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6篇 |
免费 | 200篇 |
国内免费 | 2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299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368篇 |
内科学 | 416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199篇 |
特种医学 | 8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79篇 |
综合类 | 348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21篇 |
眼科学 | 47篇 |
药学 | 306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16篇 |
肿瘤学 | 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90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29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揭示老龄人群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现状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一汽集团50岁以上男性为研究对象,另设2组年龄对照,均行直肠指诊、经腹前列腺超声检查、放免技术测定血清睾酮与皮质醇含量.结果(1)50岁以上人群中BPH发现率,直肠指诊诊断率为60.05%,经腹超声诊断率为69.57%,并且随增龄明显增高;(2)血清睾酮含量随增龄下降,二者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45,P<0.0001);(3)前列腺体积与血清睾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24,P<0.001).结论在50岁以上人群中BPH的发现率超过60%,并发现BPH的发病可能与血清睾酮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FcεRI和CD63的表达。方法:收集AR患者和健康人(healthy controls,HCs)的外周血,用蒿草花粉和尘螨过敏原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FcεRI和CD63的表达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AR患者[0.92%(0.70%~1.64%)]相比于HCs[0.71%(0.43%~0.97%)]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上调(Z=-2.050,P=0.041);AR患者[6.19%(3.05%,8.19%);1 462(1 164,1 720)]FcεRI+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比HCs[3.16%(1.55%,4.53%);808(524,1308)]增加(Z=-2.102,P=0.036);AR患者[2 031 (1 725,3 338)]CD63+嗜酸性粒细胞的MFI比HCs[1 491(1 297,1 613)]升高36%(Z=-3.192,P=0.002)。0.1 μg/mL蒿草过敏原粗提液[2 618(2 131,3 315)]和1.0 μg/mL蒿草过敏原粗提液[3 108(2 317,3 792)]能诱导AR患者CD63+嗜酸性粒细胞的MFI上调(Z=-2.667,P=0.008;Z=-2.845,P=0.004)。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FcεRI和CD63参与AR发病。过敏原特异性嗜酸性粒细胞激发试验检测CD63的表达,可能成为AR诊断的补充实验。 相似文献
33.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在药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其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医院的改革正逐步深入,从扩外延到抓内涵,从提高医技质量到改善服务水平,从整合科室结构到转变管理理念,一切紧紧围绕着市场对医疗水平的高质量需求而展开。药剂科作为医院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科室,其改革不但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医院改革的成败及医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5.
36.
以P(St-Am·MG)对染料活性艳红(X-3B)溶液进行絮凝试验,考察了高聚物剂量及外加盐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与无疏水基团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MG的絮凝能力进行了比较。发现絮凝体系无外加盐时,高聚物与染料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静电力;有外加盐时,高聚物的电荷受到屏蔽,高分子链卷曲,PAm·MG的絮凝效果受到较大影响。而P(St-Am·MG)与X-3B之间存在疏水相互作用,受影响较小,此时P(St-Am·MG)的絮凝性能优于PAm·MG。用平衡渗析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时甲醇和脲存在下P(St-Am·MG)与X-3B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证明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7.
NO,iNOS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造成的炎症反应,可刺激诱导型NO合酶(inducible NO synthase,iNOS)产生大量的NO,对胃癌的启动和发展起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氧化氮(NO)研究跨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许多调节功能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被逐渐认识,特别是NO在致癌和致突变过程中表现的双重性,更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1,2].本文就NO、iNOS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宋丹君;李品;冷嘉鹏;庞立健;臧凝子;吕晓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10):3193-3200
在过去的几十年,大量化学分析研究已经鉴定出烟草烟雾中众多化合物,且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烟草烟雾中已发现化合物达9582种,其中包含尼古丁、烟草烟雾特异性亚硝胺、苯并[α]芘等物质,以及可替宁、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醇等经体内代谢转化而成的产物,能够靶向心、肺等器官,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以及肺癌、食道癌等多种类型的癌症。中医对“毒性”的认识起源于《内经》,认为“毒邪”既可以作为外来致病因素,也可致五脏失和酿生痰瘀等病理产物蕴积成内毒。现代医学对烟草烟雾有毒物质及其代谢产物致病认识与中医“外毒”“内毒”的认识颇相一致,因此笔者从烟草烟雾有害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出发,拟深入探析其主要成分及致病机制,明确烟毒“内毒”“外毒”病因特点及病机转化特征,从而为中医探析“烟毒”致病现代化研究及烟草烟雾致病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40.
Dong Wang Lichun An Jiangke Tian Tengfei Yu Xia Xie Yuejuan Gao Yanfen Zang Yanyan Tao Yanqing Liu Ying J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8,36(9):1627-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