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61篇
  免费   3705篇
  国内免费   2242篇
耳鼻咽喉   326篇
儿科学   762篇
妇产科学   393篇
基础医学   4258篇
口腔科学   776篇
临床医学   4915篇
内科学   5430篇
皮肤病学   565篇
神经病学   1701篇
特种医学   18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428篇
综合类   7243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3626篇
眼科学   686篇
药学   4581篇
  35篇
中国医学   2707篇
肿瘤学   2713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500篇
  2022年   1296篇
  2021年   1775篇
  2020年   1355篇
  2019年   1122篇
  2018年   1193篇
  2017年   1235篇
  2016年   1197篇
  2015年   1838篇
  2014年   2233篇
  2013年   2515篇
  2012年   3406篇
  2011年   3665篇
  2010年   2703篇
  2009年   2217篇
  2008年   2518篇
  2007年   2492篇
  2006年   2204篇
  2005年   1913篇
  2004年   1480篇
  2003年   1442篇
  2002年   1215篇
  2001年   911篇
  2000年   683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343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24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两种单静脉入路法和动静脉双入路法治疗PDA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为PDA患者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03例PDA患者经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单静脉入路超声法37例,单静脉入路造影法14例,动静脉双入路法52例。PDA的位置、形态、大小经不同方法观察,单静脉超声法经超声观察,单静脉造影法在PDA内或降主动脉近PDA口外造影观察,动静脉双入路在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察。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伞经股静脉建立的轨道进行封堵。术后15 min经胸超声及心脏听诊判断有无分流。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3 d、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103例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操作平均透视时间(10.45±4.35)min,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轻度增高[(33.2±3.11)mmHg]降为正常[(22.03±5.3)mmHg]。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未发生动脉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再通。结论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简化了手术程序,不用或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了操作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23.
本文建立了血清、尿中SMZ和TMP的薄层扫描定性定量检测方法。血清和尿中SMZ的线性检测范围为4~128μg/ml,最小检出浓度为1.6μg/ml;TMP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32μg/ml,最小检出浓度为0.8μg/ml。  相似文献   
24.
本文首次用分子力学计算产物或过渡态分子内张力能来估算热力学或动力学,控制不对称合成反应生成的立体异构体的相对比例,并从热力学上推导了这一比例随温度变化公式,而且从实验上得到证明,在有机或药物化学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不对称合成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5.
1.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conducting a 5 year 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 of the treatment of 6000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s. 2.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by mail and personal follow-up. Patient records were reviewed to identify subjects for a blood pressure (BP) screening programme. Blood pressure was measured on three occasions and eligible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f the average BP was 160 mmHg systolic or 90 mmHg diastolic if systolic BP was 140 mmHg. 3. Seven hundred and forty-one GPs were approached and 8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12% of mail invites and 75% of those receiving a personal contact). In 16 practices where screening was completed, 82 000 records were reviewed to identify 4% patients eligible for screening. Twenty-two per cent of eligible subjects attended screening. Of 1938 subjects screened, 180 (9%) had BP 5=160/90 mmHg. Forty-seven percent of subjects (n = 916) were receiving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and 184 (20%) were withdrawn from therapy. One hundred and sixteen (63%) of these subjects had BP return to study entry levels within 6 weeks. Fifty-seven newly diagnosed and 81 previously treated subjects were randomized (7% of the screened population). 4. Based on the high participation rate of GPs, the response rate of patients to attend a BP screening programme and the 7% randomization to screening ratio for entry into the study, the ANBP2 pilot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recruit subjects from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s to a 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  相似文献   
26.
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的双因素联合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研究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两因素的联合效应。方法 建立常压常氧、常压缺氧和低压缺氧3种模型,以梭曼(Soman)、氰化钠(NaCN)和4-DMAP(4-dimethylaminophenol)为代表,测定大鼠、小鼠、家猫、PC12细胞、兔血红细胞等在3种模型条件下对毒物药物的行为、生化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梭曼单独作用可导致动物协调运动下降、脑等组织含水率增加、脑组织AChE活性降低、MR下调、NE和cAMP含量增加。急性缺氧单独作用也可引起动物协调运动及自主活动的降低、脑等组织含水率的增加、外周血和脑组织AChE活性升高、MR受体上调、NE和cAMP含量增加、4-DMAP药效升高。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同时作用,上述变化更加复杂。结论 化学中毒与急性缺氧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对机体产生广泛而复杂的损伤作用。此种作用为两因素的联合效应。缺氧引起的机体功能下降对联合效应的增加部分贡献较大。急性缺氧既可使重要的组织成分发生质或量的变化,也会影响某些抗毒剂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引起小儿输液渗漏的相关因素,尝试建立防治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年龄≤6岁的2546倒住院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输液的全过程进行追踪观察,渗漏病例详细记录渗漏发生时间、药物、输液工具、血管状况、渗漏范围及症状。结果 127倒患儿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或拔针后出现渗漏,其中75例(59.06%)因患儿异常哭闹或家长无意碰撞、牵拉引起;18例(14.17%)因药物因素引起;15例(11.81%)因血管选择不当引起;13例(10.24%)因穿刺部位固定不稳固或方法不正确引起;6例(4.72%)因拔针按压方法不正确引起。渗漏多发生在输液开始120min后。结论 需改良常规穿刺、固定方法,有计划地合理使用静脉,加强家长输液知识教育及输液过程巡视,以减少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降血糖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致死疾病之一.据统计目前全球有2型糖尿病患者1.3亿,我国达4 000万人,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增至3亿人,目前尚无根治办法.近年来,医药界在降血糖药用植物研究方面做了诸多工作,现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改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CAD患者59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CAD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EDD的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2年后,EDD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2年后,EDD无明显改善(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EDD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s 5,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耐药性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耐药性癫(癎)患者术后脑组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3种检测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测定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定量PCR发现CDK5 mRAN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这种基因的蛋白表达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轴突和胶质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在相对分子质量35 000处有一蛋白条带,并且可见实验组(颞叶和海马中分别为1.4293±0.1839和2.0733±0.4738)高于对照组(颞叶和海马中分别为0.9680±0.4147和1.403±0.6163,P<0.05).结论 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表达增强,提示他们可能参与了耐药性癫(癎)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