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90篇
  免费   3670篇
  国内免费   2471篇
耳鼻咽喉   378篇
儿科学   584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1935篇
口腔科学   575篇
临床医学   4229篇
内科学   2591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神经病学   848篇
特种医学   1484篇
外科学   3291篇
综合类   9871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3920篇
眼科学   519篇
药学   4653篇
  57篇
中国医学   3997篇
肿瘤学   1539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526篇
  2022年   1214篇
  2021年   1573篇
  2020年   1365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689篇
  2017年   1033篇
  2016年   762篇
  2015年   1382篇
  2014年   1852篇
  2013年   2307篇
  2012年   3187篇
  2011年   3397篇
  2010年   3238篇
  2009年   2783篇
  2008年   2827篇
  2007年   2679篇
  2006年   2381篇
  2005年   1893篇
  2004年   1322篇
  2003年   1042篇
  2002年   793篇
  2001年   777篇
  2000年   580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结构变化与临床演变过程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年龄2个月至11岁。采用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的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按患儿出生后时间:1~6个月,血管瘤中细胞增殖速度快、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细胞数量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减少,但总面积继续扩大;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3~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有密切联系,病理结构变化主导临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2.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结构CT测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萎缩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开滦集团公司1063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按分界值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同时用CT线性测量脑的相关部位以诊断脑萎缩情况,并对各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的相关系数及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1063名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并资料完整者共计511名,其中108名有认知功能障碍,髓质脑萎缩55名、皮质萎缩5名、混合型萎缩30名;认知功能正常者403名,髓质脑萎缩214名、皮质萎缩13名、混合型萎缩62名。认知功能障碍组脑萎缩的发病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组间颞叶海马钩回间距(26.86mm±3.73mmvs25.95mm±3.80mm)及海马钩回间距/大脑左右径的比值(0.21±0.02vs0.2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钩回间距、皮质脑萎缩、混合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分别为r=-0.094,P=0.034,r=-0.156,P≈0.000,r=-0.147,P≈0.000),以海马钩回间距20mm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最高(98.14%),混合型脑萎缩的特异度(84.86%)、准确度最高(72.80%)。结论CT测量相关脑结构,判断脑萎缩类型可以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后膈肌的病理学变化及膈肌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的特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干起始部。术后第1~6个月各组样本取颈后正中切口,切除C3全椎板充分显露颈髓并于C3、4水平锐性横断。证实胫前肌MEP完全消失后,于两侧腋前线肋下缘作切口,显露该处膈肌腹腔侧。直视下将同心针电极于腋前线第9肋骨下缘垂直胸壁插入膈肌肋部,监测其MEP的变化。然后完整取出膈肌,于电子天平称重。并于右侧腋前线顺膈肌肌纤维方向切取2 mm宽肌条行HE染色。分析膈肌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结果]神经移位后随着时间延长,大鼠膈肌MEP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6个月组MEP波幅为(6.35±0.51)mV,潜伏期为(3.41±0.36)m s。同时,膈肌逐渐饱满,肌重逐渐恢复,6个月为正常对照组的(97.23±4.07)%。肌纤维截面积也逐渐增大,6个月组达(1 741±439)μm2为正常对照组(1 809±461)μm2的(98.28±3.65)%。6个月组的各数据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电生理及病理学来看副神经可作为运动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4.
冷保存对大鼠部分移植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冷保存对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Ⅰ组(肝切除组)、Ⅱ组(冷保存1h部分肝移植组)和Ⅲ组(冷保存8h部分肝移植组)。观察各实验组生存率,比较各组术后1、6、12、24、48、72、168h肝质量/体质量比率、肝再生率、有丝分裂指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结果Ⅰ、Ⅱ、Ⅲ组7d存活率分别为100%、90%、40%;Ⅲ组术后2~3d大鼠肝质量/体质量比率、肝再生率、有丝分裂指数较Ⅰ、Ⅱ组明显偏低(P〈0.05);Ⅲ组术后12h内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较其余两组明显偏低(P〈0.05),48h才达高峰,至第7天阳性表达仍处高水平。结论长时间冷保存降低了部分肝移植术后的肝再生能力和大鼠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及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对胃肠间质瘤疗效的CT评价。方法: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病例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9例接受STI571治疗者进行定期CT检查随访,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及密度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结果:32例GIST中,发生于胃部的18例,小肠11例,肠系膜1例,直肠2例。①CT特征:恶性度较高的胃肠间质瘤CT表现为:肿块相对较大,密度不均,肿瘤中央坏死及囊变多见;肿瘤边缘多不光整,可呈分叶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少数巨大肿瘤密度较低,极少数可见高密度出血及钙化灶。良性GIST体积较小,密度均匀,肿瘤坏死及囊变少见,病灶边缘光整,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②19例接受STI571治疗者定期CT检查疗效评价为(肿瘤缩小):疗效达PR(部分缓解)者9例,占47.4%,疗效为SD(疾病稳定)者8例,占42.1%,病灶进展(PD)者2例,占10.5%。术后2年内复发及转移者19例。结论:①螺旋CT扫描是诊断胃肠间质瘤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其定位诊断率达81%以上;②应用CT扫描观察测量病灶变化是评价药物(STI571)治疗胃肠间质瘤疗效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创伤性泌尿系出血的急诊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在创伤性泌尿系出血急诊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6月对27例创伤性泌尿系出血根据损伤出血部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钢圈栓塞靶动脉. 结果 23例一次栓塞成功止血,2例2次栓塞后止血,2例栓塞失败改行其他治疗方法.栓塞后不良反应为发热16例,局部疼痛、恶心、呕吐14例,1例髂内动脉栓塞出现一过性臀部疼痛. 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治疗创伤性泌尿系出血的有效措施,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的优点,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7.
强脉冲光对大鼠皮肤胶原蛋白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定量分析强脉冲光对大鼠皮肤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强脉冲光在治疗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15只SD大鼠,每只选3个部位用强脉冲光治疗,采用同一治疗参数,能量密度34J/cm2 ,分为3个脉冲,脉宽各为4ms、5ms、6ms,脉冲延时为2 0ms及2 5ms。分别切取治疗后第1、3、5、7、15、30天皮肤和未治疗部位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治疗后,第1、3、5、7天皮肤胶原蛋白染色与未治疗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别,第15天强于未治疗部位,第30天明显强于未治疗部位,免疫组化染色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多(P <0 .0 0 1)。结论 强脉冲光治疗大鼠皮肤后可引起胶原含量的增加,在实验基础上为强脉冲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经验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62例临床资料,其中伴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便秘、前列腺肥大等238例,占90.8%.结果 全组均治愈,手术时间平均41分钟,无切口感染,术后4~7天出院,平均住院5天,随访3~64个月,疝复发1例,为0.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符合腹股沟区生理解剖特点,强调对高龄患者的术前准备,强调严格的无菌操作,强调充填物放置到位和充填后修补到位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9.
红斑狼疮皮损中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红斑狼疮皮损区T淋巴细胞亚群CD4 和CD8 T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红斑狼疮皮损区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并与正常皮肤作对照。结果红斑狼疮患者皮损CD4 T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8 T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存在CD4 T细胞活性增强,CD8 T细胞功能抑制,从而导致免疫紊乱而发病。  相似文献   
150.
佛山市城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佛山市城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以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城区共15间幼儿园,并对各间园所的儿童体检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佛山市集体儿童缺点总检出率为71.40%。其中私营幼儿园儿童缺点患病率明显高于事业单位的幼儿园(P<0.05),有显著性差异。儿童骨矿物质测定缺钙的检出率为13.73%。男女儿童无性别差异。结论今后继续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工作,私营的幼儿园管理工作是我们今后管理工作的重点,做好防治工作,降低患病率,增强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