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29篇 |
免费 | 2049篇 |
国内免费 | 17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1篇 |
儿科学 | 213篇 |
妇产科学 | 88篇 |
基础医学 | 1940篇 |
口腔科学 | 429篇 |
临床医学 | 2308篇 |
内科学 | 2674篇 |
皮肤病学 | 192篇 |
神经病学 | 842篇 |
特种医学 | 8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191篇 |
综合类 | 5265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1833篇 |
眼科学 | 343篇 |
药学 | 2580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425篇 |
肿瘤学 | 16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58篇 |
2022年 | 628篇 |
2021年 | 813篇 |
2020年 | 728篇 |
2019年 | 599篇 |
2018年 | 600篇 |
2017年 | 617篇 |
2016年 | 563篇 |
2015年 | 799篇 |
2014年 | 1053篇 |
2013年 | 1116篇 |
2012年 | 1434篇 |
2011年 | 1421篇 |
2010年 | 1200篇 |
2009年 | 1044篇 |
2008年 | 1097篇 |
2007年 | 1228篇 |
2006年 | 1174篇 |
2005年 | 911篇 |
2004年 | 1259篇 |
2003年 | 1593篇 |
2002年 | 1486篇 |
2001年 | 1229篇 |
2000年 | 695篇 |
1999年 | 341篇 |
1998年 | 176篇 |
1997年 | 181篇 |
1996年 | 111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 32例 ,冠状动脉正常者 2 8例。分析比较两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12导联心电图QTc离散度变化及ST段变化。结果 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冠心病组QTc离散度分别为 :(4 2± 11)ms;(6 5± 12 )ms ;(6 0± 15 )ms;(4 8± 11)ms。运动后各时间点QTc离散度比运动前明显升高(P <0 0 1) ;冠状动脉正常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QTc离散度分别为 (36± 13)ms ;(39± 11)ms;(4 0± 12 )ms ;(38± 14)ms。运动后各时相QTc离散度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运动后冠心病组QTc离散度比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1)。以运动后即刻QTc离散度≥ 5 0ms为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84 6 %,特异性为 80 2 %,预测准确性为 87 5 %。高于运动后ST段阳性标准的改变 (P <0 0 5 )。结论运动高峰时QTc离散度增加有助于观察心肌缺血程度 ,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2.
循环胸内灌洗并低负压吸引治疗食管癌吻合口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采用胸内置管并低负压吸引的方法治疗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漏。方法 将采取不同手术术式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 37例病人 ,根据吻合口瘘的位置及大小采用胸腔置双管的方法进行循环胸腔灌洗 ,低负压引流 ,记录冲洗后体温下降的时间、胸内冲洗物细菌培养转阴率。结果 与同期行常规引流病人 2 2例 ,经胸腔冲洗后患者体温下降、胸腔冲洗物细菌转阴率的比较 ,本组在置管后 4 8h体温明显下降 ,平均细菌转阴率是常规组的两倍。结论 胸腔灌洗法治疗由食管癌引起的脓胸较常规治疗方法在缓解病人症状、改善吻合口瘘的内环境、促使局部细菌转阴、缩短病人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阑尾术中的效果。方法 分成 2组 ,分别使用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记录麻醉平面出现时间 (min) ,麻醉阻滞完善时间 (min) ,首剂局麻药总量 ,有无牵拉反应。监测麻醉前 ,麻醉后 5min ,10min ,2 0min时的SBP ,DBP ,HR ,SpO2 ,并观察用药后有无寒战发生。结果 观察组麻醉平面出现时间快 (P <0 .0 1) ,麻醉开始至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短 (P <0 .0 1) ,观察组有牵拉反应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首剂麻药总量 ,碳酸利多卡因少于盐酸利多卡因 (P <0 .0 5 ) ;两组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观察组发生寒战者少于对照组。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比盐酸利多卡因更适合像阑尾切除这种历时短的手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治疗战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单侧或双侧入路采用椎间盘镜技术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术中用C型臂X线机定位、导引、准确安装 16mm工作通道 ,在影像监视系统辅助下 ,按常规开窗法完成髓核摘除和神经根减压术。结果 手术共 12例 ,随访 4~ 2 0个月 ,按照Nakai标准评定 :优 11例 ,良1例。结论 该术式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 ,不干扰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 ,术后恢复快 ,适合应用于战士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应注意准确定位 ,以摘除压迫神经组织的突出物为主 ,避免盲目扩大减压和过度摘除正常髓核组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狗冲击伤复合破片伤后脂质过氧化情况.方法将21只四川地区成年健康杂种狗分成3组,每组7只,分别行破片、冲击波及冲击波复合破片致伤,测定各组伤前及伤后各时相点血中性粒细胞自由基释放量与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同时观察各组动物肺损伤的情况.结果 3组伤后中性粒细胞自由基释放量与血过氧化脂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复合伤组最为明显,这与复合伤组动物伤情最严重是一致的.结论脂质过氧化在破片伤、冲击伤及两者复合伤后的继发性损伤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并可反映伤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6.
头低位卧床及饮用含电解银离子水对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头低位卧床以及电解银离子 (航天饮用水消毒剂之一 )对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方法1) 5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 2 1d的头低位 - 6°卧床实验 ,收集卧床前后的粪便 ,测双歧杆菌数量。 2 ) 4组小鼠分别饮用不含银纯净水、银含量为 0 .2 0、0 .40、0 .60mg/L的饮水 1月 ,测肠粪中双歧杆菌的数量。3 ) 7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连续饮用含银量 0 .2 0mg/L的饮水 16d ,取实验前、饮水第 3、10、16天的粪便 ,测双歧杆菌数量。结果 1 )卧床后被试者粪中双歧杆菌的数量 (lgn/g)较卧床前呈显著性减少 (P <0 .0 1)。 2 )小鼠肠粪混合样中的双歧杆菌数 (lgn/g)与饮水中的银离子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r =- 0 .992 ,P <0 .0 1)。 3 )被试者饮用含银离子水后粪中双歧杆菌的含量较饮用前呈显著性减少 (P <0 .0 5 )。结论头低位卧床及饮用含电解银离子水均能导致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体眼压、视野、近视力的影响 ,及中药对抗模拟失重的效果。方法 1 0名被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药组 ,用头低位 - 6° 2 1d卧床模拟失重 ,分别于卧床前、中、后测量两组被试者眼内压、近视力及视野。结果眼内压及近视力在卧床期间呈波动下降趋势 ,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中心视野变化无显著性 ;服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近视力下降。结论 1 )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眼压、近视力下降 ;2 )服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模拟失重对近视力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及其贮存期。方法以HPLC法测定法莫替丁及其有关物质的含量,分别用加速实验法、室温留样观察法和强光照射法对法莫替丁进行稳定性实验。结果法莫替丁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有关物质的含量均小于2%。加速实验法结果:温度40℃,湿度75%条件下,法莫替丁氯化钠放置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法莫替丁的含量依次为标示量的101.9%、101.3%和101.2%。室温留样观察法: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放置1年含量为100.8%。强光照射法:在450Lx光照下第1d、第5d和第lOd法莫替丁的含量依次为标示量的102.6%、102.1%和101.3%。结论3种实验方法测得的数据基本一致。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的有效期可暂定为1年。 相似文献
109.
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ap%)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ER)和延迟复苏组(DR);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采用DNA片段百分率测定、电泳和RT-PCR 观察伤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ap%和ICE、bcl-2基因表达。结果:大鼠烫伤后小肠上皮ap%显著高于伤前(P<0.01);DR组肠上皮ap%显著高于ER组(P<0.05-0.01)。DNA电泳可见明确梯形条带。烫伤后肠上此ICE基因表达明显增强,DR组ICE基因表达显著高于ER组(P<0.01)。Bcl-2基因伤前在肠粘膜不表达,伤后极弱表达,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烫伤延迟得苏后小肠上皮凋亡显著增加;促凋亡基因ICE和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失衡可能是其凋亡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1999年262例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远切缘长度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有关,肿瘤部位、远切缘长度与局部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远切缘长度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因素,远切缘长度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远切缘长度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远切缘短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