD)进行结果比对。同时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硫酸核糖霉素的酸碱度。结果:HPLC-ELSD法,硫酸盐(SO4)在15~25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6 μg和0.25 μg,回收率为101.1%;HPIC-CD法,硫酸盐(SO4)在20~18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7 ng和0.50 ng,回收率为99.8%。结论:两种硫酸盐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分子式中硫酸的数目约为1.5,进一步发现,硫酸盐含量和溶液pH值呈显著负相关,并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酸碱度检查可以控制硫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影响异烟肼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对2013年9月~2017年12月的97例异烟肼血药浓度监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异烟肼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该药血药浓度与体表面积和白蛋白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密切关注具有危险因素患者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47.
48.
49.
目的 探究尿液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耐药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6年1-12月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308株,通过药敏试验筛选产ESBLs及磷霉素耐药菌株;PCR扩增ESBLs基因及磷霉素相关耐药基因;采用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采用接合试验验证耐药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308株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菌株168株(54.54%);产ESBLs菌株中检出磷霉素耐药菌株18株(10.71%)。其中,ESBLs耐药基因携带率为blaSHV 88.9%(16/18)、blaCTX-M 77.8%(14/18)、blaTEM-208,5.6%(1/18);blaTEM-1b 61.1%(11/18);fosA3基因的携带率为83.3%(15株)。 MLST分型主要为ST131(27.78%),接合试验表明,fosA3阳性菌株的耐药性均具有可转移性。结论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fosA3基因是这些菌株磷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该基因位于可接合的质粒上,易于水平传播,需要高度重视。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 磷霉素; 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50.
正患儿男,8个月,入院前2个月感冒。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扩大,左右径4.0 cm,上下径3.2 cm;于心脏左侧(肺动脉左前)见一大小为4.7 cm×3.7 cm囊性结构(图1),该囊腔与左房血流相通,交通口径约0.8 cm,可见双向血流进出该囊腔及左房之间(图);收缩期左房侧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