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4篇
  免费   1163篇
  国内免费   810篇
耳鼻咽喉   105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1449篇
口腔科学   209篇
临床医学   1589篇
内科学   1972篇
皮肤病学   279篇
神经病学   677篇
特种医学   4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304篇
综合类   2260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71篇
眼科学   411篇
药学   1373篇
  9篇
中国医学   667篇
肿瘤学   133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997篇
  2011年   1035篇
  2010年   661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640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目的 比较超声检查和病理测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肿瘤大小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TC 114例(共122枚癌灶),所有癌灶大小先后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和术后组织病理测量确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配对t 检验和Bland-Altman作图评价两种方法测量肿瘤大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  Pearson相关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肿瘤最大径存在显著正相关(r =0.957,P =0.000)。配对t 检验显示肿瘤的超声最大径(8.24±5.06)mm与病理最大径(7.79±4.75)mm存在显著性差异。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肿瘤最大径的差值绝对值介于0~6.5 mm之间,平均(1.03±1.14)mm,差值的一致性界限(l imit s of agreement,LoA)为-2.41 mm~3.33 mm,LoA的95%置信区间为-2.87 mm~3.78 mm,LoA置信区间范围内差值的最大绝对值为2.9 mm。结论 超声检查和病理测量PTC的肿瘤大小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的一致性欠佳,临床实践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12.
目的 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自 1 997年 1 0月~2 0 0 2年 9月共 46例颌骨畸形伴OSAHS少年儿童 ,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证实。年龄从 4~ 1 8岁 ,平均年龄 1 1 4岁 ,其中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 32例 ;小下颌畸形患者 9例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 2例 ;Crouzon综合征 3例。患者术前常规拍照、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全景片。每位患者根据畸形情况 ,采取单侧或双侧牵引成骨治疗 ,根据侧位片预测 ,一般牵引到略微反覆盖为准。牵引幅度为 5~ 35mm ,平均牵引幅度 1 8 34mm。比较患者术前后颅颌面形态、呼吸道测量分析、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颌骨畸形明显改善 ,头影测量分析提示上呼吸道狭窄得以显著缓解 ,最小后气道径 ( x±s)由 (5 48± 2 76)mm增加到 (9 97± 2 0 5)mm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 hypopneaindex,AHI, x±s)从术前 (66 31± 1 7 1 5)次 /s降低到 (3 1 6± 1 70 )次 /s,以上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牵引成骨治疗颌骨畸形继发OSAHS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13.
目的 自右颈中央区浅层(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何时需行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1ymph node behind the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清扫术。方法 自2014年3月~2015年9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306例右侧或双侧PTC患者,分析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转移个数、转移灶大小对LNprRLN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转移灶大小对于预测LN-prRLN转移有统计学差异,当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为1.5个,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43%及76.65%,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13;当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灶大小为0.45 cm时,其敏感度为90.20%,特异度为48.90%,其AUC值为0.726,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双侧或右侧PTC患者,当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个数≥2个且转移灶>0.45 cm时,需行LN-prRLN清扫。  相似文献   
214.
目的 对一组首诊于眼科的IgG4相关疾病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2011年1月~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眼科住院治疗的9例IgG4相关眼病(IgG4-ROD)纳入分析.总结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眼眶磁共振成像(MRI)、病理学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9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  相似文献   
215.
目的 探讨CD437对HepG2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对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方法 ①MTT比色法观察CD437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An-nexin V-FITC/PI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②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123)荧光探针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线粒体改变,并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①1 μmol/L CD437干预HepG2细胞24h后,实验组细胞早期凋亡率(18.26±5.31)%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细胞继发死亡率(20.31±3.70)%也高于对照组(P<0.05),CD437可导致细胞早期凋亡.②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CD437诱导HepG2细胞24 h后,实验组荧光强度为4.40±0.09,较对照组荧光强度5.34±0.12变弱(n=12,P<0.05),实验组整个峰向左移动,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罗丹明123荧光强度很强,大量细胞发出强烈荧光,实验组HepG2细胞内罗丹明123荧光强度很弱,很少见到强荧光细胞.结论 CD437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16.
目的 探讨MRI、视诱发电位(VEP)和视野(Vision Field,VF)在视神经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诊断为视神经炎者60例分别行MRI、VEP和视野检查,每例所有检查均在一周内完成,并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MRI阳性率最高(96.67%),其次是视野和VEP(86.96%和75.58%)。同时发现MRI具有定位和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结论 VEP和VF结合MRI检查,三者相辅相成,将有助于视神经炎更早、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17.
目的 总结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病程特点、临床特征及疾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眼科就诊的210例(380只眼)TA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功正常者多单眼发病(80.0%);眼睑征以上眼睑退缩为最常见共257只眼(67.6%);眼外肌受累共349只眼(91.8%),以下直肌增粗多见;行Ⅰ131治疗后发生了眼征或眼征加重为多(63.1%).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关注患者眼部病变特征、甲状腺功能状态有助于尽早确诊甲状腺相关眼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18.
Although silicon dioxide (SiO2), silver (Ag) and iron oxide (Fe2O3) nanoparticles are widely used in diverse applications from food to biomedicine, in vivo toxicities of these nanoparticles exposed via the oral route remain highly controversial. To examine the systemic toxicity of these nanoparticles, well‐dispersed nanoparticles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to Sprague–Dawley rats daily over a 13‐week perio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 acute toxicity and a 14‐day repeated toxicity study, 975.9, 1030.5 and 1000 mg kg–1 were selected as the highest dose of the SiO2, Ag and Fe2O3 nanoparticles, respectively, for the 13‐week repeated oral toxicity study. The SiO2 and Fe2O3 nanoparticles did not induce dose‐related changes in a number of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systemic toxicity up to 975.9 and 1000 mg kg–1,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Ag nanoparticles resulted in increases in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calcium as well as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in liver and kidney,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of liver and kidney toxicity induced by the Ag nanoparticles. Compared with the SiO2 and Fe2O3 nanoparticles showing no systemic distribution in all tissues tested, the Ag concentration in sampled blood and organs in the Ag nanoparticle‐treated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 positive and/or dose‐related trend, meaning that the systemic toxicity of the Ag nanoparticles, including liver and kidney toxicity, might be explained by extensive systemic distribution of Ag originating from the Ag nanoparticles. Our curr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further study is required to identify that Ag detected outside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ere indeed a nanoparticle form or ionized form.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19.
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败血症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6例新生儿早发性GBS败血症病例,分析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6例早发型GBS败血症中足月儿8例,早产儿8例;1 h内起病9例,均表现为呼吸困难,临床合并肺炎,有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可能;1~3 d起病7例,临床表现以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为主;并发肺炎12例、休克5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均为足月儿)。药敏试验显示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敏感。死亡3例,均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后72 h内死亡);脑积水1例,腹腔引流术后,确诊脑瘫;1例脑室扩大。结论:早发型GBS败血症早期起病以呼吸道表现为主,1~3 d起病以败血症及颅内感染为主要表现,有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死亡可能。  相似文献   
220.
杨友  钟芳芳  黄喆  覃祥  马文哲  刘文君 《天津医药》2021,49(10):1014-1019
目的探讨双黄连(SHL)冻干粉诱导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Nalm6)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0、0.025、0.05、0.1、0.2、0.4、0.8 g/L的SHL处理急性白血病细胞株(Nalm6、Jurkat、Molt4、KG1a),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Nalm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和SHL0.1、0.2、0.4 g/L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Hoechst 33342染色细胞后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Nalm6细胞MEK-ERK-c-Myc信号通路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HL对Nalm6的IC50最低,为(0.11±0.01)g/L。细胞周期分析显示,0.1~0.4 g/L SHL处理后,Nalm6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明显变化,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Nalm6凋亡细胞数增多,总凋亡率升高,t Bid、cleaved Caspase-9、cleavedCaspase-3、cleaved PARP表达升高,MEK/ERK通路相关蛋白p-ME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